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喉癌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常常导致纤毛运输时间和分泌物含水量减少,导致患者呼吸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感染率上升。因此,需要持续的湿护理来保证呼吸道粘膜炎的正常运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气管切开术后护理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本文在此浅谈气道湿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要点

  • 标签: 气道湿化 喉癌术后 气管切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气管切开气道湿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抽查两种不同的气道湿方法管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各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方法,突出表现为气道刺激小、不易形成痰痂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由于我省地处西部地区,很多基层医院还很贫穷,设备很简陋,而适合湿瓶消毒的低温灭菌装置(如环氧乙烷灭菌器)属国家推荐性设备,所以很多基层医院尚未配备此设备。故我科将湿瓶用75%乙醇涮洗消毒,干燥后作微生物培养,均符合消毒要求,所以此方法经济、方便、安全、实用。

  • 标签: 湿化瓶 清洗 75%乙醇 乙醇 消毒 干燥 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患者进行人工气道建立治疗时,选择人工气道湿护理的效果,探究其临床可用性。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应用人工气道建立治疗患者的基本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要求的80例患者基本资料录入数据库中进行公式法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0,将组名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将人工气道湿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根据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选择人工气道建立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将人工气道湿护理应用其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同时还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不同湿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氧气驱动雾化罐进行湿,实验组采取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比较两种方法湿效果、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湿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湿后并发症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出现痰栓、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气道湿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气道湿化 方法 效果
  • 简介:【 摘要】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上 常用的一项重要的 急救技术,在抢救患者生命时起到至关 重要作用,且 有利于气管分泌物的吸 出,防止异物进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气管插管破坏了正常的呼吸机能,造成气道水分流失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气道湿护理,使气道 最大程度保持 正常的呼吸道生理状态。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护理的护理进展。

  • 标签: 气管插管 气道湿化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气道湿管固定防痰片对喉癌术后伤口及患者气道切口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 100例行气管切开或气道造口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观察组采用气道湿管固定防痰片,对照组未采用。观察两组气道湿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痰粘稠度、痰量记录准确性、伤口浸渍程度、患者换药次数及费用,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气道湿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低、气切纱布保持干燥时间、痰性状观察记录、痰清理时间、伤口浸渍程度,切口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采用气道湿管固定防痰片后气道湿管固定好,气切口痰清理方便,预防患者伤口及气道口浸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痰片 喉癌 气管切开术 伤口浸渍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将气管切开脱机患者的气道湿方法、湿的种类、湿的量和速度以及湿效果的判定标准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人员选择适宜的气道湿方式提供依据。

  • 标签: 气管切开 护理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推注湿湿气道与间断滴注湿气道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5月采用微量注射泵对50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实施相应护理的临床资料及分析。结果应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病人出现刺激性咳嗽0例、痰阻塞1例、气道粘膜损伤出血1例、肺部感染3例,相比较传统间断滴注法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使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病人的刺激性咳嗽痰阻塞、气道粘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均明显下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微量注射泵 人工气道 湿化
  • 简介:摘要对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法的对比,找出一种更利于气道湿的方法,使患者气道始终处于湿状态。降低痰粘稠度,使痰稀薄利于咳出,保证气道通畅,避免因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及出血,降低肺部感染机会,使肺部感染率下降。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使用微量泵在气管切开后持续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湿组采用湿装载于注射泵上持续滴入气道,间断湿组采用传统注射器定时注入湿入气道。观察两组患者在气道湿程度、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痰栓形成的例数。结果微量泵湿组的疗效显著优于间断湿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湿提高了气道湿的有效性,可减少痰痂形成、避免因气道湿不良及深度吸痰造成黏膜出血的发生机会,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因长时间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等危险因素,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脑卒中 气管切开 微量泵持续湿化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