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3

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新进展

陆斯婷

贵港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537100

摘要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在抢救患者生命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且有利于气管分泌物的吸出,防止异物进入,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气管插管破坏了正常的呼吸机能,造成气道水分流失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气道湿化护理,使气道最大程度保持正常的呼吸道生理状态。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护理的护理进展。

关键词 气管插管;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Key words】Tracheal intubation; airway humidification; nursing progress

气管插管在临床急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气管插管会造成患者正常呼吸道功能受限,进而造成呼吸道水分缺失,痰液粘稠,致使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快速排出,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风险,鉴于上述问题,对于气管插管患者需要通过有效的气道湿化护理模拟正常的呼吸道生理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孟芹等[2]指出患者呼吸道湿化处理较未湿化处理的气体,气管插管患者出现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有学者[3]在文献中指出人体在正常体温37℃情况下需要维持呼吸道黏膜正常生理功能的气道湿度应达到100.0%,也就是在44mg/L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呼吸道纤毛有正常的生理功能。综合上述相关文献报道,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人工气道湿化处理可预防相关呼吸道并发症发生,通过模拟人体正常呼吸道生理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也表明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合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的相关问题。

湿化处理中湿化液的选择

在气道湿化处理过程中,依靠湿化液发挥多种功能作用,比如:提高患者吸入气体的湿度、实现对气管分泌物稀释、降低黏液与支气管壁的附着性、对支气管壁发挥润滑作用等,依靠气道湿化液的多重作用改善患者呼吸道环境,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顺利排出,降低患者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

现阶段在气道湿化处理中可采用的湿化液较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灭菌注射用水。在气道湿化期间采用湿化吸入方法,通过定期补充水分保持气道湿润,进而为黏膜纤毛系统正常功能奠定基础。临床文献报道指出呼吸道失水过多、呼吸道分泌物黏稠、高热、脱水患者等气道湿化期间可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在使用期间需要依据患者个体差异控制好灭菌注射用水含量,避免灭菌注射用水含量过多的情况下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引发气管黏膜细胞水肿,增加呼吸道阻力[5];(2)0.9%的生理盐水。气道湿化中0.9%生理盐水也是常用的气道湿化液,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也可采用气管套管口滴入生理盐水方法。王静等[6]指出,0.9%生理盐水较蒸馏水在气道湿化中的痰栓形成率更高,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对于加速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0.45%生理盐水。临床上对刺激性呛咳剧烈的气管切开患者在气道湿化方面可采用0.45%生理盐水,而且0.45%盐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湿化期间对支气管没有刺激,王清等[7]指出,采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患者在痰液粘稠发生率、需要雾化吸入以及套管痰痂发生率方面均低于0.90%生理盐水气道湿化;(4)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也是常用的一种气道湿化液,通过气管内直接滴住方法。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中常用1.25%、1.50%或者2.0%碳酸氢钠。郭艳等[8]指出,1.5%碳酸氢钠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1.25%碳酸氢钠在预防气管插管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方面优于生理盐水。

张伟珍等[9]指出,0.45%的盐水、蒸馏水在气道湿化中更加符合人体呼吸道生理要求。随着气道湿化液的研究与分析,临床中使用的湿化液要求具有多种功能作用,盐酸氨溴索属于黏液溶解液,何文娉等[10]研究证实,患者在湿化处理中采用盐酸氨溴索有利于改善患者咳嗽症状,提高祛痰效果。盐酸氨溴索能够调节浆液和粘液分泌情况,增加浆液分泌量,提高机体纤毛运动能力,从而使得痰液更易清除,降低患者痰液分泌物滞留问题。

有学者[11]在气道湿化冲洗中采用1.25%的碳酸氢钠溶液,通过气道冲洗,气道达到了一定的湿润度,同时肺部感染发生也明显降低。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在气管湿化处理中采用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同样达到了较好的气道湿化目的。

湿化液温度控制

湿化液的温度控制应与正常呼吸道生理温度基本接近,一般情况下要求湿化液的温度控制在32℃-35℃[12]。这一温度通过气管并进入下呼吸道后可逐渐与正常人体温度接近,在这一合适温度下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纤毛生理功能的发挥,对于部分特殊患者,需要进行加强处理的,可适当提高温度,但是湿化液的温度不宜超过40℃,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的气道损伤[13]

当前条件下气管插管对应的呼吸机可对吸入氧气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大多数情况下,吸氧的湿度设置到55.0%—65.0%,而吸氧温度则可较正常体温稍微增加1-2℃,上述湿度、温度条件可满足湿化处理要求

[14]。在吸氧期间需要注重定期将注射用水、无菌蒸馏水等加入到呼吸机湿化瓶中,便于低吸氧温度的调节,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呼吸道伤害。

湿化液量的选择

不同气道湿化处理方法在实际使用期间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痰液量、痰液粘稠度、咳嗽、气道压高低、血氧饱和度等综合性确定气道湿化液量,保证气道湿化效果。

不同湿化液在具体使用期间还需要有效控制湿化液用量,在气道湿化期间,如果湿化液用量过大,患者对应的气道分泌物稀薄,出现频繁咳嗽,需要反复吸痰,听诊检查可见肺部、气管存在较多痰鸣音,发绀较为严重;在湿化液不足的情况下造成气道分泌物较为黏稠,如存在结痂或咯出黏液块,吸痰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呼吸困难;适量的湿化液则能够保证气道分泌物较为稀薄,可顺利吸痰,导管无结痂,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

有学者[15]在文献报道中对比了间断注射器注入法气道湿化与持续微泵推注法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表明持续微泵推注法气道湿化效果良好96.67%,高于间断注射器注入法气道湿化效果良好63.33%,同时对应的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更低,说明采用持续微泵推注法气道湿化可更好的进行气道湿化液控制,保证气道湿化效果。在保证机体每日充分水分摄入的情况下,综合患者呼吸道痰液分泌量、痰液粘稠情况等进行确定。综合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患者每日气道湿化液可控制在200-300ml[16]

湿化方法选择

气道湿化处理过程中有间歇湿化和持续湿化两种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6.1间歇湿化方法

常用的间歇湿化方法主要是间断性向气管内滴入10-15m、l0.45%的氯化钠溶液,在患者有气管湿化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滴入,间断性的湿化方法可以维持患者呼吸道处于湿润状态,改善患者呼吸道干燥或者脱水问题[17]。否则在套管拔除后,需要从气道内进行痰痂的吸取,造成临床护理难度较大,经常性的操作还会增加患者呼吸粘膜损伤出血风险以及交叉感染风险。护理期间确保无菌操作,密切关注患者气管插管期间的反应,保证在准确时间合理的进行湿化处理[18]

6.2持续性湿化处理

在湿化处理过程中可借助于微量泵、输液泵等进行持续性湿化液注入,确保在整个气管插管过程中能够以较为恒定、精确地湿化液量达到湿化目的。持续性湿化处理方法较间歇性湿化处理方法能够明显减少吸痰次数,降低患者呼吸道黏膜受损风险,整个气道湿化过程较为顺畅,提高引流的通畅性,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以及分泌物[19-20]

现阶段在持续气道湿化处理方面可采用的方法较多,(1)呼吸湿化治疗仪可借助于仪器内部气流发生器以及氧气输送系统,在调温以及控压后,对患者给予持续正压输送气体并且能够到达肺深部,在吸氧期间能够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并以混合气体形式进行吸入,郭亚洲等[21]指出,呼吸治疗仪可输出接近100%相对湿度的混氧气体,保证患者吸氧效果;(2)对于脱机未拔管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可采用加热湿化器,该方法为主动加温湿化方法,能够通过加温使得气体具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便于分泌物排除,提高纤毛运动能力,保证湿化效果;还可以采用人工鼻,它是一种被动型湿热交换器,能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具有湿度湿化、有效加温和滤过功能,气体吸入更接近生理状态;有研究[22]显示,人工鼻和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湿化效果均显著,但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效果更佳,临床应用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适当交替使用;(3)气道内滴注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可通过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湿化处理,吸痰前应避免常规使用盐水,气道内滴注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湿化效果不明显,增加患者呛咳风险,VAP发生率也会增加,右肺存在过度湿化可能,通常不建议使用[23];(4)其它方法。比如:雾化器雾化吸入、气切面罩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T管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等。

小结

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护理期间需要注重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的温度、湿化液用量以及气道湿化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现阶段可采用的气道湿化液以及气道湿化方法较多,具体使用中应综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同时加大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考虑到单一气道湿化效果的局限性,可逐步加大对气道湿化联合用药的应用研究,保证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莉,叶锦芳,戴冰红.FOCUS-PDCA模式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128-130.

[2]孟芹,华艳,何爱萍,等.经鼻气管插管的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9):242-243.

[3]任永红.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1例[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191-198.

[4]戴启凤,程炎芳,温丽芳,等.新型呼吸机湿化液滴入接头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05):42-44.

[5]马志平.持续气道湿化用于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0):116-118.

[6]王静,李芳,马文娟,等.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161-162.

[7]王清,徐月红.人工鼻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效果的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04):2348.

[8]郭艳,朱银珍,王丽玉.主动湿化法对ICU气管插管脱呼吸机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140-141.

[9]张伟珍,周秀红,郑醒云,等.建立在充分补液基础上的气管插管气道湿化方法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4):84-85.

[10]何文娉,罗远凤,叶祖琼.气管切开术后痰痂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1):59-61.

[11]李海燕.微量注射泵联合碳酸氢钠液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5,29(06):342-343.

[12]黄芳芳,程炎芳,戴启凤,等.呼吸机湿化液滴入接头的设计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29):2987-2988.

[13]郑醒云,周秀红,张伟珍,等.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18):38-40.

[14]张宝珍,杨珍,张红友.滴入湿化液后不同吸痰时机预防气管插管痰痂形成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5):3122-3124.

[15]陈君可.气管插管后行人工鼻气道湿化对医源性感染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9):32.

[16]杨雪莲,赵庆华,余华.颅脑疾病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J].重庆医学,2015,44(18):2588-2589.

[17]蒋海燕,蒋素荣,马晓红.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湿化效果比较[J].内科,2015,10(02):229-230.

[18]郝玲娜.碳酸氢钠对气管插管患者的湿化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7):264-265.

[19]范丽丽,王小敏,秦彦骅.两种吸痰方式在胸外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4):65-67.

[20]胡丹露.呼吸过滤器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加强气道湿化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04):347-348.

[21]郭亚洲,林蓓蕾.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8,16(12):1444-1446.

[22]王红.人工鼻和呼吸湿化治疗仪(AIRVO)对人工气道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7):163-166.

[23]许丽丽.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液的研究新进展[J].智慧健康,2018,4(0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