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18日进行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50例,每例取血4mL,分别置入2个试管,其中1个试管作为观察样品,振荡使其溶血,另1个试管作为对照样品,至肝素抗凝管中,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2类血标本。检测指标为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三酰甘油(TG)、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血钾(K+),比较2类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样品与对照样品的ALT、AST、ALP、LDH、GLU、K+、UA生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TC、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受标本溶血的影响,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标本溶血

  • 标签: 标本溶血 临床生化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根据微生物药敏反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目标对溶血性链球菌进行微生物鉴定,对其抗药性进行实验评估,深刻掌握溶血性链球菌的生物药敏机理和感染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病料分离、PCR鉴定、镜检、药敏试验、攻毒试验与微生物化学试验等。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与磷霉素等对该菌的抑制效果很明显,为溶血性链球菌的深层研究提供基层研究参考。

  • 标签: 微生物 药物敏感性 溶血性链球菌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混合性感染导致患者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方法追踪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归纳其基础疾病,多次抽取血样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对患者血液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的外周血液和骨髓细胞进行涂片镜检,研究患者贫血的原因。结果住院期间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的DAT试验阳性。细胞涂片见部分红细胞有球形、锯齿形、棘形,细胞膜中间出现点状漏孔;骨髓像显示反应性骨髓细胞形态改变。结论导致患者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可能涉及三方面:(1)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引起氧自由基等因子增加,破坏红细胞膜蛋白的结构;(2)重症肺炎造成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毁损,红细胞经过时遭到机械性损害;(3)药物作为半抗原与红细胞黏附,在单核巨噬细胞和K细胞等协同下破坏这些细胞。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混合性感染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严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疗效.。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程序性血浆单采患者血浆,回输正常人新鲜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和血浆代用品,治疗12例患者,男5例,女7例,每次置换血浆量1375±256ml,置换2-3次,间隔3-4d。结果12例患者置换治疗后1周、2周、3周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溶血现象逐渐减少,置换过程有轻微不良反应,都能耐受,顺利完成。结论血浆置换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疗效较好。

  • 标签: 难治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浆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DN)免疫3项结果的模式。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对疑诊ABO-HDN患者测定免疫3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观察结果模式并进行方法学对比分析。结果在75例疑诊患者中,采用微柱凝胶法确定ABO-HDN42例(56%),阳性模式以DAT、游离、放散试验呈(-++)者最多(27例,36%),其次为(+++)模式(12例,16%);采用试管法确定ABO-HDN30例(40%),最常见模式亦为(-++)(19例,25%),其次亦为(+++)模式(8例,11%)。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分别有29例(39%)和22例(29%)DAT阴性、放散试验阳性而确诊为ABO-HDN。微柱凝胶法放散试验阳性率(56%)高于试管法(40%)(χ2=3.85,P〈0.05)。结论DAT阴性的ABO-HDN模式在临床常见,宜选用敏感度较高的微柱凝胶法进行免疫3项检测。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抗人球蛋白试验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实施生化检验的80例体检者,平均分配每位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分为2份标本,且分别置于两组试管内作为对照组样本和观察组样本,针对对照组样本实施常规处理,针对观察组样本实施人为的溶血处理。然后针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样本在常温下实施离心处理,且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针对两组样本实施检测,对两组样本的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加以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葡萄糖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样本中总蛋白、血清钾、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液样本中相应指标的含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样本中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和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血液样本中对应指标的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标本溶血的影响,所以,操作人员实施临床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规避出现溶血的情况,确保检验结果更为精准。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病使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2018年11月时间段本院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并采用1∶1完全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双面蓝光照射,对照组使用三面蓝光照射,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前,所有患者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小时,观察组的数据高于对照组,显示结果p<0.05,而9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间段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不良反应率,发现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有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安全性好。

  • 标签: 双面蓝光照射 新生儿 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溶血对肿瘤患者生化检验正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效果。方法 对我院 2017年 8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70例肿瘤患者抽取样本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35例,样本未溶血 )和研究组( 35例,样本溶血),对两组样本的血清指标(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与总蛋白、肌酸激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血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样本溶血对肿瘤患者的生化检验准确性有明显影响,但运用全自动分析仪能纠正这种影响,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推广。

  • 标签: 溶血 肿瘤患者 生化检验 纠正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相关预防对策。方法   170 例健康体检人员 , 依照临床标准手段进行生化检验 , 将被检者空腹状态下 10 ml 静脉血标本随机分为 2 份 , 每 份 5 ml 。两份血液标本分别在试管中进行常规处理和溶血处理 ,  比较常规与溶血处理后白蛋白、总蛋 白、葡萄糖、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及肌酸激酶水平。 结果   常规处理后总蛋白、葡萄糖、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水平分 别 为 (59. 11±6. 65)g/L、(4. 65±0. 73)mmol/L、(3. 66±0. 44)mmol/L、(20. 04±30. 16)U/L、(19. 04±11. 37)U/L、 (10. 22±5. 03) μmol/L、(73. 46±22. 07)U/L, 溶血处理后总蛋白、葡萄糖、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 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 (80. 17±6. 67)g/L、(2. 61±1. 15)mmol/L、(5. 59±0. 86)mmol/L、(45. 86± 53. 94)U/L、(33. 24±10. 59)U/L、(29. 84±5. 68) μmol/L、(105. 33±20. 67)U/L;两种检验方法中总蛋白、葡萄糖、 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种检验 方法中白蛋白、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溶血现象对生化检测 指标产生很大影响 , 故此医护人员在采集、运送与保管血液样本期间 , 应施以有效措施规避溶血现象。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 准确性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到本院接受健康检查者60例,将标本分为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分别进行肝功能各项代谢指标检验,并对比分析两种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检查结果分析,溶血标本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均高于未溶血标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组的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总直接胆红素(D-Bil)、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均低于未溶血标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临床对肝功能检验时,溶血标本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检验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104例在本院进行肝功能检验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标本不作处理,研究组标本制作成溶血标本,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DBiL、TBiL、ALB、TP、GLO、AST、ALT和LDH均高于对照组,IBiL、A/G、GGT和A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钾离子和氯离子水平高于对照组,钠离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钙离子水平对比,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溶血标本会对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负面影响,应当妥善控制溶血标本的质量,避免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检验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6~2021.6月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90份,分为对照组(正常标本)、溶血组(溶血标本)和脂血组(脂血标本),每组各30份。对三组进行生化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的血清AST、ALT、LDH、CHOL及K+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AL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溶血组血清BUN、Cr、TG、GLU及UA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脂血组血清GLU、AST、ALT、ALP及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K+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脂血组BUN、Cr、TG、GLU、LDH及CHOL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均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溶血、脂血情况,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清标本 溶血 脂血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5月-2023年6月54例健康体验人员进行此次研究,空腹抽取静脉血,给予溶血处理的为实验组,不进行溶血处理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生化指标。结果 实验组ALT、 AST、 TP水平,要高于对照组, TC、 TG、 BUN等水平,较对照组更低,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若出现溶血现象,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检验的准确性,要提前做好对应的防范工作。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 溶血现象 检验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