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肺癌围手术期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每组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施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行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以此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得分(97.89±2.1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7.37±1.98)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在第一次痰液排出、下床休息、住院等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癌围术期患者通过施行强化护理干预后,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第一次痰液排出、下床休息、住院等时间都有明显改善,价值很高,利于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肺癌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医院制剂室内由生产人员、生产车间的空间和表面以及工艺用水这几个方面造成的微生物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控污染的几种方法,分别是对生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生产人员的行为管控等;选择好洁净区表面消毒所用的消毒剂,比较多种空间消毒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做好纯化水的微生物防控灭菌措施。

  • 标签: 医院制剂 微生物 防控方法
  • 简介:(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神经内科新疆伊犁833200)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带教提高护生护理专业水平及自信心。方法由护士长、主管护士及高资历的护师组成实习带教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担任总带教老师,将具体任务分配到各带教老师,并安排他们分期进行小讲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神经内科实习带教计划。结果通过带教老师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践示范指导,使护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对患者实施高质量的护理。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生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医院呼吸内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临床情况,对其规范化管理和应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提升我们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方法我们运用到回顾性分析和盲选调查的方法,抽取了我们院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进行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200例,对他们的药物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最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在统计分析以后发现,有19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单独用药的患者为141例,二联用药的患者为47例,三联用药的患者为10例.同时我们对药物的使用以及药物的临床用法也进行了讨论,其中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率最高,临床治愈效果也较好。结论总体而言,我们医院的呼吸内科用药情况较为规范,整体使用情况合理,但是在医疗系结核药物使用细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漏,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使用规范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有效规避院前危重患者转运风险的方法方法统计2016全年我科转出患者,诊断为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脊髓神经损伤、多发骨折、严重颅面损伤等共计128人。结果安全转运患者,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结论严格执行转运制度,做好转运前准备,转运中观察、治疗、护理,转运后交接是成功的保证。院前危重患者的转运是急诊科医疗工作的重要一环,需转运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一旦转运,途中有患者发生意外的风险及医疗护理纠纷的风险,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提高转运成功率是作者总结的重点。

  • 标签: 院前转运 危重患者 规避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静脉脉输外渗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使损伤降到最低,痛苦降到最小。结果根据不同患者皮肤损伤程度,采取不同处理措施,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静脉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器械清洗质量。方法分析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加强清洗效果的质量检测。结果不断地改进清洗流程,达到清洗彻底的目的,最终保障物品的无菌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即通过正确认识护理质量的内涵及护理质量管理的含义,可以运用追踪管理法、实施“四位一体”思维模式、品管圈活动、持续质量改进等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管理。

  • 标签: 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麻醉处理急性颅脑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试验组患者予以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轻度疼痛例数多于对照组,重度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更加确切,可促进患者快速苏醒,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产前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23例产前出血患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救治,6例孕妇保胎至足月生产,17例孕妇在出血后终止妊娠,其中15例为剖腹产,2例为阴道生产,围生儿死亡2例。结论胎盘早剥与前置胎盘是造成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是产前出血的主要生产方式,发生产前出血后,围生儿的死亡率较高。

  • 标签: 产前出血 原因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5月期间诊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选取78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39)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39)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结果(1)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是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05%(P<0.05);(2)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依从性,值得借鉴。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 化疗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的试验操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聚集仪是主要用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从原来的光学比浊原理向多种检测原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常用试验方法,可用于初步筛检血小板功能的增加或下降。血小板聚集试验是对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评估。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经济实用,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

  • 标签: 血小板取聚集试验 标本采集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急腹症原因以及临床症状等。结果86例肌肤症患者中出现急腹症的原因有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黄体破裂等,主要原因是异位妊娠,占到了52.3%;8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均为下腹痛,并伴有发热、恶心、阴道分泌物异常、反跳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晕厥、休克的症状,其中阴道分泌物异常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8.8%。结论妇产科急腹症病因多,起病急而且病情严重,由于其具有腹痛的临床症状,在诊断中很容易误诊或者是漏诊,所以,在实际诊断中要及时、准确,并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治疗的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急腹症 临床诊治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60例,对照组80例采集末梢血,观察组80例采集静脉血,应用迈瑞BC-5100血液分析仪检测RBC、WBC、HCT、Hb、PLT、MCV、MCH、MCHC等8项血常规指标。结果对照组RBC、HCT、Hb及PLT的检测结果较观察组显著偏低,而WBC检测结果较观察组显著偏高(P<0.05)。结论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静脉血的稳定性较末梢血更佳,建议临床将静脉血采集作为优选。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我国医疗改革的开展逐渐深入,医疗环境随着中外合资、合作以及更多私营医疗机构的兴起而发生转变。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财政补助减少的情况下,逐渐被医疗技术高的大中型医院合并,形成了一个法律的主体,但仍然保留着原本的会计主体,这使得医疗机构在内部业务资产上出现信息不真实不准确,报表显示数据矛盾等情况。本文通过对医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医院合并财务报表的规范化、全面化、真实化。

  • 标签: 合并财务报表 医院 编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应产科临床护生的教学方法方法提出观察法、减压法、举例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结果护生在出科考核成绩及对病区教学质量和带教老师评价方面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结论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促进带教老师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师生间的关系进一步融洽。

  • 标签: 临床护生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浅舒脉置管送管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进行静脉置管操作。结果实验组一次送管成功率达97%,对照组一次送管成功率仅为87%。结论改进后的送管方法优于常规方法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送管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相应方式护理后,观察组的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疝气围手术期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使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得以有效减少,促使患者的机体康复,同时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疝气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