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比较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应用Y形钢板固定与双钛板固定治疗措施实施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肱骨下段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Y形钢板固定,观察组应用双钛板固定。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的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数值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应用双钛板固定治疗措施实施救治,相较于Y形钢板固定,临床诊治结果显著,对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肘关节相关功能的实现及改善。

  • 标签: Y形钢板内固定术 双钛板内固定术 肱骨下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固定、传统解剖钢板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患者选取5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分组法实施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n=25例,实施传统解剖钢板固定),实验组(n=25例,借助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行)。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胫骨下段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固定实施治疗后,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推广价值比较广泛。

  • 标签: 胫骨下段骨折 经皮锁定钢板 传统解剖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纯固定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为2015年—2016年间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固定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伤椎高压缩比、Cobb角指标,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伤椎高压缩比、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时期对照组指标(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恢复了脊柱生物力学特征,缓解了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单纯内固定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与传统复位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31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接收并行传统复位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的另31例作为B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A组治疗后的切口长度、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优良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复位解剖钢板固定,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传统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治疗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DHS和PFNA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8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收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DHS治疗方案,而研究组患者接受PFNA固定治疗方案,对两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过程中,应用PFNA固定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其不仅可以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改善患者身体状况,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DHS PFNA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经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期的各项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低,手术部位引流量低,VAS评分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路内固定手术 围术期 手术配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固定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治疗情况分为1组和2组,分别给予的是DHS固定手术和微创PFNA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整体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1组的有效人数多于1组,总有效率高于1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愈合时间、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对比,2组耗时少。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微创PFNA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能减少手术时间,对患者自身无明显异常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钛板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中选择64例进行分组护理,所有患者均采取钛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则加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2.2±9.1)min,并发症发生几率为3.1%,生活质量评分为(87.6±4.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钛板固定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加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

  • 标签: 钛板内固定术 颌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固定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年龄范围在50岁~8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固定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中、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均有所缩短,且中出血量下降,疗效显著,各项指标的额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比例(2/15)低于常规护理组(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中出血量,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纯固定固定结合椎体成形对脊柱骨折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单纯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伤椎凸角(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情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Cobb角(10.23±2.05°)显著低于对照组(15.98±2.36°),伤椎前高压缩比(94.03±6.17%)、脊柱功能评分(16.02±4.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7.82%、12.13±2.24分),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组间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后在内固定基础上增加椎体成形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矫正角度丢失,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脊柱功能,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 标签: 脊柱骨折 单纯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颌面骨折应用坚固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颌面骨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予以复位及颌间弹性牵引外固定作对照组,予以坚固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作研究组,分析两组疗效、咬合效果、骨折的愈合时间以及预后后遗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和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后遗症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颌面骨折患者予以坚固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疗效和咬合良好,且后遗症较少。

  • 标签: 颌面骨折 坚固内固定术 钛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颌面骨折应用坚固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颌面骨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予以复位及颌间弹性牵引外固定作对照组,予以坚固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作研究组,分析两组疗效、咬合效果、骨折的愈合时间以及预后后遗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和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后遗症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颌面骨折患者予以坚固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疗效和咬合良好,且后遗症较少。

  • 标签: 颌面骨折 坚固内固定术 钛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通过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进行治疗后踝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的切开复位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踝骨骨折患者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 治疗 后踝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骨折固定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3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骨折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优良率及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优4例、良5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骨折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9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4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选择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 P< 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给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治疗相对于固定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老年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对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了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并且选取了同期的70例踝关节骨折固定复位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26例优秀,占37.14%,31例为良,占44.29%,8例为一般,占11.43%,5例为较差,占7.10%;观察组是27例为优(38.57%),32例为良(45.71%),7例为一般(10.0%),4例为较差(5.71%);优良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VSA评分平均(2.84±0.47)分,HAMD评分为(18.38±2.31)分,HAMA评分为(14.48±1.93)分,观察组分别是(7.89±1.08)分,(45.23±5.93)分,(39.28±4.31)分;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使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该方式具有风险性,需要谨慎使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及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及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中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应用外固定支架及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扩大应用范围。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术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后路固定融合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60例在本院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患者,选取方式为随机。我们将参与本次调查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前路固定融合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后路固定融合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6.66%,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均差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可采取后路固定融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折 脊柱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固定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数、椎体前缘高度,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为(18.03±1.98)°,椎体前缘高度(21.07±3.10)mm;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为(6.01±1.33)°,椎体前缘高度为(31.79±2.54)mm。术后6个月,患者的后凸角度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02、15.28,P均<0.05)。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20例、B级14例、C级21例、D级9例、E级6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16例、B级7例、C级8例、D级9例、E级30例,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5)。结论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胸腰椎 多节段 脊柱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效果。方法:将 2015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 20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参照组( n=10) ,以及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的研究组( n=10) ,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效果。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 P< 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相关治疗指标及预后,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内固定术 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