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术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外固定支架术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王鹏罗斌刘骏

(长江航运总医院骨科;430010)

【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术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术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中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应用外固定支架术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扩大应用范围。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术;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胫腓骨骨折;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425-01

胫腓骨骨折主要由高处坠落、交通伤害等导致,患者受到高能量外伤,加之近年来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1],患者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如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为探究外固定支架术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为(31.27±4.92)岁,左侧27例,右侧23例,上段骨折19例,中段骨折27例,下端骨折13例,受伤原因分类:交通致伤39例,坠伤18例,重物砸伤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32.19±5.02)岁,左侧28例,右侧21例,上段骨折11例,中段骨折27例,下端骨折13例,受伤原因分类:交通致伤37例,坠伤18例,重物砸伤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受伤原因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P>0.05)。

1.2治疗方法

参与研究的患者在入院6d内要将创口彻底清理缝合,实施常规根骨牵引制动,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脱水消肿治疗,待患者骨折部位肿胀消退及血常规正常后执行二期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2.1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术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待行包扎止血操作后,采用C型臂X线机观察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无法顺利完成这可改用小切口切口复位[2],进行此项操作时要注意保护骨膜的完整性,可借助克氏针进行固定,将软组轻缓剥离,最大限度减少对骨膜的剥离。给予骨折部位牵引、撬拔操作能够显著恢复骨折端的完整性和骨长度。对于多段骨折患者,为充分恢复功能,可在内踝上缘做30mm纵向切口,应用导向器进行定位插入适当长度的解剖型锁定钢板,做一个5mm切口[3],将皮下组织分离,将导管插入、钻孔,固定锁定螺钉,将导向器取出,通过X线透视检查确定固定状况良好后充分清洗切口,放入导流管缝合切口。完成手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适时给予功能锻炼康复,于3个月后复查及时了解骨折线和骨痂情况。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平卧位,分别在胫骨结节至内踝连接线上骨折上、下端固定一枚整复针,通过C行臂X线机下进行经皮撬拔,若进行手法复位不能实现治疗目的则进行有限切开复位实施精确复位。完成复位后确定进针点,于穿刺点处做5~10mm切口[4],固定方法选择组合式外固定,于前方、双侧放置加压连接杆,在两侧放置两端半环弓,使用万向接头将针杆建成三维连接,完成后在切口处放置引流管并关闭。完成手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适时给予功能锻炼康复,于3个月后复查及时了解骨折线和骨痂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比对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手术指标比对()

2.2并发症发生率比对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0,10.0%)明显少于对照组(14/60,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仍存在较大争议,传统治疗中多选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是使用钢板或髓内钉容易增加感染风险[5]。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加压钢板治疗能够维持骨折端血供循环,创口较小,内在固定更为紧固牢靠,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外固定支架可稳定骨折处,减小骨折端血供破坏程度。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应用外固定支架术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扩大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杨少峰.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胫腓骨骨折围术期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04):71-73.

[2]柯卉妍.系统性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7):192-193.

[3]朱艳丽,俞翔英,夏晶晶,等.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应用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7):2635-2637+2641.

[4]谭立国.联合使用伤科消肿汤、甘露醇对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干预效果[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08):1519-1521.

[5]汤亚军,刘志军.新伤湿敷液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