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大学新生的应付方式,帮助新生积极适应入学后的应激性环境。方法采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对700名大学新生进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大学新生对应激性事件已较为冷静和理智,更多地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在“积极”维度上,男女新生之间无显着的性别差异。在“消极”维度上,男女新生之间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消极;在“经常采取”的“积极”与“消极”应付方式维度上,男女生之间没有显着性别差异。但男生和女生“经常采取”的“积极”应付方式频率显着高于“消极”应付方式频率。结论大学新生已具备了积极面对和应付生活、学习中应激性事件的能力。但是存在某些消极的心态,应注重大学新生入学时的环境适应及心理健康教育。

  • 标签: 大学新生 应付方式 应激性环境 调查 积极应付方式 消极应付方式
  • 简介:案主的直接求助原因和后来发现的深层次问题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关,实际上,表面的情绪烦恼为其深层次的逃避压力提供了借口.本文完整呈现了这例因为成长中的问题造成的压力应对方式不良的个案的咨询过程,并分析了本案成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心理咨询 人本主义 行为矫正 咨访关系 应对方式不良 压力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师专学生自尊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应付方式量表(肖计划)对1126名革师专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自尊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应付方式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师专学生的自尊和应付方式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师专学生 应付方式 自尊量表 SES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着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高抑郁组与低抑郁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责、解决问题、退避二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封抑郁有较高的预测性;在解决问题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合理化因子和抑郁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解决问题因子上,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在退避因子上,理科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结论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关系密切。学校教育应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来缓解抑郁情绪,增进健康。

  • 标签: 大学生 应付方式 抑郁症状 心理卫生
  • 简介:目的研究军校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地方大学生的差异。方法应用应付方式问卷测查了659名大学生,军校及地方分别为337名和322名。结果军校与地方大学生的应付方式相比,在自责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地方大学生比军校大学生更多的选择自责这种应付方式。不同年级的军校和地方大学生在应付方式的选择上都有显著性差异。不论是军校还是地方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应付方式均趋于成熟.结论军校与地方大学生的环境、年级不同,所采取的应付方式也不同。

  • 标签: 军校 地方大学 应付方式 心理卫生 大学生
  • 简介:目的调查青少年应对方式,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应付方式问卷(CPS)对上海市1416名青少年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青少年学生对挫折和应激情境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②在选择应对方式上,存在着性别和年龄差异;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差异;④完整型与非完整型家庭中的青少年学生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结论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差异。

  • 标签: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青少年 调查研究 青少年学生 上海市
  • 简介:本文回顾了自Allport1937年提出认知方式的概念以来.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内.国外学者关于认知方式的研究历史及其主要的测量方式。在此基础上综合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关于认知方式的研究。特别是近十年来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学业成绩、学生阅读能力、创造力研究、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 标签: 认知心理学 认知方式 综述 测量方法 实证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男性犯罪青少年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根据特定的选入标准收集筛选出关于犯罪青少年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成果5项,将父亲6因子母亲5因子分别计算效应量值,进行分析。结果父亲过度保护因子d=0.60,95%CI=(-0.31,1.5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d=3.34,95%CI=(-7.11,0.44);母亲拒绝否认因子d=0.21,95%CI=(-4.70,4.27);差异不顾着,其他各因子差异顾着。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元分析 效应量 犯罪青少年
  • 简介:本研究以432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青少年抑郁与归因方式及家庭关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青少年的归因方式可以分为主观努力因素归因和不可随意控制因素归因,个体在归因时越倾向于前者,则抑郁程度越高,在归因时越倾向于后者,则抑郁程度越低;②父母仍然是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人物,青少午的抑郁程度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关系密切,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越低,抑郁程度越高。

  • 标签: 青少年 归因方式 家庭关系 心理健康
  • 简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容易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大学生所采用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功能。而大学生由于人生现、价值现体系尚未完善,以及一些个体差异的影响,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自我应对方式的特点,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应对方式,以便进行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273名来自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精神衡生中心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不同性别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2)不同年龄组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3)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4)不同职业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5)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在“面对”和“屈服”策略中有显着性差异。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患者在“面对”策略有区别,心境障碍患者与神经症和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屈服“策略”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比较医学应对方式无差别;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应对方式有显着性差别.

  • 标签: 精神病学 精神障碍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一般背景调查问卷封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各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三应对方式因子对心理健康有显着影响。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三个因子。

  • 标签: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 简介:对某高校31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以及和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从总体上说更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男生比女生更多的采取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而女生比男生更多采取求助应对方式。(2)从总体上说,社会支持水平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无明显相关.(3)大学生更重视来自主观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对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贡献率较大,社会支持利用度明显影音求助应对方式的采用。(4)男生和女生应对方式存在一定差别。对于男生,客观支持和退避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对解决问题贡献率较大;对于女生,客观支持和退避成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于求助应对贡献率较大。(5)在幻想应对方式上,性别和社会支持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大学生 应对方式特点 社会支持水平 社会支持利用度
  • 简介:目的研究哈尔滨市初中生上网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探讨使用网络的家庭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问郑(EMBU)及自行设计问卷对哈尔滨市4所中学初中1341名学生进行课堂调查。结果父母对待男生和女生的养育方式存在显着差异;父母的养育方式使学生在网络的使用目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影响孩子上网行为。

  • 标签: 哈尔滨市 初中生 上网行为 心理状态 父亲 母亲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防御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防御方式问卷”,对390名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防御方式进行了测量。结果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城乡差异不显著(P〉0.05);大学生防御方式的性别差异显著(P〈0.05),而城乡差异不显著(P〉0.05);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防御方式有显著相关。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防御方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防御方式 性别差异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比较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昔通中学高一、高三年级学生共187人,对被试施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结果(1)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父母教养方式大致相同,但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方面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学生父母双方的教养方式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且重点中学学生父母明显地更为一致。(3)重点中学学生父母在对待男女孩教育上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属三个因子上存在差异,在父亲惩罚严属和拒绝否认这两个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普通中学只有父亲拒绝否认存在差异。结论重点舆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重点中学 普通中学 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中学学生
  • 简介:目的以138名汉族和127名纳西族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及其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①在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方面,汉族与纳西族中学生都是以学习压力为主,其它应激事件为辅,按应激强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在应封方式方面,都是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消极的应对方式为辅,个体应对方式的使用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②在学习压力.丧失、健康适应等三种生活事件方面,纳西族中学生的应激水平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而在其它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上均无显着的民族差异。③中学生的应激事件和应对方式总体上无显着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受惩罚的应激强度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了求助的应对方式。④在所有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和性别的交互作用。

  • 标签: 应对方式 生活事件 汉族 应激事件 健康 中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成就目标、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790名工科大学生采取问卷法进行了测量。结果①应对方式在掌握目标分组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成绩目标分组上不存在显着差异。②掌握目标与心理健康呈显着负相关,对心理健康有显着回归效应.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掌握目标也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成绩目标与心理健康基本不相关,但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消极影响。结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成就目标干预.

  • 标签: 成就目标 掌握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 成绩目标 工科大学生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应对方式。方法用SCSQ量表评定。结果大多数大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都是积极的,隔离学生与非隔离大学生相比,采用的应对方式更为积极,二者的差异显著,t=2.443,p<0.05。结论SARS期间对隔离大学生给与足够的情感、信息、物质支持,会减少他们心理上的紧张、恐惧感,其应对方式较为积极。

  • 标签: SARS 非典型性肺炎 理工科大学 心理应对方式 大学生
  • 简介:通过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封1307名初中学生父母进行了调查,主要内容为其所采用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子女的满意度。结果表明;父母的不同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对此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母亲的教育程度及职业在教养方式上差异显著。

  • 标签: 教育程度 教养方式 满意度 石家庄市 父母 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