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血液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高毅王玉香李娟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0名血液病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SCL-90强迫、中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及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P<0.05,P<0.01)。结论:对血液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病;患者;心理护理

血液病患者在身体上遭受疾病伤害的同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反应,特别是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难治性疾病病人,普遍存在着消极、绝望等心理。所以临床上要求血液病科护士具备评估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状况的技能。正确对病人进行各种心理诊断及心理护理。在解除身体病痛的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疏导不良心理障碍,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积极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临床疗效。所以说,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日益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现将我们回顾性研究30名血液病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血液病患者30名,男17名、女13名,年龄27~68岁。职业:农民及个体12名,干部11名,工人5名,教师2名。入组标准:患者临床确诊为血液病;其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9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非霍杰金淋巴瘤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2.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采取为期1个月的临床心理护理,具体包括:①个体心理护理: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护理方案,以劝导、支持、同情、鼓励、提供保证、消除疑虑等心理治疗为主,其中配合认知行为治疗[2]。与患者及家属进行15~20次会谈,每周3~5次,每次约20min。会谈前充分考虑病人心理状况和病情,鼓励患者及家属宣泄恐惧、倾诉内心的感受,焦虑、抑郁和悲伤情绪,及时给予心理辅导,以帮助患者摆脱心理障碍困境。②身心放松训练:是通过训练患者有意识地控制心理和躯体活动、降低身心的兴奋水平、以致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的心理疗法。身心放松训练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可以有效的防治焦虑症和恐惧症。患者在进行放松训练之前,护士要帮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并向其解释训练的具体方法同时进行示范。指导患者掌握和使用放松技术,如静坐、想象、肌肉放松、深呼吸等,学会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③合理宣泄法:发泄是心理学经常提倡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为避免遭受挫折后产生生理疾病,个体经常采用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用来维持自身心理的平衡,教会患者合理宣泄方法,如写作、倾诉等。④患者及家属集体心理干预:包括血液病医疗和保健知识讲座等;每星期举办1次患者及家属交流座谈会,鼓励患者及家属之间相互交流抵抗病魔的经验,同时主治医生或科主任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3.评定指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和比较血液病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情况。SCL-90包含90个项目,共9个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人际敏感、恐怖、敌意、精神病性、偏执),每项目按1~5级评分。任一因子>2分,则可能存在着心理问题。SAS包含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分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SDS包含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分界值为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干预前和干预后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次测试的目的,要求患者及家属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表填写,对各选项进行独立评定。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SDS、SAS评分比较见表1、2。表1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分,±s)时间n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干预前302.14±0.441.68±0..642.38±0.672.25±0.792.32±0.531.82±0.532.35±0.781.98±0.521.81±0.48干预后301.77±0.521.59±0.401.96±0.431.86±0.751.67±0.691.72±0.351.70±0.591.67±0.531.53±0.68P值<0.01<0.05<0.01<0.01<0.01<0.05<0.01<0.05<0.05表2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s)时间nSDSSAS干预前3073.45±0.8876.01±0.43干预后3057.83±0.4964.26±0.61P值<0.01<0.01讨论血液病患者绝望、消极心理的产生是又多种因素引起的,极端者可能会产生自杀倾向[3]。研究发现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抑郁和焦虑:血液病患者在得知诊断结果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感、精神崩溃,认为生存无望,治疗也是徒劳无功,往往不会配合治疗与护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抑郁和焦虑心理[4]。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易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重大影响。所以,临床上医生和护士在进行治疗与护理时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的心理辅导,消除思想顾虑,保持稳定、健康的情绪状态,以适应医院的治疗环境,更好的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明显的缓解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②悲观、恐惧:因为医院的特殊性,时常存在特殊的氛围,如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特殊的临床治疗手段和特殊的及危险的检查、同病房的患者因并发症导致死亡的,这些负面的刺激很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产生强烈的心理悲观和恐惧情绪。同时,很多患者及家属因为经济能力不足等原因,对白血病治疗及预后产生怀疑,表现出精神高度紧张、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等情绪。对此,应进行个体、集体的心理指导,给予适当的暗示与保证,缓解或消除恐惧不安心理。建立起融洽的医患、护患关系,相互信任,相互理解。③躯体化障碍:表现为睡眠紊乱,与医院病房环境、夜间值班收治患者、各种噪声、仪器噪声等有关。因此,我们应该尽量给患者提供尽可能安静、少刺激的舒适环境。医生护士同患者谈话时要语调温和、委婉和蔼。进行危重患者抢救时应避开患者与家属。④人际敏感:很多患者存在交往与语言沟通障碍,一般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集体相处时中感到身心不自在,有较强的戒备心理、嫉妒和自卑心理。所以,应在专家的指导下,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耐心,避免其把不满情绪投射到他人和社会上,尽量消除人际关系敏感。此次研究发现,干预前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存在比较严重的抑郁情绪、焦虑状态;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及家属SCL-90中躯体化、人际敏感、强迫、焦虑、抑郁、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及SDS、SAS评分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明临床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达到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对血液病患者及家属做出正确的心理状态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有预见性地护理,保证心理护理具有科学性,不断满足其心理要求。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可以完善病房护理,提高血液病的护理水平,使患者及家属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结论白血病治疗的预期效果不仅取决于化疗方案,也与细致的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心理护理在白血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护士良好的心理护理指导,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减轻患者的病痛,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坚持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