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毒素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LBP)在慢重肝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4例慢重肝患者血浆中LPS和LBP的水平,并以10例献血员和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慢重肝患者在早期、中期、晚期,其血浆中LPS和LB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慢乙肝患者及献血员;慢重肝死亡者其LPS和LBP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存活者.结论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时,血清中LBP的水平,可显著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在内毒素浓度较低时,仍可诱导Kupffer细胞释放TNF-α,从而加剧肝细胞损伤.

  • 标签: 慢性重型肝炎 内毒素 内毒素结合蛋白
  • 简介:人体内的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大气.与水源中的污染物,通过呼吸、进餐进入人体内,铅、铝、汞等重金属就是其代表;另一个是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废物,如自由基、吲哚、硫化氢等。时下,清除体内垃圾已成健康时尚。下列方法可帮您及时清除毒素

  • 标签: 饮水冲洗法 有毒物质 运动出汗法 主动咳嗽法 食物法 菌类植物
  • 简介:对无肝性脑病临床症候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智力测试及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而重症肝病患者常同时存在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本研究通过对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智力测试、诱发电位检测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对心理智力测试和诱发电位指标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发现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与心理智力测试和诱发电位异常密切相关,提出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应警惕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发生。

  • 标签: 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心理智力测试 诱发电位 血浆内毒素
  • 简介:自Pfeiffer从革兰阴性菌(GNB)中发现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对热稳定的内毒素(LPS)以来。人们对内毒素的化学本质、生物学活性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GNB的感染发生率及其特征均较以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近年的研究发现。LPS是GNB的致病因子.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极强刺激性的多肽物质.在GNB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发现,LPS可激活体内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细胞因子.诱导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及白细胞介素(IL-1),影响脑、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特别是引起作为血液循环动力源的心功能和循环紊乱。由于LPS在GNB感染所引起的心功能受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LPS损伤心肌的机制及其作用特点.对指导临床上选择有效防治GNB感染所致的心脏受损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内毒素损伤心肌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个扼要的介绍。

  • 标签: 内毒素损伤 心肌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感染发生率 生物学活性 心功能受损
  • 简介:目的:研究赤芍及其活性部位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含不同活性组分的赤芍提取物,应用在体外对内毒素中和的定性定量试验、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以及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等试验,观察抗内毒素作用。结果:赤芍水煎剂及从赤芍水煎液中分离的赤芍总苷于体外、体内均表现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能明显降低内毒素静脉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率。结论:赤芍有抗内毒素作用,赤芍总苷为赤芍主要的抗内毒素有效部位,赤芍的挥发性部分及多糖部分未见有明显作用。

  • 标签: 赤芍 赤芍总苷 抗内毒素
  • 简介:来源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是药品污染了热原而引起的毒性发应的最常见原因。它们的致热活性远远高于其它致热物质的活性。这些内毒素是脂多糖。尽管有一小部分热原具有不同的结构,如果可以排除非内毒素性致热物质的存在,检品中不存在细菌性内毒素意味着没有致热成分,这种结论是合理的。

  • 标签: 细菌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细菌 干扰因素 变形细胞裂解物鲎试剂法 家兔热原试验法
  • 简介:目的:建立杏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ⅪE、XIXF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用标示灵敏度为0.5EU·ml-1的鲎试剂,杏丁注射液在≤最大有效稀释倍数(6一MVD)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13批杏丁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量均小于3EUml-1.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其热原.

  • 标签: 杏丁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 简介:目的:通过头孢尼西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探讨内毒素检查限值的适用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动态比浊法和凝胶法进行试验。结果:部分头孢尼西钠原料细菌内毒素的量在0.15EU/mg-0.35EU/mg之间。结论:有必要统一头孢尼西钠的检测限值。

  • 标签: 头孢尼西钠 细菌内毒素限值 细菌内毒素检查
  • 简介:目的:利用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从抗炎中药中筛选出具有拮抗内毒素的中药,为进一步对中药拮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革兰阴性细菌的脂质A(LipidA)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非衍生板建立靶点,跟踪测定赤芍、大黄、黄芩等78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与LipidA的结合活性,再将筛选出的中药去鞣质后与定量的内毒素(LPS,20、50ng·ml-1)37℃孵育30min后,测定孵育后的样品与LipidA的结合情况,以评价样品内的活性物质含量.结果:在所筛选的78种中药中有12种中药的水提物与LipidA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在这12种中药中有6种中药的醇提物与LipidA也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通过对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的水提物去除鞣质后与LPS的消耗实验,发现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除鞣质以外的与lipidA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并且12种中药中能与Lipid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活性物质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筛选平台,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非鞣质类能与lipid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物质,为进一步对12种中药抗内毒素有效部位或单体的分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标签: 内毒素 脂质A 生物传感器 中药 筛选
  • 简介:用家兔法和鲎试剂法对板蓝根注射液(201-2)灭活内毒素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药液与内毒素混合孵育可拮抗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抑制内毒素所致鲎试剂凝胶化,表明其对内毒素有直接的灭活作用。

  • 标签: 抗内毒素 板蓝根注射液 灭活作用 实验研究 活性 鲎试剂法
  • 简介:目的研究板蓝根中邻氨基苯甲酸(o-aminobenzoicacid,OABA)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邻氨基苯甲酸配成0.5%水溶液,鲎试验法进行抗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邻氨基苯甲酸体内抗内毒素作用;脂多糖(LPS)致小鼠死亡试验测定邻氨基苯甲酸保护作用及邻氨基苯甲酸对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试验,研究邻氨基苯甲酸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0.833mg·mL-1邻氨基苯甲酸可使4EU内毒素降解为0.668EU,破坏率为84.4%;0.5%邻氨基苯甲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降为20%;板蓝根中的邻氨基苯甲酸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α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邻氨基苯甲酸有抗内毒素作用.

  • 标签: 板蓝根 邻氨基苯甲酸 内毒素 脂多糖
  • 简介:近几十年来可供抗感染用的有效抗生素日益增多,但严重感染引起的脓毒综合征(Spesissyndrome)的病死率并没有明显减低,多数认为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才是脓毒血症的重要原因。同时,胆道严重感染常有胆道梗阻、黄疸、胆道高压等多因素的介入,使其病理生理情况更加复杂。我国对中医药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研究与临床取得一定进展。

  • 标签: 中药 胆道感染内毒素血症 病死率 阴性菌 胆道梗阻 黄疸
  • 简介:目的:用凝胶法检测哌拉西林钠中细菌内毒素.方法:按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要求进行干扰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当哌拉西林钠浓度范围为0.06mg/ml至5mg/ml时,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不干扰检测,确定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05EU/mg.结论:可以用凝胶法检测哌拉西林钠中细菌内毒素.

  • 标签: 哌拉西林钠 细菌同毒素检查 凝胶法 热原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肠道双歧杆菌在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制作严重烫伤大鼠模型。同时设假伤组,检测细菌和内毒素(LPS)移位及盲肠膜菌群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大鼠严重烫伤后脏器细菌移位明显增多(P<0.01);血LPS水平在致伤1,3,5d后分别为(0.236±0.148)Eu/ml,(0.197±0.156)Eu/ml,(0.104±0.090)Eu/m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0.072±0.049)Eu/ml(P<0.05);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剧减20-250倍,真菌数剧增至5-6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0.5-30倍,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由假伤组的25000:1降为伤后的4-800:1;血浆IL-6水平显著增高,经分层统计,与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大鼠相比,盲肠膜菌群移位大鼠的双歧杆菌量减少约120倍,真菌数增加约5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约30倍,盲肠膜菌群中双歧肝菌数量与血浆中IL-6,LPS浓度呈负相关(r1=-0.4817,r2=-0.4912,P<0.01),血IL-6和LPS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58,P=0.0001)。结论严重烫伤可导致大鼠盲肠膜菌群紊乱,细菌和LPS移位增加;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和数量的减少,可能促使了严重烫伤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 标签: 肠道双歧杆菌 烫伤 大鼠 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 细菌移位
  • 简介:本文用鲎试剂对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经过抑制/增强试验表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稀释液(1:8)对标定值为0.5EU/mL的TAL无增强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将原液按1:8稀释后可用标定值为0.5EU/mL的TAL检测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 标签: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TAL细菌内毒素试验 抑制/增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