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入路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经皮伤椎仅行单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单枚可扩张球囊于伤椎,扩张球囊抬升终板,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记录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背痛缓解及活动恢复情况,观察是否有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和脊柱后畸形Cobb角。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5~45分钟,平均30.6分钟,透视次数15~28次,平均21.5次,手术前后伤椎前部、中部高度、脊柱后畸形Cobb角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背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均能术后次日自行下床行走,未发现并发症。结论单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和术者放射暴露,对高龄患者特别有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治疗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诊断与治疗进展。方法体操疗法、电刺激疗法、牵引疗法、石膏矫形治疗及支具治疗等,特别是支具治疗可以防止或减少畸形的发展。结果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可以治疗脊柱。结论弯在青春期发展较快,Cobb角在40°以上的特发性,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僵硬型先天性,均应给以早期手术治疗。

  • 标签: 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特发性脊椎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康复率高,35例患者已经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特发性脊椎侧凸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麻下单经皮椎体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凹陷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0年12月对4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凹陷性骨折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用PKP治疗,观察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前、术后以及术后一年椎体中央高度比和局部后Cobb角。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部病例中1例骨水泥向上位椎间盘渗漏、1例骨水泥向椎体侧方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8.32±1.07)分、(1.84±0.71)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椎体中央高度比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后Cobb角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一年椎体中央高度比与术前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Cobb角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全部病例未出现伤椎再骨折和邻近椎体骨折。结论局麻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凹陷性椎体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并维持治疗效果。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局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退变性脊柱的患者42例,采用后入路法对患者行矫正,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功能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等不良并发症。结论采用手术方法对退变性脊柱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畸形症状进行矫正,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退变性脊柱侧凸 螺钉内固定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先天性脊柱,以下简称CS,即通过X线,MRI或手术证实的特定的先天性椎体异常而引起的脊柱。这种畸形出生后即发病,因而患者出现畸形较特发性脊柱早。早期发病使先天性脊柱患者很少能接受到早期最佳的治疗。由于形成的弯曲易于进展,并且患者仍有较长的生长期,所以容易产生较严重的畸形。先天性脊柱通常较僵硬,难于矫正。

  • 标签: 先天性脊柱侧凸病 影响因素 治疗
  • 简介:“凹——凹——凹——我乃独占鳌(凹)头。”“——————我乃独()一无二。”这是从哪传来的声音?原来是凹先生和姑娘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的CT诊断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具有腰腿疼痛症状且无明显外伤症状的患者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行CT腰椎诊断,筛选出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症状的患者共计60例,对60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方面最典型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的骨质缺损区。根据患者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严重程度的不同,骨质缺损区的大小有所不同,但密度与椎间盘基本一致;病灶分布方面单发病灶发生率明显高于多发病灶发生率,腰4后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检出率;伴发症发生率方面椎间盘突出伴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伴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扫描能够及时发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症状,评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相对于隐窝的影响,以及具体的狭窄程度,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帮助临床对患者的诊治。

  • 标签: 腰椎椎体 后缘软骨结节 侧隐窝 狭窄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单、双经皮椎体后成形术对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经皮椎体后成形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双经皮椎体后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的Cobb角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的Cobb角均较术前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或双经皮椎体后成形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均可达到治疗目的,且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疗效无明显差异,同样值得推广。

  • 标签: 单侧经皮椎体 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作者简介周兵,男,1967-,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关节外科。摘要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经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27~73岁,平均367岁。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13例,D级18例,E级38例。术前Cobb角为280°~465°,平均301°。结果59例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110~24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400~800ml,平均600ml。无血管、神经及输尿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2周患者即可戴支具站立及下地行走。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6月。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10月。末次随访时,11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C级13例中均恢复到D级,D级18例全部恢复到E级。Cobb角为10°~25°,平均144°。结论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娇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的优点。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术 植骨 脊柱融合
  • 简介: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共融合29个椎间隙。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出血量约450mL。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随访16—30个月。1年后所有病例均达到椎间隙骨性融合。3例术后0.5年仍遗留轻度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失,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 关节不稳定性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30例行单PKP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例(15例骨水泥呈双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改变及术后腰痛缓解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11、3~2013、3行单PKP治疗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术病例30例(其中15例骨水泥呈双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分布),按照术后影像学资料、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术后疼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2周、1年时,两组病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2周时双分布组与单分布组对比,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VAS评分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不同的骨水泥分布方式对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及恢复伤椎高度均有效,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双分布组优于单分布组。对单PKP手术骨水泥呈单病例,可行对补充注射,以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弹力与双弹力腹带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6月进行腹部手术220例需要使用腹带的病人按病室区域划分,对照组100例,采用双弹力腹带固定;试验组120例,采用单弹力腹带固定。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防止伤口敷料移位、防止伤口裂开无明显差异;2、试验组在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单弹力腹带在腹部手术中能更好减轻腹部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疼痛时间、有利于翻身排痰。

  • 标签: 单侧弹力 双侧弹力 腹带 应用比较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评价单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髓核摘除单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节突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著有效9例,3例有效,3例一般,总有效率80%。对照组5例显著有效,4例有效,6例一般,总有效率60%。讨论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传统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镜手术能够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且术中出血量少,并显著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镜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和椎间隙高度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患者复查影像学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松动、断棒断钉等不良情况,植骨融合良好。结论采取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 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会阴切角度,不同缝合方法对会阴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施行会阴切术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施行30°会阴切开,采用连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肉进行连续缝合;对照组施行45°切开,采用间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实行间断缝合后,最后皮肉连续缝合。结果实验组30°会阴切后进行连续缝合,会阴切口出血少,缝合时间短,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30°会阴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

  • 标签: 会阴 侧切术 缝合 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