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标本溶血降低措施中采用PDCA循环法控制,观察该种方法运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血液标本检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19年12月,后两月中使用PDCA循环法管理,对比三个月血液标本检测时发生标本溶血情况。结果:10月份发生溶血为38.74%,11月份为29.73%,12月份为18.54%,(P

  • 标签: PDCA循环 儿科 标本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采集血液标本溶血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成果发表共11个步骤进行。结果经过5个月品管圈小组活动,使血液标本溶血率由改善前的6.25%降到0。改善前、后比较,经统计学计算有显著差异性(p<0.01)。使患者满意度由改善前的95%提高到97%。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大大提高。提高了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及主动服务意识;熟练掌握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提高专业操作水平;采血操作规范达100%。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为0。患者对护士的采血操作技术满意度达99%。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采集血液标本溶血有显著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标本 溶血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质量管理降低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的效果。方法由7人组成,遵循PDCA质量管理步骤,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本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标本溶血的相关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进行PDCA质量管理前,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为8.56%,研究组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质量管理活动可以明显降低妇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亦能够提高全科护士的采血操作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PDCA 持续质量管理 静脉采血 溶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血清胆红素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正常人不溶血溶血血清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Hb≤10g/L时,总胆红素无影响,直接胆红素有轻度负干扰;在Hb≤5g/L时,对直接胆红素无影响。结论经分析,当溶血Hb>10g/L时钒酸盐法检测胆红素结果差异显著,所以临床检验中如遇到溶血严重的标本检测胆红素时应重采集标本,如不能重采集标本的应在报告单上注明标本溶血

  • 标签: 溶血标本 血清 胆红素 钒酸盐氧化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NICU血标本易发生溶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对2011年1~12月NICU采集的218例溶血标本,进行逐个患儿原因调查。结果NICU血标本易发生溶血与护士穿刺技术欠缺,采血方法不当,患儿自身因素,运送标本时剧烈震荡,分离血清时离心速度过快所致。其中与护士的采血方法不当,穿刺技术欠缺最为密切。结论要减少NICU血标本溶血的发生,护士要正确选择采血方法,熟练掌握穿剌技术,提高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才能使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准确和可靠,以协助诊断。

  • 标签: NICU 血标本 溶血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8月之间的健康体检人员50例,每人抽取5ml静脉血,离心分离后取未溶血的血清标本,检测相关的生化项目,然后将其混匀放置-25℃冰箱冷冻,取出解冻后分离出溶血的血清标本,检测相同的生化项目。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标本中的TBiL、DBiL、ALT、AST、CK、LDH、GLU、K+明显高于溶血前的正常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P、ALB、ALP、BUN、UA、Cr、TG、TC、Na、CL等项目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项目的结果影响显著,所以我们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握各个环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检验项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采血时出现标本溶血的原因。方法从采血器具、病人情况、采血操作、标本的保存及送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究其原因与采血器具不合格、操作不规范有关,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结论严格规范操作规程,提高标本采集质量,避免标本非疾病因素的溶血,保证送检合格

  • 标签: 血液标本 溶血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0份正常人溶血和非溶血标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及钾(K)9项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溶血标本的血清中ALT、AST、K+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ALB、BUN测定值低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TBIL、Cr、GLU、CHO测定值在两组中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溶血对血清多个生化指标产生严重干扰,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避免标本溶血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清 溶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7例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120FR检测正常标本溶血标本的血糖。用t检验对检测的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标本溶血标本的血糖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血后的血糖检测结果比溶血前降低。结论溶血对血糖的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少溶血,临床工作者应该规范标本采集方法,严格管理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从而使生化检测结果更准确。

  • 标签: 溶血 血糖
  • 简介:摘要了解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测定,检测正常标本溶血标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葡萄糖(GLU)、钾离子(K+)等10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血清ALT、AST、K+、TBIL、DBIL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0.05),溶血对BUN、GLU、ALP、CHO测定结果影响较小。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因在报告单上注明,必要时应重新采血。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检验中关于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分析,并探讨原因。方法: 本次研究由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进行参与,以随机的方式,共选定人数56例,根据研究要求,在血液样本采集时,将每份样本分别装入2个试管内。按照常规步骤操作流程,对其中一份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验,视为常规组,其他一份血液标本进行人为溶血处理,并对其进行检测,视为溶血组。以两组标本最终的临床检测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两份血液标本生化检测结果中,除了TC、TG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他LDH、AST、ALT等相关指标出现了较大的不同,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基于临床检验对人体检查方面起到的重要性,需按照正规操作流程进行,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要注意溶血情况的发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标本溶血 结果 影响分析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检验中关于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分析,并探讨原因。方法: 本次研究由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进行参与,以随机的方式,共选定人数56例,根据研究要求,在血液样本采集时,将每份样本分别装入2个试管内。按照常规步骤操作流程,对其中一份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验,视为常规组,其他一份血液标本进行人为溶血处理,并对其进行检测,视为溶血组。以两组标本最终的临床检测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两份血液标本生化检测结果中,除了TC、TG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他LDH、AST、ALT等相关指标出现了较大的不同,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基于临床检验对人体检查方面起到的重要性,需按照正规操作流程进行,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要注意溶血情况的发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标本溶血 结果 影响分析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在标本采集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采集后需要正确处理和储存。避免标本溶血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正确处理和分析标本

  • 标签: 标本溶血 临床检验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在标本采集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采集后需要正确处理和储存。避免标本溶血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正确处理和分析标本

  • 标签: 标本溶血 临床检验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急诊抢救室静脉血标本溶血中的作用。方法:我们将品管圈应用于急诊抢救室静脉血标本采集和管理中,通过分析静脉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后,静脉血标本溶血显著降低。实施前,静脉血标本溶血为13.40%(67/500),实施后,静脉血标本溶血为3.80%(1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服务态度等每一项干预质量对应的评分值均比实施前高(P<0.05)。结论:品管圈在降低急诊抢救室静脉血标本溶血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急诊抢救室,静脉血标本,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降低血液标本溶血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0月神经内科抽取的37份血标本溶血原因。结果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与血管穿刺困难有关13例占35%,与试管不合格有关2例占5%,与标本放置过久有关5例占14%,与操作不当有关17例占46%。结论提高采血穿刺成功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重标本的存放和运送方法、选用合格的采血器具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液标本溶血的发生

  • 标签: 血液标本 溶血 原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