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凡因血运障碍导致骨小梁缺血、囊性变、塌陷、硬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者称为缺血坏死。骨坏死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骨坏死,如骨髓炎、骨结核等,可造成骨组织炎症、坏死、吸收、分离,一部分形成死骨。人体的骨骼、肌肉、神经、脏器所有组织器官的营养都是由血液来输送的,哪里的血液不足,就意味着哪里的营养缺乏,没有营养,坏死便随之而来,此类坏死叫做缺血坏死。当坏死是在无细菌的条件下发生的时,又叫做无菌性坏死。骨坏死可发生在人体的很多部位,发生在股骨的叫做股骨缺血坏死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股骨缺血坏死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保持双下肢水平位牵引,避免将衣被放置于牵引绳上,牵引重锤保持悬空,保持有效及正确的牵引力。可每2小时放松牵引l0分钟,以利皮肤透气放松,防止牵引过久,引起压疮或皮肤勒伤。同时应注意牵引带松紧度的调整,以能放置于一横指为度。注意肢端感觉、血运及各趾活动情况。由于儿童生性好奇好动,对牵引后肢体制动不甚配合,需向家属说明牵引的基本知识及如何维持有效牵引效能。

  • 标签: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缺血坏死(ANFH)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6例ANFH患者的17只髋先常规行股骨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继而分别每支血管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供血动脉内共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15~25万u、丹参40ml及低分子右旋糖酐50mg;治疗后复行供血动脉造影检查及行股骨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20个月(平均10-5个月)示FicatⅡ期以内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修复明显。结论:ANFH的血管造影表现是复杂多样的。而股骨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股骨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8例34侧股骨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在28例34侧早期股骨缺血坏死中,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11侧(32.4%);CT确诊24侧(70.6%);MRI确诊34侧(100%)。在MRI中,各组病例的T1WI、T2WI及STIR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对股骨缺血坏死早期诊断,MRI较平片和CT更敏感。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股骨缺血坏死(ANFH)的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的60个股骨经临床证实为早期缺血坏死的X线,CT及MRI影像学改变,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40例60个股骨缺血坏死中,双侧22例,单侧16例,依据FICAT分期,1期42例,Ⅱ期18例,X片检查均为阴性,CT检查部分阳性.结论在临床上凡是有髋部疼痛,功能障碍,长期饮酒及大量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都应进行MRI检查,力求早期诊断.

  • 标签: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偏心钻对股骨坏死区死骨扩大清除,松质骨加压植骨治疗股骨缺血坏死患者62例95髋。结果经过12~80个月的随访,0期27髋中,治愈15髋,7髋进展为Ⅱ期,5髋进展为Ⅲ~Ⅳ期,从症状出现至股骨坏死塌陷时间平均71个月;I期45髋,治愈21髋,进展为Ⅱ期16髋,转为Ⅲ~Ⅳ期8髋,平均塌陷时间56个月;Ⅱ期23髋,治愈8髋,转为Ⅲ~Ⅳ期15髋,平均塌陷时间42个月。结论扩大减压,坏死骨清除,加压植骨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加快植骨愈合过程,有效预防股骨塌陷坏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非侵袭性治疗。

  • 标签: 植骨 减压 加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股骨缺血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且难治性疾病,股骨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肥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尽管股骨坏死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股骨坏死的发生与糖皮质激素应用、过量饮酒、血红蛋白疾病、Gaueher病、骨内脂类沉积高敏反应、妊娠、恶性肿瘤、肠炎等引起促凝血疾病、家族遗传性高凝疾病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对其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病因 诊断 治疗 发病特征研究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和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局部CT表现,探讨其异同点、鉴别点,以求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质疏松症误诊为股骨缺血坏死的CT表现及临床经过。结果所有12例病人CT表现均显示股骨密度减低或密度不均;骨小梁稀疏、模糊、结构紊乱,骨小梁轮状辐射排列结构显示不清;部分病例尚可见小囊状透光区。临床上及CT区别二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全面综合各种临床资料;(2)必须注意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所造成的骨骼改变;(3)注意进行长期系统的前后对照观察;(4)进行实验性治疗,以求避免误诊。

  • 标签: 股骨头 骨质疏松 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17例成人股骨缺血坏死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行髋关节MRI、X线片及CT检查。结果在17例27髋中,双侧患病10例,单侧患病7例。CT扫描3髋阴性,X线平片4髋阴性。结论在临床上凡是有髋部疼痛、髋部外伤、长期酗酒及服用激素者都应行MRI检查,MRI是诊断成人股骨缺血坏死最为准确、早期的检查。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缺血坏死放射影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9例股骨缺血坏死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49例患者均为股骨缺血坏死。结论经过对三种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分析,明确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能够实现对股骨缺血坏死的诊断,但MRI影像学检查方法是目前股骨缺血坏死的最理想方法。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放射 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导股骨缺血坏死放射学改变,以利能够发现早期病变,不同时期病变使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方法搜集52例疑是患者各种影像学资料,从中挑选已经证实的42例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根据X线分型I期8例,II期9例,III期14例,IV期11例。经手术和病理比对基本一致。结论结合各影像学特点MR能最早发现病灶,为临床治疗赢得时间。中晚期可以选择其他检查方法。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线 CT M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中药治疗早期股骨缺血坏死(ANFH)疗效的评价.方法:观察中药治疗前后60例(72髋)ANFH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72个髋关节)早期ANFH经中药治疗后,MRI示58个髋关节积液消失,20个骨髓水肿消失,39个"双线征"消失;另有5个髋关节在MRI复查时未见明显变化.外伤所致早期ANFH的治疗结局优于非创伤性患者(P〈0.05).结论:MRI能客观、有效地评价中药治疗ANFH的效果,中药治疗因外伤所致早期ANFH效果优于非外伤因素.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中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影像技术早期诊断股骨缺血坏死( ANF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的 ANFH患者 48例( 56髋),对其 X线、 CT、 MRI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的对比和分析,探讨 ANFH检查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结果: MRI检查 ANFH的诊断率为 100.00%,显著高于 CT检查( 75.00%)和 X线检查( 42.86%),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ANFH的影像学检查中, MRI诊断较 X线及 CT更具优势。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影像技术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X线诊断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我院分院影像科收治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6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应用CT、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及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结果X线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内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周边可以见轻度骨质硬化;CT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内出现囊性变,并且可见硬化,关节间隙较好;CT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对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效果高于X线,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 X线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影像技术早期诊断股骨缺血坏死(ANF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ANFH患者48例(56髋),对其X线、CT、MRI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的对比和分析,探讨ANFH检查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结果MRI检查ANFH的诊断率为100.00%,显著高于CT检查(75.00%)和X线检查(42.86%),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FH的影像学检查中,MRI诊断较X线及CT更具优势。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影像技术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