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早期股骨缺血坏死进行治疗时,选择银质针导热疗法的效果。方法:于本院在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间接治的所有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中挑选出其中 78例进行实验,随机均分两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39。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联合局部热敷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口服中药配合银质针导热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79.49%,明显低于实验组的 9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口服中药治疗方案应用于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同时使髋关节活动度得到缓解,可以在临床宣传推广。

  • 标签: 银质针导热疗法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 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0月在我院就诊的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 72例,并根据治疗期间影像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36)与研究组( n=36),两组患者分别接受 CT扫描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经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诊出率为 94.4%,明显高于接受 CT扫描检查的对照组 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研究组患者误诊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早期股骨缺血坏死应用磁共振成像的诊出率更佳,其可有效降低误诊及漏诊的现象,因此,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CT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在 2019年 1-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缺血坏死患者中选取 58例,随机分 2组:观察组( 29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 29例)行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手术前后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和 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比较两组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示观察组显著更高( P< 0.05)。术前比较两组的 FGF-2、 VEGF、 HIF-1α水平示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术后比较两组的 FGF-2、 VEGF、 HIF-1α水平示观察组均显著更优( P< 0.05)。术前比较两组的 Barthel指数评分示无显著差异( P> 0.05),术后比较两组的 Barthel指数评分示观察组显著更高( P< 0.05)。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示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对股骨缺血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ARCOⅡB-ARCOⅢA期单侧股骨缺血坏死患者96例,按入选标准纳入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A)患者采用股骨粗通道髓心减压,死骨刮除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术。观察组(B)患者采用股骨粗通道髓心减压、死骨刮除同种异体骨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打压植骨术。其中A组男37髋,女11髋,年龄(34.96±6.27)岁,术前疼痛时间为7~12个月,平均疼痛时间9个月;B组男38髋,女10髋,年龄(35.09±5.55)岁,术前疼痛时间为7~13个月,平均疼痛时间9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A、B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患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9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2.6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患者的患髋Harris评分较术前患髋Harri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1、-7.632,P<0.05)。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的患髋Harris评分较A组患者患髋Harris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3,P<0.05)。前5例B组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0、-3.301,P<0.05)。术后康复时间B组患者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06,P<0.05)。术后股骨塌陷发生率B组患者较A组患者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6,P<0.05)。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骨移植能促进植骨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患髋的功能恢复更好。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相应增加。

  • 标签: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 髓心减压 打压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措施在股骨缺血坏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股骨缺血坏死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同时配合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系统性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疼痛评估(VAS)没有显着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估(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系统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为主治疗小儿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取我科室 2010.02 至 2015.10 时段内诊疗的股骨缺血坏死患儿共 50 例,以抽签划分为西医组( 25 例)、中医组( 25 例)。西医组为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为中医分期治疗,比较患儿总有效率。 结果: 西医组总有效率为 76.00% ,中医组为 96.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股骨缺血坏死患儿,中西医治疗均可起到救治效果,但中医分期治疗疗效更佳,可推广。

  • 标签: 西医治疗 中医分期治疗 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 效果
  • 作者: 徐禹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1-20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13期
  • 机构: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在早期股骨缺血坏死(ANFH)患者中分别应用CT和MRI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82例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2019年2月~2020年3月)作为观察对象,依据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前者采取CT检查,后者采取MR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检出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MRI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健脾活骨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缺血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NONFH)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5年4月-2018年5月龙口市中医医院92例NONF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活骨汤。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评估骨髓水肿情况,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髋关节局部疼痛情况,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 β-CTx)、N-端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 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 P1NP)水平,采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ESR。结果研究组骨髓水肿有效率为80.0%(28/35)、对照组为30.3%(10/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6,P<0.001)。研究组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t=9.229,P<0.001),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7.483,P<0.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β-CTx[(587.83±51.39)ng/L比(720.21±93.37)ng/L,t=8.424]、N-MID[(37.91±6.55)μg/L比(48.20±9.64)μg/L,t=5.988]及P1NP[(30.33±6.43)μg/L比(42.27±8.15)μg/L,t=7.8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4、8.831,P值均<0.01),ESR高于对照组(t=5.943,P<0.01)。结论自拟健脾活骨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缓解早期NONFH患者的骨髓水肿和临床症状,改善骨转换和微循环状态。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 健脾活骨汤 骨髓水肿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类影像学技术在早期股骨缺血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缺血股骨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就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率对比,MRI>CT>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线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评析 早期股骨缺血坏死 采取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的 临床 效果 与意义 。 方法: 取 201 7 年 9 月到 201 9 年 9 月 固定时间段 本 科室接治 的 26 例 患 早期股骨缺血坏死 患者 展开 研究, 分别对患者采取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对不同诊断技术效果实施比较。 结果: 分别对股骨缺血坏死患者实施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发现,磁共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 CT 诊断显著较优;与 CT 技术比较, 磁共振漏诊率显著下降, P < 0.05 。 结论 : CT 诊断技术与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临床两种不同检查手段, CT 诊断技术在检查骨质结构方面效果良好,易于分期。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扫描切面有较高的选择性,在股骨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效果理想,并且该技术诊断率较 CT 明显较高。

  • 标签: 早期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诊断技术 磁共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CT 与 MRI 诊断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价值。 方法: 择取 2017.08 到 2019.1 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 58 例,均施行 CT 诊断、 MRI 诊断,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 结果: CT 组阳性检出率为 56.20% , MRI 组阳性检出率为 96.55%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早期股骨缺血坏死诊断过程中,虽 CT 与 MRI 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较高,可推广。

  • 标签: CT MRI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阳性检出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应用X线、CT和MR影像方法诊断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6例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26例患者均进行一遍X线检查、CT检查和MR检查。观察记录检查结果,对比三种检查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X线检查的阳性率为30.95%;CT检查的阳性率为68.25%;MR检查的阳性率为95.23%。三种诊断方式中,诊断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MR诊断、CT诊断和X线诊断,并且MR诊断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另外两种诊断方式,近乎接近100%。结论 在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的诊断中,采用MR诊断方式具有较为理想的准确率,可以高效准确的诊断患者症状,为患者早医治创造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X线检查 CT检查 MR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骨坏死(ONFH)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分为创伤性ONFH与非创伤性ONFH。创伤性ONFH主要由于供养股骨的动脉在外力作用下损伤或断裂,直接破坏了股骨的血供。非创伤性ONFH主要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长期饮酒过量、减压病、血红蛋白病等多种病因。对主要致病因素进行骨坏死造模并行病理学研究发现,各种致病因素通过共同的途径——血管内凝血、静脉瘀滞、骨内压增高、动脉受损、股骨缺血坏死导致ONFH。在体外,通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扫描灌注纳米硫酸钡的离体股骨标本建立血运模型,在体内对患者采用超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来观察不同骨坏死股骨内血运,结合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笔者提出了ONFH血供障碍分期理论,并应用于临床上各阶段ONFH的诊疗,针对不同血供障碍分期的ONFH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ONFH的诊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 血供障碍分期 治疗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骨坏死(ONFH)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股骨血供中断或受损,造成股骨缺血,引起骨内活性细胞及骨髓的坏死,随后的修复过程削弱了软骨下骨的力学性能,导致股骨结构发生改变,继而引起股骨塌陷及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虽然髋关节置换已成为该疾病晚期常规的治疗措施,但对于塌陷前期及年轻患者而言,考虑到活动需求、假体寿命以及翻修手术的困难,在不可逆的股骨塌陷之前予以理想的保髋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从而推迟甚至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回顾股骨坏死的保髋治疗,并将重点放在保髋手术作以综述。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