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T、X线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CT、X线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比较

张彤宾

香坊区人民医院1500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X线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我院分院影像科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6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应用CT、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及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结果:X线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周边可以见轻度骨质硬化;CT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出现囊性变,并且可见硬化,关节间隙较好;CT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高于X线,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CT;X线;股骨头坏死

Objective:Tostudythediagnosisofearly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byCTandX-ray.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wastoselect68patientswithearly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intheDepartmentofimagingofourhospitalfromFebruary1,2016toFebruary1,2017.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ndthepatientswereexaminedbyCTandX-ray.Theimagingfindingsofthetwomethodsandthestagesofthediseasewerecompared.Accuracyrate.Results:theX-rayshowedthatthedensityofthefemoralheadonbothsidesofthepatientswasobviouslyuneven,thecysticlowdensityareawasvisible,andtheperipheralbonesclerosiswasseenintheperipheralarea.CTshowedthecysticdegenerationinthefemoralheadonbothsidesofthepatient,andthesclerosisandthejointspacewerebetter.TheaccuracyofCTforthestagingofthediseas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Xray,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Meaning(P<0.05).Conclusion:theeffectofCTdiagnosisonearly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ishigherthanthatofX-ray.Ithasahighaccuracyand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CT;X-ray;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于临床的常见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活动受限,臀部、腹股沟以及大腿根部出现局部性疼痛,随着患者的病情发展,股骨头会出现坍塌症,严重者甚至出现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在临床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至关重要,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显著意义。本研究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我院分院影像科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68例患者,分别应用CT、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及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我院分院影像科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68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2~72岁,平均(51.61±19.21)岁,病程3天~11个月,平均病程(2.45±1.32)月,单侧为42例,双侧为26例。

1.2患者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入组患者临床表现為跛行、髋部疼痛等;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表示同意。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恶性疾病;患者伴有严重精神类疾病。

1.3方法

入组患者均行CT和X线检查。CT检查:应用西门子Emotionl6排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范围为髂肌上缘至坐骨下方5cm,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320mA,层厚与间距后均为5mm,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观察。X线检查:使用西门子Siemens.aristosFXPLUS机检查,距离设置为1m,电压设置为70kV,电流设定为20mAs。

1.4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观察CT和X线的影像学表现;2)观察CT和X线扫描疾病的准确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CT和X线扫描疾病的准确率等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组患者CT和X线的影像学表现

X线: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周边可以见轻度骨质硬化。Ⅰ期影像:可见骨小梁模糊且出现骨质疏松。Ⅱ期:可见股骨头外形正常,内部可见囊性变并且出现骨硬化。CT: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出现囊性变,并且可见硬化,关节间隙较好。Ⅰ期:股骨头出现芒状结构,有变形、增粗的表现,同时可见扇形硬化区。Ⅱ期:可见明显的硬化和骨质疏松表现,局部出现囊性变和硬化。

2.2CT和X线扫描疾病的准确率

CT检查疾病分期的准确率为94.12%,X线检查疾病分期的准确率为67.65%,两者差别显著(x2=10.592,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至今仍然是医疗难题。在早期确诊是治疗股骨缺血性坏死的最佳疗程。若是在早期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股骨头坍塌,保留患者自身的股骨头,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主要分为外伤性缺血性坏死和非外伤性缺血性坏死,这两种类型大致相似,为股骨头缺血后导致骨髓细胞和骨细胞坏死所致。不同的是创伤性缺血性坏死是内、外动脉突然供血中断导致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因复杂,患者长期使用激素、酗酒等。一般早期股骨头坏死,骨髓细胞和骨细胞在6~12h内不明显,影像学未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在断血的数个月内骨细胞坏死,坏死区域和活骨区域有结缔组织,骨小梁才会发生变化。临床常规应用X线和CT检查,X线无法完全显示股骨头全貌,对于骨性关节面、和缝隙显示较为局限,而CT则可以清晰的显示骨性关节面和缝隙。

研究结果中X线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周边可以见轻度骨质硬化;CT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出现囊性变,并且可见硬化,关节问隙较好,提示了CT可以清晰的显示骨性关节面和关节缝隙,对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帮助。表1可以看出CT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对于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并且CT诊断简便,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图像依据。

综上所述,CT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高于X线,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兴俊,李万志.老年性肺结核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01):24-26.

[2]贺魁利.肺结核的临床X线诊断[J].吉林医学,2013,34(34):7208-7209.

[3]潘海松,卢怀民.老年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03):53-55.

[4]吴丽光,方碧洪,林淑娟.不典型肺结核50例X线影像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5(04):124-125.

[5]王晓霞,梁晓燕.21例不典型肺结核X线表现分析和鉴别诊断[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6(02):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