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起病急,病情重,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肠管坏死。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肠系膜血管缺血坏死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肠系膜血管 缺血性肠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治疗中青年股骨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共收治12例(15髋)股骨缺血坏死患者,年龄30~53岁,按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制订的股骨坏死分期为Ⅱ b 2髋,Ⅱ c 4髋,Ⅲ a 1髋,Ⅲ b 5髋,Ⅲ c 2髋,Ⅳ 1髋。选取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对坏死区域进行填充,应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对移植骨瓣进行固定。术后3、6、12个月定期来院门诊复诊随访,之后每年复诊一次,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评价影像学疗效,术后12和24个月时进行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评分采用Friedman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例(15髋)患者随访时间24~36个月。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7(86,92)分和90(87,92)分,均较术前[59(52,74)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3.743, Z=-4.473, P<0.05);术后12个月与24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30, P>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VAS评分为3(2,3)分及2(1,3)分,均较术前[6(5,6)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Z=-3.560, Z=-4.656,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24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5, P>0.05)。X线和CT检查示骨瓣愈合良好,完成了对骨坏死区域的修复,13髋股骨外形良好,2髋出现进一步塌陷。末次随访时无患者行关节置换手术。结论应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旋股外侧动脉橫支大转子骨瓣,可保证骨瓣在植入部位的愈合,避免骨瓣移位及脱落。该方法为中青年股骨缺血坏死保头治疗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 旋股外侧动脉横支 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小梁金属重建棒植入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早中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两组,66例患者实施骨小梁金属重建棒植入治疗为对照组,66例患者实施骨小梁金属重建棒植入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小梁金属重建棒植入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是治疗早中期股骨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骨小梁金属重建棒植入 自体松质骨移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对比分析激素性股骨坏死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内骨小梁的结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因股骨颈骨折与激素性股骨坏死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设为骨折组与坏死组,每组各20例(20髋),术中完整取出股骨作为研究材料。应用计算机对股骨进行三维重建,利用x、y、z轴各2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将股骨分割成27个区域,27个区域的编号规则:分为内侧、中间、外侧3个区,每组按照由前向后、由上向下的顺序编为1~9号。内侧区编号为m1、m2……m9;中间区编号为c1、c2……c9;外侧区编号为l1、l2……l9。对样本进行Micro-CT断层扫描,获取股骨样本的计算机三维图像。手工选取兴趣区,采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间隙等三维空间参数分别对2组股骨内骨小梁进行评价。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骨折组中,将股骨按矢状面分割为内侧区、中间区、外侧区进行对比,中间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的优势骨小梁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59、73.50、38.60、48.50,P值均小于0.05);将股骨按冠状面分割为前区、中间区、后区进行对比,前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50、43.92、85.40、36.00,P值均小于0.05);将股骨按水平面分割为上区、中间区、下区进行对比,上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03、29.47、255.50、45.50,P值均小于0.05)。对比坏死股骨不同部位骨小梁微结构参数,如果将股骨分为内侧区、中间区、外侧区,中间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的优势骨小梁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2、26.60、400.00、36.00,P值均小于0.05);如果将股骨分为上区、中间区、下区,上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99、25.33、28.50、37.33,P值均小于0.05);如果将股骨分为前区、中间区、后区,前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567.17、57.29、42.11、41.17,P值均小于0.05)。与坏死组相比,骨折组骨小梁骨体积分数均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1)、骨小梁厚度均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1)、骨小梁数量均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0.01),骨小梁间隙均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结论激素对于坏死股骨的影响不仅仅是坏死区,包括硬化区、正常骨小梁区,即对于整个股骨都产生了影响。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Micro-CT 骨小梁 空间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后引起股骨坏死的临床治疗 , 并积极预防减少股骨颈骨折后引起股骨坏死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5月采用三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 48 例其中引起股骨坏死 15 例的治疗情况 。 结果 本组 15 例均进行随访3~9年,除 1 例因车祸引起患侧股骨再次骨折需进行人工股骨置换外 ,其余 14 例均恢复良好。 骨折过程中出现骨移位的患者股骨缺血坏死的发病率较高,小于 60 岁的患者发病率高于60 岁以上患者 , P < 0.05。骨折过程中出现骨移位的患者股骨缺血坏死的发病率较高, P < 0. 05 。结论 股外动脉升支血管束植入法治疗股骨缺血坏死,恢复良好,效果满意。血管束植入修复为股骨颈部提供了 新的血供,有利于股骨的修复与重建,也间接地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血管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34例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ARCO分期Ⅰ、Ⅱ期),应用带缝匠肌髂骨膜瓣植入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0例(21髋),女性14例(15髋);年龄20—63岁,平均36.8岁;ARCOⅠ期15髋,ARCOⅡ期21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61.2分,术后随访1.8—8年,平均4.8年。结果2例病情进展,行走疼痛,行关节置换;3例股骨轻微塌陷,行走无疼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平均93.5分,有效率94.4%,成功率86.1%。结论应用带缝匠肌髂骨膜瓣植入是治疗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缝匠肌髂骨膜瓣 随访研究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外伤后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老年外伤后股骨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类型分为生物假体和骨水泥型假体各42例。所有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由同一组医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结果生物假体转换术手术时间、出血量、深静脉血栓形率均明显低于骨水泥型,两组术后各时间段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提高老年外伤后股骨缺血坏死患者关节功能,生物假体在控制手术时间、出血量,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效果更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头缺血坏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中提取出2015年3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30例成人股骨坏死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两组,各15例。治疗组患者用针刀整体松解术的方式,对照组患者用的是钻孔髓芯减压术。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接受过康复锻炼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数据具有对比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早期股骨坏死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髋关节缺血缺氧的状态,治疗效果和股骨坏死的分型、分期和部位、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针刀整体松解术具有创伤性小,安全、经济的特点,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 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就诊的49例(84髋)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期股骨坏死接受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术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常规髓芯减压植骨术(常规手术组)30例(54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3±5.4)岁(范围21~59岁);采用骨科机器人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机器人辅助组)的患者19例(30髋),男12例、女7例,年龄(41.4±7.2)岁(范围20~5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术者告知患者常规手术及机器人手术方案,由患者自主选择,所有操作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单侧手术时间、单侧X线透视次数、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末次随访时的股骨塌陷率。结果共41例患者(7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6±4.8)个月(范围3~21个月),其中常规手术组24例(42髋)、机器人辅助组17例(28髋)。至末次随访时,共13例(13髋)出现了股骨表面塌陷,其中常规手术组11例、机器人辅助组2例,两组股骨塌陷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常规手术组单侧髋关节手术时间为(21.3±5.4) min,大于机器人辅助组的(16.8±3.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1)。常规手术组单侧髋关节X线透视次数为(14.4±3.8)次,大于机器人辅助组的(9.6±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P<0.001)。常规手术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8.4±4.5)分,末次随访时升高至(85.1±3.8)分;机器人辅助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7.2±3.9)分,末次随访时升高至(86.5±4.4)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283);常规手术组术前髋关节VAS为(4.8±1.7)分,末次随访时降低至(1.7±0.8)分;机器人辅助组术前髋关节VAS为(5.1±1.5)分,末次随访时降低至(0.9±0.3)分。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前降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01)。结论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ARCOⅡ期股骨坏死疗效确切。与常规手术相比,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短期疗效和保头率。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机器人手术 骨移植 减压术,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坏死的作用与机制。 方法: 于本院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3 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坏死患者中,随机选取 66 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6.97% 、并发症发生几率 3.03% ;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 84.85% 、并发症发生几率 18.18% 。 结论: 应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到早期股骨坏死的治疗过程中,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早期股骨头坏死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治疗结合功能训练治疗早期股骨坏死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早期股骨坏死患者76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n=38)与常规组(n=38),常规组实施基础治疗与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手法治疗。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结果发现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早期股骨坏死,予以手法治疗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功能训练 股骨头坏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药广枣总黄酮(TFFC)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坏死兔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4只购自西安市迪乐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新西兰雄性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对照组10只,采用核磁共振(MRI)、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来验证TFFC治疗股骨坏死的作用。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为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为χ2检验。结果MRI结果显示TFFC可改善股骨坏死区域影像学改变;病理组织学显示:治疗组兔股骨坏死发生率(45.46%)明显低于模型组(80.00%)(χ2=13.230,P< 0.05),且治疗组的空骨陷窝率明显低于模型组[(16.36±2.74)%比(22.35±3.15)%,χ2=4.95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下降[(13.04±2.05)%比(9.71±1.27)%,χ2=4.960,P< 0.05],bcl-2相关X蛋白(bax)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增加[(11.51±0.63)%比(23.96±2.72)%,χ2=15.46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升高[(21.49±1.16)%比(9.71±1.27)%,χ2=12.490,P< 0.05],bax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19.00±1.61)%比(23.96±2.72)%,χ2=6.37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FFC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的抗凋亡作用来干预早期激素性股骨坏死

  • 标签: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细胞凋亡 广枣总黄酮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鹿瓜多肽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早期股骨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8例早期股骨坏死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54例设为观察组,采用鹿瓜多肽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将另外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鹿瓜多肽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使用鹿瓜多肽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早期股骨坏死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鹿瓜多肽 活血通络方 早期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早期股骨坏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为2019年7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早期股骨坏死患者,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试验组与比照组各包含患者43例。比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骨蚀汤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适宜早期股骨坏死患者的治疗手段。结果:比较研究后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之比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0.05)。结论:于早期股骨坏死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优势明显,可加快患者身体恢复进程。故应在早期股骨患者的治疗实践中更多运用联合治疗手段。

  • 标签: 骨蚀汤 阿仑膦酸钠 早期股骨头坏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早期股骨坏死患者康复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早期股骨坏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系统化康复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未开展系统化康复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8例:开展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表(SCL-90)得分、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系统化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早期股骨头坏死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康复护理的实施对早期股骨坏死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的62例早期股骨坏死患者,遵循随机平行原则分组均分为A组与B组。A组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B组施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①A组的护理满意度96.77%,高于B组的护理满意度77.42%,P<0.05。②手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臭氧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股骨坏死疗效观察。方法行髋关节穿刺后予以臭氧缓慢注射后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静脉推注配合治疗。结果有效率11/42(69.05%)痊愈11/42(29.19%)、显效12/42(28.57%)、有效6/42(14.28%)、无效13/42(30.95%);结论臭氧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股骨坏死,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基层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臭氧 前列地尔 股骨头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