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运用到给股骨缺血坏死患者予以诊断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1月到2017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股骨缺血坏死患者64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予以核磁共振实施诊断,对照组32例予以CT检查开展诊断,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诊断以后的诊断正确率、核磁共振影像特征等。结果比较表明,试验组经过诊断以后的诊断正确率、核磁共振影像特征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核磁运用到给股骨缺血坏死患者予以诊断期间具备非常显著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核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植骨加中医辨证治疗成人股骨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的股骨缺血坏死的患者5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腓骨支撑治疗,观察组应用髓心减压植骨治疗,两组均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总的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植骨加中医辨证治疗成人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髓心减压 植骨 中医辨证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络生骨胶囊预防激素性股骨缺血坏死的药效学实验结果,分析预防效果。方法:将 100只 SD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10只)、模型组( 20只)、安妥明组( 20只)和通络生骨胶囊胶囊组( 50只),均每周注射激素和灌胃药物,实验后第 4周、 8周进行股骨大体形态及光镜检查,分析空骨细胞陷窝率、毛细血管密度、成骨细胞计数、破骨细胞计数、血管计数及血管直径。结果:空骨细胞陷窝率、毛细血管密度、成骨细胞计数、破骨细胞计数、血管计数及血管直径中通络生骨胶囊胶囊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通络生骨胶囊预防激素性股骨缺血坏死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控股空骨细胞陷窝率、减轻股骨髓腔中脂肪变性程度,增加血管计数及血管直径,研究价值较高。

  • 标签: 通络生骨胶囊 激素性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与X线对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缺血坏死患者39例,均进行CT扫描和X线两项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39例患者共有髋病变54个,CT扫描检出43个,准确率79.63%,X线片检出31个,准确率57.41%,两种方法的准确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片的假阳性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而CT扫描Ⅱ期诊断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CT扫描检查对股骨缺血坏死的检出率显著优于X线,且为股骨缺血坏死早期诊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 标签: CT X线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和CT检查对股骨缺血坏死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58例疑似股骨缺血坏死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分析,比较X线和CT检查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均高于X线检查,CT检查误诊率、漏诊率结果低于X线检查,P<0.05;两种检查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相比X线检查在股骨缺血坏死的诊断更准确。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CT检查 X线检查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股骨缺血坏死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法将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8例创伤性股骨缺血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34)采用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实验组(n=34)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且感染、假体松动、术后翻修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创伤性股骨缺血坏死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改善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风险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疗效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收治88例股骨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髓芯减压植骨术+^99Tc-MDP治疗,其中^99Tc-MDP治疗应用6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治疗后6个月复查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45.5%),好转22例(50.0%),无效2例(4.5%),有效率为95.5%;对照组痊愈11例(25.0%),好转25例(56.8%),无效8例(18.2%),有效率为81.8%。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5,P〈0.05)。结论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99Tc—MDP治疗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髓芯减压植骨术。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移植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为主治疗小儿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取我科室 2010.02 至 2015.10 时段内诊疗的股骨缺血坏死患儿共 50 例,以抽签划分为西医组( 25 例)、中医组( 25 例)。西医组为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为中医分期治疗,比较患儿总有效率。 结果: 西医组总有效率为 76.00% ,中医组为 96.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股骨缺血坏死患儿,中西医治疗均可起到救治效果,但中医分期治疗疗效更佳,可推广。

  • 标签: 西医治疗 中医分期治疗 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型股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分期。方法通过部分典型病例的分析总结该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成人型股骨缺血坏死主要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大多数有糖皮质激素药物史,X线、CT及MRI基本可以确诊。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该病,MRI对于早期诊断该病非常重要,X线及CT对于该病的分期,指导临床治疗举足轻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MRI检查对股骨缺血坏死骨髓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80例股骨缺血坏死骨髓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诊断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诊断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MRI诊断模式,然后对两组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MRI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能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更有效的诊断出股骨缺血坏死骨髓水肿的早期病变程度能够更充分的体现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进而为后续的诊疗工作和患者的恢复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MRI研究
  • 作者: 徐禹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1-20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13期
  • 机构: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在早期股骨缺血坏死(ANFH)患者中分别应用CT和MRI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82例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2019年2月~2020年3月)作为观察对象,依据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前者采取CT检查,后者采取MR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检出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MRI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诊断结果。方法:选取52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诊治的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均行X线、CT、MRI影像学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早期股骨缺血坏死Ⅰ期,CT检查(42.31%)与MRI检查(55.77%)差异不明显(P>0.05),但均高于X线(25.00%),P<0.05;在股骨缺血坏死Ⅱ期、Ⅲ期诊断中,X线、CT、MRI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总诊断符合率方面,MRI(98.08%)高于CT(76.92%),且高于X线(57.69%),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早期股骨缺血坏死诊断时,X线、CT、MRI诊断各有优势与不足,但MRI总诊断符合率影像学最高,X线最低。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X线 CT MRI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MRI在成人早期股骨缺血坏死(ANF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9例ANFH患者126髋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和早期定性敏感度。结果CT和MRI定性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26%、96.03%,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88髋经MRI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为100%,明显高于经CT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为72.73%(P<0.05)。结论CT和MRI均可作为ANFH常规诊断措施,但在早期ANFH诊断中,MRI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较高。

  • 标签: CT MRI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人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6髋)股骨缺血坏死(ANFH)的CT、MRI的影像学资料,评估CT、MRI对股骨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确诊率97.83%,CT确诊率82.61%,CT、MRI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II期股骨缺血坏死MRI诊断率均为100%,CT诊断率为66.67%、85.71%,I期及II期CT、MRI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期、IV期股骨缺血坏死CT、MRI诊断率均为9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成人早期股骨缺血坏死优于CT检查,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CT MRI 股骨头缺血坏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不同影像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收治的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46例,均采用MRI、CT、X线光片进行影像诊断,收集数据并分析不同影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MRI阳性检出率为95.65%,CT阳性检出率为73.91%,X线片阳性检出率为56.52%,不同影像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早期股骨缺血坏死阳性检出率比CT以及X线片高,MRI对于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检测准确度高、敏感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MRI CT X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