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411例痊愈,42例好转。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

  • 标签: 手法整复 小夹板 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固定固定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和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固定术和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针内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等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8~18个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内固定术组较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内固定术组好于固定支架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内固定术组握力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内固定术组为7.9±6.1,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内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更好。

  • 标签: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掌侧锁定板 外固定支架
  • 简介:已故的肯尼斯·克拉克在其论文《艺术中的地方主义》里说——收入文集《视觉的时机》(MomentsofVision)——西方艺术传统中有两个主要的潮流,或两条主线:中心(或如他所称大都市)传统和地方性传统。这并不是说地方性艺术家都不好——肯尼斯·克拉克举例说,比如整个英国艺术。他所举的其他例子包括埃德加·德加,代表中心传统,他所举另一极的例子是德国艺术家阿尔弗雷德·门采尔(Alfred

  • 标签: 中心固定 固定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20例进行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4例患者>90分,10例患者70~90分,5例患者60~70分,优良率为95%。结论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跖跗关节损伤 外固定架 内固定
  • 简介:随着工程结构的日益大型化和复杂化,结构损伤检测时需要布置大量的传感器.传统的集中采集和处理的技术将难以胜任海量数据的处理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密集布置的无线智能传感器就成为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最佳选择.采用分布损伤识别方法是密集布排的无线传感测试系统的必然要求.针对拱桥吊杆损伤的问题提出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分布识别技术.以一混凝土钢管拱桥为实验平台,松动吊杆端部锚具制造不同程度的松弛损伤,对损伤前后拱桥进行振动测试,按照网络拓扑情况,利用功率谱密度曲率差法进行损伤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分布损伤识别技术能够成功识别拱桥吊杆损伤,并且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密集布排无线传感器的大型复杂结构的健康监测和检测中.

  • 标签: 钢管混凝土拱桥 拱桥吊杆 无线传感网络 分布式技术 损伤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臂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口复位应用单臂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23例。结果本组随访6~18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臂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具有固定疗效可靠,手术创伤,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尤适用于开放性损伤或手术区域皮肤软组织条件差的患者。

  • 标签: 胫骨干中下1/3处骨折 小切口复位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固定架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固定架治疗50例不同程度和部位的小腿骨折。结果50例都跟随访问,时间是6-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是6-8个月,跟踪结果是病人都达到了骨折愈合。讨论用固定架治疗小腿胫骨骨折疗效明显,而且对于患者的伤害很低,治疗效果也是这些方法最好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外规定架 小腿骨折 治疗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2011年采用固定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75例。结果本组经过6~18个月随访,2例有延迟愈合现象,其余骨折均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固定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 粉碎性骨折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阶段使用固定架和石膏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均配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前阶段使用固定架,后阶段改用石膏固定;对照组全程使用固定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15.5±3.1)显著早于对照组(20.9±3.6)周(P<0.05);试验组愈合总优良率97.5%(3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例)(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2.5%(9例)(P<0.05)。结论分阶段使用固定架和石膏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早,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架 石膏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夹板钢托固定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过程中疗效的安全性。方法对40例出现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钢托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各项指标具体对照的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0例患者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近期、远期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夹板钢托固定的方法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上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 外固定 肱骨骨折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髁状突骨折行钛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03年4月~2012年4月完成的髁状突骨折行钛固定术患者,术后随诊复查,X光片及CT检查。根据骨折部位分为髁突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突基部骨折3组,对3组骨折术后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随访病例中,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30例;螺钉松动57枚,钛断裂0例,面神经颧支损伤15例,面神经颞支损伤30例,张口受限伴有下颌偏斜35例。结论术中面神经损伤,术后感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钛和螺钉的数量、是否固定于理想部位、忽视术后短期颌间牵引固定,关节周围相关软组织是否良好复位为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

  • 标签: 髁突骨折 坚强内固定 面神经损伤 张口受限 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固定支架法与内固定法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随机抽取我院手外科收治的指骨骨折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型固定架与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法。观察并记录多项观察指标,并进行TAFS标准评分。结果TAFS评分中,治疗组优良率为98.00%,对照组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型固定支架与内固定法治疗指骨骨折具有创伤、愈合期短、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型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法 传统外固定法 指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自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采取动态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29.6岁。结果本组3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2个月。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估,优23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保护软组织,恢复关节面平整,稳定骨折端,同时能够允许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办法。

  • 标签: 动态外固定架 有限分柱内固定 C型Pilon骨折
  • 简介:分析桥梁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并总结已发生桥梁事故的教训;立足桥梁检测的角度,分析中下承吊杆拱桥检测中的重点、注意事项,讨论此类桥梁研究的内容.

  • 标签: 中下承式拱桥 吊杆 事故分析 桥梁检测
  • 简介:摘要固定支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能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及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及超关节固定而产生的多种并发症。

  • 标签: 外固定架 骨折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方式的改进方法。方法借助西医的绞链固定原理,采用固定方法时让手腕部曝露。结果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固定压力的不断干扰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结论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无痛苦,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中西 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牵引、固定架针道的护理方法。方法127例骨牵引及固定架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63例和第二组64例,第一组针道常规滴75%酒精,第二组则采用外科换药护理针道,观察两组患者针道感染情况。结果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换药与传统护理相比较能有效防止针道感染,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方法。

  • 标签: 骨牵引 外固定架 针道 护理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