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骨折使用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我院的68例小儿骨折患者来分析研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34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小儿夹板固定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是(11.3±2.4)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是(7.5±1.3)w;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8.4±3.7)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7±1.1)w,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小儿骨折患者临床接受夹板固定治疗能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让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让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夹板 小儿骨折 外固定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动胯关节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部创伤的效果。方法资料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96例肘部创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4例行传统钢板内固定医治)与实验组(52例行可动胯关节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医治),比对2组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比对照组,实验组肘关节功能评分(89.57±4.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5±5.14)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比对对照组25.00%,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5.77%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部创伤行可动胯关节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医治可取得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 有限内固定 肘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采用夹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由我院收治的90例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膏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夹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住院治疗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结论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采用夹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性提升。

  • 标签: 尺桡骨中段双骨折 小儿 小夹板 外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尺桡骨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治疗,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综合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掌曲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综合组为9.5%,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尺桡骨骨折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术 尺桡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将4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切开复位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60.0%,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措施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老年 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夹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的4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夹板固定法治疗的4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肘关节屈伸功能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屈伸功能优良率90.24%与对照组的87.80%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较对照组的19.51%低(P<0.05)。结论夹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夹板固定法具有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 标签: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夹板结合石膏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分析组患者给予夹板结合石膏固定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夹板固定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分析组VAS评分(3.4±1.3),低于对照组的(7.2±1.5)(P<0.05);分析组的骨折愈合时间(33.4±6.2)d,短于对照组的(46.8±5.7)d(P<0.05);分析组的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使用夹板结合石膏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夹板固定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08月--2018年08月,对本院收治的34例小儿骨折患儿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两组各17例,其中常规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行夹板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夹板固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儿骨折治疗效果,促使其骨折尽快愈合,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小夹板外固定 小儿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中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45例,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通过)Cooney评分系统及测量复位前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的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按Cooney评分等制订的评分标准,优15例,良16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68.8%,复位前尺偏角比较前后掌倾角数值的比较,t=-13.2,P<0.01;复位前后尺偏角数值的比较,t=-17.9,P<0.01。说明复位后掌倾角、尺偏角均得到较好地改善。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中老年患者,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简便,易学易掌握,应用广泛,疗效好。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单开门经口复位固定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应用经口单开门复位固定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患者13例,其中寰椎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6例,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3例,寰椎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和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各2例。记录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CT以评价寰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情况以及寰枢椎的稳定性。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前ASIA分级D级2例,E级11例,术后均为E级;VAS评分由术前的(6.2±1.8)分降低至术后的(2.0±0.8)分。随访3~24个月,X线片、CT复查示固定良好、无松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寰枢椎失稳、脱位发生。结论经口单开门复位固定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的有效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迫切的需求和顾虑,为制定及时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67例进行心理调查分析。结果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指数和各个因子分多高于个全国常模。SAS和SDS评分均提示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情况。结论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且随着骨折的愈合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采取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创伤是必要的。

  • 标签: 前臂闭合骨折 手法整复 小夹板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arton骨折使用手法复位加夹板固定临床中作用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6收入45例Barton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使用手术复位联合夹板固定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3个月、6个月情况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低于随访6个月10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Barton骨折行手法复位并予以夹板固定,经过长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Barton骨折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法整复夹板加石膏固定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单纯夹板固定进行治疗,试验组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加石膏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9.0±0.3)优秀,而对照组患者恢复情况(7.8±0.2)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加石膏固定治疗方法,能够更加稳定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完成患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手法整复小夹板 石膏外固定
  • 简介:摘要本文以软弱地基内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为例,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作为拱上填料从而减小上部结构自重,并选择台后设置挡墙的方式平衡水平推力,同时采取相应的软基处理措施,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 标签: 软弱地基 拱桥 地基处理 轻质填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并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柯雷氏骨折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82例柯雷氏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同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期为12周。结果82例患者手法复位均满意,通过相关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46%(75/82)。治疗过程中,有5例出现骨折再移位,经再次手法整复后纠正;3例出现腕管综合征,对症处理后痊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并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柯雷氏骨折能够达到较高的优良率,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基层医院推广价值高。

  • 标签: 柯雷氏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钢板内固定联合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价值。方法将80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提升患者疗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并减少并发症,价值较高。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 骨盆骨折
  • 简介:济宁泗河大桥主桥为(30+95+130+95+30)m中承钢结构系杆拱桥,拱肋总体内倾形成提篮拱。三角区设置上肢,形成桁架结构,拱肋下肢的受力更均匀。加劲梁通过吊杆或立柱支撑于拱肋,吊索区端部设伸缩缝,纵向设阻尼限位装置。拱肋、纵梁及立柱间通过整体焊接节点连接。通过组合布置通长索和主跨节段索,解决了主跨、次跨拱的不平衡水平力问题。介绍该中承多跨拱桥结构构造及设计特点。

  • 标签: 中承式桥 系杆拱 连拱桥 钢结构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工程算例,根据以往的拱桥拱轴线理论研究,选取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拱轴线,对结构进行内力分析比较,从而得到较为合理的拱轴线,为同类型的桥梁设计和施工积累经验。

  • 标签: 拱轴线,上承式拱桥,压力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桡骨远端旋前型青枝骨折使用手法整复加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对26例桡骨远端旋前型青枝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接受手法整复加夹板固定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了手法整复加夹板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治疗一月后对患者进行了X线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共有22例被治愈,4例好转,临床治疗有效率是100%。结论桡骨远端旋前型青枝骨折患者接受手法整复加夹板固定的治疗效果突出,经过矫正固定,患者恢复时仍然偶几率出现成角,所以整复后要对患者及时的进行观察,调整期固定,这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 标签: 桡骨远端旋前型青枝骨折 手法整复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13岁,平均9.6岁;均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所有患儿经X线确诊,按AO/ASIF分型A1型10例,A2型6例;B1型3例,B2型2例。记录术前、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下肢长度及踝关节活动度,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15.6(4~36)个月。术后出现固定针松动2例,针道渗液5例,无针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术后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平均为2.2(2~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末次随访,未发现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及畸形。Johner-Wruhs评分优19例,良2例。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 标签: 胫骨下段骨折 儿童 外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