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治疗仪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4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缺血预适应仪的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应用缺血预适应治疗仪进行干预后,hs-CRP较疗前明显减低,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观察组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缺血预适应治疗仪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干预,可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来对抗缺血,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缺血预适应治疗仪 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动员肾祖细胞(RPC)归巢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3月龄、体质量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54只,建立切除右肾的单肾模型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无血管夹闭),NSS组(肾动脉夹闭45 min后行NSS),IPC组(先进行肾动脉夹闭15 min,再灌注10 min预处理,再行NSS)。分别在术后12、24、72 h每组各取出6只大鼠,收集血液及肾组织标本,之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观察项目:(1)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3)在24 h观察IPC对肾组织中RPC数量的影响,以及IPC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受体CXCR7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术后12、24、72 h时3组大鼠SCr和BUN值比较,IPC组分别为(65.0±10.78)、(91.5±15.12)、(52.6±11.68)μmol/L和(14.78±2.77)、(18.31±4.99)、(9.41±2.73)mmol/L,NSS组分别为(80.5±12.63)、(116.9±14.32)、(83.7±11.43)μmol/L和(18.58±4.18)、(28.86±5.64)、(19.49±3.83)mmol/L, Sham组分别为(41.5±7.36)、(39.7±7.55)、(42.7±7.15)μmol/L和(7.72±1.75)、(7.40±1.98)、(6.83±2.09)mmol/L;除72 h时IPC组与Sham组SCr和BU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12 h和24 h,IPC组均高于Sham组、低于N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术后12、24、72 h肾小管损伤评分IPC组和NSS组均高于Sham组,术后12、24 h IPC组较NSS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术后24 h,IPC组和NSS组大鼠肾组织中RPC数量明显增加、SDF-1和CXCR7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PC可促进RPC归巢,缓解NSS中IRI损伤程度,保护肾功能,SDF-1/CXCR7轴可能在这一动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肾祖细胞 保留肾单位手术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7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多层分析技术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评价兔心肌缺血ATP药物后适应模型的心肌储备效应。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TP药物后适应组(ATP-PostC组)。两组分别于冠状动脉阻断前、阻断后6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再灌注后12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图像并获得左室局部心内膜纵向应变(SLsys-endo)、心肌纵向应变(SLsys-mid)、心外膜纵向应变(SLsys-epi),记录各房室腔大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心率。每组于冠脉阻断后、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及再灌注后随机处死2只兔进行伊文思蓝-TTC双染色检查。结果①冠脉阻断60 min后,两组LVEF减低(均P<0.05),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明显减低(均P<0.01);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增高,与阻断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再灌注120 min后,两组心肌各层纵向应变较阻断后均增高(P<0.01,P<0.05),且ATP-PostC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IR组(P<0.01);IR组与第一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左室SLsys-endo、SLsys-mid绝对值进一步增高,与再灌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TP-PostC组心肌局部纵向应变绝对值高于IR组(P<0.05)。③病理学结果,阻断60 min后,IR组与ATP-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0 min后,IR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大于ATP-Pos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多层分析应变技术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可早期判定局部心肌功能异常和准确评估心肌储备功能,心内膜纵向应变更为敏感。

  • 标签: 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缺血 药物后适应 多巴酚丁胺负荷 存活心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详细探讨了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实际临床价值。 方法 使用动态心电图,直接的将进入到本医院内部治疗的共 100例冠心病患者 ST 段下移阵次数、诊断时是否出现明显症状以及发作时间规律和发作前后患者心率变化状况进行记录,而判断动态心电图的实际临床价值。 结果 患者一共有 336阵次 出现了缺血性 ST 段下移,而无症状患者发作次数一共为 246阵次,有症状患者发作为 90 阵次 ,其中无症状性患者心肌缺血维持时间为每分钟 5.8次,而有症状性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每分钟 26.2次,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动态心电图指的就是在临床之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之一,该方法良好的干预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评估心肌缺血应用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心肌缺血患者 2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分为参照组 100例与研究组 10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研究组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对比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有效检出疾病,促进患者治疗,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 60 例患者,均是于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3 月在我院中接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患者,随意分两组,其中包含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前者有 30 例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后者有 30 例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 。 结果 两组诊断符合率差异较大,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比较, 动态心电图诊断组 的误诊人数与 漏诊人数更少 , 符合人数更多,符合率更高 ,由表 1信息 可知,两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有显著不同,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组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的检出率更高,从表 2信息可知,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更大,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患者诊断符合率、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为高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发作规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心肌细胞凋亡、钙超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粒细胞浸润、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均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机制,本笔者针对以上内容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MIR 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针组(EA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EA组于再灌注同时电针双侧前肢内关穴30 min。于结扎前(T0)、结扎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时记录HR和及左心室前壁外膜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最大去极化速度(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记录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和EA组T1,2时HR减慢,MAPA和Vmax降低,MAPD90延长,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A组T2时HR增快,MAPA和Vmax升高,MAPD90缩短,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加快心肌除极和缩短复极,从而降低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心性 动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计和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和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近 3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105例,用心电图检查,并统计、比较和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中有 96例为心肌缺血 (91.43%),发作 ST段下移阵次为 327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率 (86.46% )和发作 ST段下移阵次率 (85.02% )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者 (13.54%, 14.98%), P< 0.05。结论 :利用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好的去帮助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数据,能够让患者更快投入到后续的治疗之中。

  • 标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动态心电图评估心肌缺血应用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30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 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受检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 PNN50、 RMSSD、 SDNN数值均相对较低,组间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心率均与对照组检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高,能够结合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实施症状判断。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临床诊断 冠心病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实施动态心电图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了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接收诊治的 70例患有冠心病的病患者统一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讨论对象,列为实验诊断组。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其个人基本信息和患病情况,为了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进行探究,对于本次实验当中的所有病患者则选择动态心电图的诊断路径对其展开诊断,诊断方式顺利结束之后,医院需要科学的分析并统计实验当中全部病患者其诊断完成后呈现的诊断效果。结果:本次实验诊断模式完成以后,医院依据本次实验各项信息数据的结果显示,实验诊断组的病患者其呈现缺血性 ST 段改变者存在 67例,总占比为 95.71%,其中,有症状者存在 20例,无症状的患者存在 50例, 数据经过检验之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病患者的满意度信息调查方面,实验诊断组患者在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之后,病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程度也较高。讨论: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来诊断患有冠心病的病患者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面,可以显著的诊断出病患者的心肌缺血,进而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救治,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应用价值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0例,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两组患者诊断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干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共计 100例,将患者分为 A组与 B组, A组患者行一般护理, B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就两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来看, A组患者明显多于 B组,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在治疗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能被临床所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人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护理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精神压力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增加了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精神压力诱导的心肌缺血(MSIMI)的风险高,预后差。然而心血管医师对MSIMI的认识较少,识别率较低。故本文就MSIMI的相关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肌缺血 精神压力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社区服务站中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50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方法在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 1) 50例患者中有 16人为有症状心肌缺血, 34人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检测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 34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 100%,常规检测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 22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 64.71%( 22/34),研究数据表明,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更高,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常规心电图无法检测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持续时间及 24小时内的变化情况,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集中在 6: 00-11: 59,并能完整记录患者 24小时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有效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 24小时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持续时间。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对疾病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60 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 30 例接受常规治疗)和研究组( 30 例接受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治疗状况,如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改善状况等 。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 93.33% 高于对照组 66.67% ( P< 0.05)。治疗前组间 ST 段压低状况差异小( P>0.05 ),治疗后,研究组 24h ST 段压低持续总时间、 24h ST 段压力总次数低于对照组 ( P< 0.05)。治疗前组间心率、血压差异小( P>0.05 ),治疗后,研究组 RPP 、 SBP 、 HR 低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冠心病接受补气活血法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等,效果明显 。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