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根据患者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前48h内是否出现过心绞痛症状,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观察组(64例)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进行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比较,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小,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预后好。

  • 标签: 心肌缺血预适应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的ST—T改变,并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28例受检者有60例缺血性ST段改变,其中38例患者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63.33%,22例患者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占36.67%,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检出率及心肌缺血阵次数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比较无显著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9岁年龄段的心肌缺血发病率为35.48%明显低于≥60年龄段的发病率56.90%(χ2=12.5313,P=0.0004)。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有利于其早诊断早治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所致的心脏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是心脏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表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钙超载、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MIRI的发病过程。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能量代谢障碍 氧自由基 钙超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54例,患者先后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计算这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54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使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有43例阳性,敏感性为79.63%,使用心脏超声检查有39例阳性,敏感性为72.22%,心肌核素显像的敏感性与心脏超声的敏感性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较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 标签: 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肌核素显像 心脏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记录患者的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指数作为对比。结果患者在治疗后的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指数与治疗前的比较有所下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所以,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方法安全有效,疗效显著、确切。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 丹红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对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56例有发作性心绞痛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高氧液加入丹参注射液30ml静脉输入。对照组则以250ml生理盐水加丹参注射液静脉输入。1日1次,10次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做心电图,观察心肌供血改善情况,记录心绞痛频次,了解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①心电图改变有效治疗组75%(21/28例);对照组28.6%(8/28例)。好转治疗组25%(7/28例);对照组71.4%(20/28例)。无效两组均为0例。②心绞痛频次有效治疗组78.6%(22/28例);对照组25%(7/28例)。好转治疗组21.4%(6/28例);对照组28.6%(8/28例)。无效治疗组0例;对照组46.4%(13/28例)。结论两组有效率数据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高氧液 心肌缺血 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DCG记录的84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CHD患者中,60例出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24h总心肌缺血发作次数522次,其中46例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450次,占86.20%(450/522)。另外,14例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72次,占13.79%(72/522),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明显大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1.1±24)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2.5±28)min/次,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9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和ST段最大压低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共监测出心肌缺血发作1025阵次,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发生592阵次,占57.8%。伴典型心绞痛者7例,占7.8%;伴心悸症状不典型者14例,占15.6%;无其他任何症状者69例,占76.7%。90例患者中平均心率67次/min,ST段压低时平均心率94次/min。ST段下移压低幅度为0.1-0.4mV,有2例最深达0.5-0.6mV。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 标签: SMI 动态心电图 ST段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在诊治中老年心肌缺血的病人中用血塞通分散片的效果。方法2012年7月22日到2013年6月22日,我院有心肌缺血的中老年患者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45岁到66岁。平均:52.17±5.44岁。部分中老年者除心肌缺血外仍有其它疾病:高血压、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脂、心律失常。随机将58例中老年心肌缺血者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的29例中老年心肌缺血者通过丹参片治疗。治疗组的29例中老年心肌缺血者通过血塞通分散片治疗。最后,对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的疗效好,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治中老年心肌缺血的病人中用血塞通分散片,疗效好,能使心肌缺血的中老年患者的病症得到可靠、有效的医治。

  • 标签: 中老年心肌缺血 丹参片 血塞通分散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隐匿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及24h动态心电图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6例中共检出心肌缺血908阵次,其中隐匿性发作768阵次(84.58%),有症状发作140阵次(15.41%),隐匿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P<0.05);隐匿性发病高峰在上午06-12点,00-06点最少。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和评估糖尿病患者隐匿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为糖尿病患者及早发现心肌缺血,进行积极有效地治疗,防止急性心梗及猝死的发生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糖尿病 隐匿性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救策略的探讨。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且有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的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急诊手术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药物,以控制患者的血压及心肌缺血情况,再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围术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的腹部急诊手术均顺利完成,而患者的诱导前静注药物5min后,SBP、DBP、HR等指标明显下降,静注药物25—30min后SBP、HR又升至原来水平;诱导后30min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后,患者SBP、DBP指标有明显下降,且药效维持了30min及以上,但患者的HR指标无明显变化;术毕拔管后给予静注药物,患者的SBP、DBP、HR等指标有明显下降,且下降情况至少维持有20min。结论临床上对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患者行腹部急救手术时,应该在围手期科学、合理地应用艾司洛尔、佩尔地平、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以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减缓心率增快,改善心肌耗氧,最终促进手术的顺利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度高血压 心肌缺血 腹部急救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压变化对心率及冠脉血供的影响。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二合一仪器分析血压变化与心率等的关系。结果血压波动伴随心率变化。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二合一仪器有助于观察血压波动,预防心肌缺血,保护靶器官

  • 标签: 血压波动 心率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应用诊断意义。方法用12导联心电图对病人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结果共捡出心肌缺血102阵缺血性ST段下降。结论12导联Holter对诊断普通心电图变化不明显的无痛性心肌缺血是一种敏感手段,它更适于评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氟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法他汀适应组,心肌超微结构有显著差别。结论氟伐他汀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氟伐他汀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asson法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沉积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法他汀适应组,心肌胶原沉积有显著差别。结论氟伐他汀适应对可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纤维化。

  • 标签: 氟伐他汀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减少动物病死率。方法39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只小鼠,对照组(即假手术组)11只小鼠。实验组采用直视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对照组小鼠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步骤同实验组。分析各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左前降支冠脉结扎成功率为100%。28只心肌梗死组小鼠,术中死于心室颤动和心跳呼吸骤停4只,术后7d内死于心力衰竭2只,死于肺部感染2只,存活4周小鼠共20只,存活率为71.4%。11只假手术组小鼠全部存活。结论采用较常用的冠状动脉结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并在手术过程中作了相应的改进,该方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结果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心肌梗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小鼠 心肌梗死 模型 直视下冠脉结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