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治疗不稳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颈后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治疗的21例不稳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完全复位13例,部分复位6例,原位固定2例。无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随访3—21个月,平均6.7个月,X光片、CT复查所有病例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脊髓功能有7.5提高到13分。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使不稳与脱位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侧块螺钉治疗创伤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创伤性不稳的患者施行经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经10~22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侧块螺钉内固定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寰椎 枢椎 内固定 侧块螺钉 寰枢椎不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在治疗不稳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颈后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治疗的16例不稳病例临床资料。结果Apofix板夹固定9例,Axis钛板螺钉固定7例,均自体骨移植。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6例,原位固定2例。无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随访3-21个月,平均10±1.2月,X光片、CT复查所有病例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脊髓功能有7.5提高到13分。结论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可使不稳与脱位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后路固定融合 Apofix Axi
  • 简介:摘要半脱位实际上是指环齿关节半脱位,是临床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疾病。除可因先天性关节结构异常引起之外,头颈部外伤及软组织劳损等均可引起本病。目的讨论半脱位针灸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取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头后部的穴位,如强间、络却、玉枕、风池等;第二组取列缺、后溪等。两组穴位可交替使用。

  • 标签: 寰枢椎半脱位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半脱位患者推拿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采用推拿手段进行治疗。结论让患者端坐于治疗凳上,施术者站其身后。先用一手按于患者头顶固定,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着力,反复捏揉颈部两侧肌肉韧带,在其风池、天柱等穴及损伤之处进行重点捏揉,促使其缓解痉挛,放松肌肉,舒筋活络,恢复肌肉韧带的弹力和正常拉力。再用两手协同用力,托住下颌,反复进行轻柔的旋转摇动头颈部,用以活动头颈部各关节,纠正关节脱位,促使其恢复活动功能,再反复捏揉肩部肌肉及经络穴位,再反复捏揉上肢肌肉经络穴位。最后,顺序牵拔五指。

  • 标签: 寰枢椎半脱位 推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后弓侧块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2011年2月,对66例失稳的患者随机选择一侧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和一侧经侧块螺钉固定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治疗。通过螺钉置钉操作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并发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术后内固定稳定情况评定疗效。

  • 标签: 寰枢椎失稳 寰椎侧块 侧块螺钉 固定技术 自身对照 后弓
  • 简介: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采用C1-C2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43岁。其中侧块粉碎性骨折1例;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7例,其中3例为陈旧性;脱位2例;联合损伤3例。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5.7个月。根据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价,好转8例,无改变5例,加重0例;9例骨性融合,4例齿状突骨不连,2例术后1年拆除内固定,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退钉。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安全、牢靠,是治疗创伤性环不稳的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脱位椎弓根钉棒系统的临床复位效果。方法选择16例脱位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31.4岁。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手术前后对颈后部轴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对神经功能改善采用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全组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病例枕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及躯体感觉恢复,肌力及肌张力明显改善。轴性颈痛VAS术前为6.14±1.76,改进为术后4.82±1.45(江2.315,P〈0.05)。Frankel分级术前E级9例,D级2例。C级4例,B级1例;改进为术后E级9例,D级5例,C级2例。X射线、三维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固定棒断裂。植骨在6个月左右达骨性融合;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符合脱位复位的生物力学特点.固定牢固。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复位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估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关节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9例失稳患者(其中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3例,创伤性陈旧性关节脱位6例)施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其中5例难复性脱位者先行前路松解术。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见上颈椎融合良好,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关节失稳效果良好,是后路固定较好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寰枢椎关节 关节失稳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间复位手法与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按照齐同均衡法随机选择诊断明确的关节半脱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为甲、乙两组,甲组100例为观察组,乙组100例为对照组,甲组予复位手法治疗,乙组予牵引、推拿治疗。结果经一个疗程(10天)治疗,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通过研究表明瞬间复位手法治疗关节半脱位疗效满意,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 标签: 寰枢关节半脱位 瞬间复位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融合畸形的价值。方法对8例融合畸形患者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对融合的显示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发现融合畸形,其中7例完全融合,1例不完全融合;8例均合并有颅底凹陷,1例合并颈2、3阻滞,2例伴有关节半脱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融合畸形的诊断具及相邻结构的显示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作为此类病人的常规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颈椎 寰枕融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tTMQuadrant通道下椎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方法对76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MastTMQuadrant通道下椎骨融合,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训练指导,术后做好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相应的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了间完全融合术后原发腰腿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效。结论MastTMQuadrant通道下椎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腰椎滑脱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腰椎滑脱 Mast TM Quadrant 通道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融合器植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采用人工融合器植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症38例,根据邹德威疗效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38例病例均获得间骨性融合。优28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人工融合器植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植骨融合率高,可保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间融合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板自稳型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间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间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带锚定板自稳型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 标签: 腰椎 前路 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板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体终板骨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板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体终板骨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痛患者18例。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Denis疼痛分级,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16例消失,2例明显缓解。板间植骨融合标准参照FDA推荐的Simmons法,手术后3个月融合良好。结论内固定板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体终板骨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小关节融合椎板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腰椎滑脱症患者使用Cage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探讨其在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7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滑脱体复位,Cage植入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经11月~2年随访,平均16月,JOA评分优良率为92.4%,骨愈合率达100%。结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注意术中技术操作,Cage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可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提高骨愈合率。对腰椎滑脱可有效复位,保持腰椎稳定,解除临床症状,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

  • 标签: Cage 椎弓根钉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经皮体成形术(PVP)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专科常规护理,使患者能尽快下地活动,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7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PVP术后,行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7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第二天患者均可随意下地活动。结论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的,能使骨折体达到即刻稳固、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技术,护理时应重视并发症的观察。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侧板切除,保留对侧板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间、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腰椎滑脱症并峡部断裂36例,男22,女14例,年龄平均47岁(35~76岁),均采用“一侧板切除,保留对侧板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间、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8个月(12~24个月),间植骨融合标准参照FDA推荐的Simmons法,36例手术后3~6个月全部骨性融合。术前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8.5±0.4分,术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1.1±0.2分。结论一侧板切除,保留对侧板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间、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并双侧峡部断裂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峡部断裂 植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