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上半年药品动态监测和预警情况分析我院现存用药的不合理性,对一些销售和使用上存在“垄断或半垄断”现象的药品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更好的指导和监督临床合理用药,促进医院药学事业的健康合理发展。方法利用信息化管理,分别对我院2009年上半年抗生素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药物按使用金额排序前3名,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处理,总结并分析我院潜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我院实行药品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对超常现象分析原因、查找漏洞,监督临床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用药从监督到使用形成良性循环。

  • 标签: 药品动态监测 预警情况分析 用药的不合理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强化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只有全面系统地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才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相关问题,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全年临床合理用药水平,2017年初我院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分析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作用。结果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后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减少,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作用显著,可以更好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用药监测 合理用药水平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药物治疗发生药品不良反应40例患者,对于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之间的关系,静脉滴注给药途径造成不良反应占比最高,P<0.05;药物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最高,不良反应等级程度轻度最高,P<0.05,不良反应转归中治愈占比最高,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用药治疗期间,需要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进行分析,确保为患者实施治疗的用药合理性。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的相关对策,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全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指导。并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指导。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不合理用药情况(过量用药、药物滥用、重复用药)发生率、患者临床用药情况满意度等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过量用药、药物滥用、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用药满意情况统计与比较,观察组的用药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0%,P<0.05。结论临床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全面控制,可有效减少各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改善患者的用药满意度。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和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全年中抽取250份病历进行分析,按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实际用药天数、药物利用指数(DUI)和联合用药种数进行综合统计,对我院2016年整年度收集的菌株进行分离,药敏试验以kirbyBauer法进行,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DDDs进行抗菌药物排序显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在临床上使用范围最为广泛,左氧沙星的用量最高,我院共分离1520例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30例,占28.29%,革兰阴性菌960例,占63.16%,真菌130例,占8.55%。药敏试验结果中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最敏感,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强,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阿米卡星敏感度相对较低。结论对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显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随着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深入开展,我们从提供监测药物血浓度结果,逐步发展到建立住院及门诊病人的药历,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病情。通过建立药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沟通了医、护、患者和临床药师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用药合理化。

  • 标签: 药物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药品种类数量也随之上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逐年增长,为确保居民的用药安全,应对相关药品做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此降低药品不良反应重复发生率,并为药品日常监管、遴选以及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市场监测 合理用药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儿科合理用药监控系统的应用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儿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讨论儿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趋势、不同类型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比例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联。结果 不合理现象对于儿童的用药安全和疗效都存在一定的影响,需要提高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对于儿童药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结论 合理用药监控系统还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从而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

  • 标签: 儿科用药,不合理用药,用药原则,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于降低老年患者药物不良事件(ADEs)发生率及提高临床医疗安全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老年医学科及消化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老年患者(〉65岁)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两科均不使用PASS介入干预。第二阶段,老年医学科使用PASS介入干预;消化内科不介入干预。根据Naranjo评分表判定ADEs。比较两个科室前后阶段ADEs发生率、分布及严重程度,发生可预防ADEs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1)老年医学科介入干预后,可预防ADEs及重度可预防ADEs发生率下降(P〈0.01),消化内科前后阶段可预防ADEs及重度可预防ADE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两科室可预防ADEs中,重度事件所占比例多,干预治疗后,重度事件减少更显著。(3)老年医学科介入干预后,可预防ADEs相关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有所下降(P〈0.01)。消化内科,前后阶段可预防ADEs相关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DEs在老年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越是严重的ADEs越可以防范。使用PASS对可预防性ADEs加强防范,有更多临床获益,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医疗隐患,降低病残率,提高临床医疗安全。但其仍存在一定缺陷。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克莫司临床治疗开展中加强药物监测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抽选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以他克莫司开展治疗的80例患者为样本,随对其开展血药浓度的监测,对正常范围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异常结果开展分析。结果:80例患者血药浓度高于20ng/m有3例,占比为3.75%,低于5ng/ml计有45例,占比为56.25%,处于正常范围计有32例,占比为40.00%。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有14例,发生率为17.5%,但随着药量减少或是停药,反应逐渐消失。结论:患者用药后的血药浓度可能和日常饮食、联合用药、使用剂量、个体差异等相关,因此用药时需分析患者的机体状况及用药史,依据药物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合理性。

  • 标签: 他克莫司 药物监测 合理用药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情况,指导患者用药,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勺型高血压35例和非勺型高血压14例,勺型患者每日600和下午血压最高值前3h分别服用依那普利5mg,非勺型患者每日600和1900分别服用依那普利5mg,2周后,如患者坐位舒张压≥90mmHg,依那普利加倍;2个月后再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照组每日600和1800分别服用依那普利5mg,患者如有不适,测量血压后调整用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指导高血压患者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降压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共同探讨规范合理用药问题。方法对不合理用药表现,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结论更大范围内传播合理用药知识,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和安全。

  • 标签: 中药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古人云:“药者,毒也。用之得当,可以治病,用之不当,可以害人。”人到老年,由于身体好闹毛病,逐渐与药物“亲近”起来。但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药物在帮助老年人战胜疾病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又常常损害老年人的健康。因此,本刊特组织了一些医学专家,就“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的话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合理用药 指征 剂量 用药时间
  • 简介:摘要儿童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由于儿童在大多数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方面,不仅与成人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确定儿童合理用药需综合考虑其生理特点及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途径、剂型、剂量,增加用药依从性等,并且需关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 标签: 儿童 药物 合理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