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乙肝病毒携带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面抗原阳性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10例,转化为肝癌的3例,转化为慢性肝炎4例,二对半为小三阳25例,二对半为大三阳为27例。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进行临床检验能够更准确的获得患者的病情结果,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乙肝发病率的降低。

  • 标签: 乙肝病毒 携带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HBV携带产妇乳汁中HBV情况,探讨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将被我院确诊的HBV携带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HBV-M和HBV-DNA的检测法检测其静脉血中的HBV-M与乳汁中的HBV-DNA情况。结果84例单阳与72例双阳产妇乳汁中检出的HBsAg(+)、HBeAg(+)、HBV-DNA(+)例数差异具显著性(P<0.05);乳汁阳性产妇的静脉血HBV-DNA均超出1×106copies/mL。结论给予HBV携带产妇行乳汁HBV-DNA检测并以此为参照,若其静脉血HBV-DNA超过1×106copies/mL则应谨慎母乳喂养,若小于1×106copies/mL母乳喂养较为安全。

  • 标签: HBV 母乳喂养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结核药物对HBV携带的结核病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症状显示的HBV携带的结核病患者156例为实验组;肝功能正常无病毒携带的结核病患者156例为对照组,以相同的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多发生中度肝功能损伤,发生在治疗后半个月内。而对照组多发生轻度损伤,发生在治疗后一个月,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BV携带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容易发生肝功能损伤,抗结核中应保肝治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抗结核药物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乙肝携带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预防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好(A)组30例,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B组)25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治疗时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A组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仅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HBV-DNA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肝功能与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VDNA(log)水平为(3.68±1.04),与治疗前的(6.74±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药物性肝炎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索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对患者的肝功能的损害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01月01日至2012年12月30日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100病例,将所选病例分成数目相等的大三阳组、小三阳组以及随机选取50例同期住院的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使用抗痨治疗前后监测肝功能损害及乙肝病毒定量的变化,然后对各组所得肝损害结果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分析乙肝病毒定量与抗痨前肝功能损害相关关系,为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抗痨及护肝、抗病毒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结果大三阳组患者出现肝损害的患者有25例(50%),小三阳组20例(40%),对照组患者只有4例出现了肝损害(8%),三组患者的肝损害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发生率跟乙肝病毒复制率呈正相关,即病毒高复制的患者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越大,这可为临床保肝护肝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肺结核合并乙肝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进行规范化产检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乙肝病毒的具体类型分为大三阳组以及乙肝小三阳组,分别进行乙肝两对半以及PCR-HBV-DNA值的规范化检测,同时在各新生儿出生24h内进对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孕妇体内HBV-DNA基因拷贝值分娩。乙肝大三阳孕组显著高于乙肝小三阳组;在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率方面,大三阳组显著高于小三阳组;当乙肝大三阳孕妇体内HBV-DNA值超过105基因拷贝/m1时,其发生肝功能异常及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体内HBV-DNA值不足105基因拷贝/m1。结论携带乙肝大三阳病毒且其体内表现为高HBV-DNA值的孕妇,其孕期新生儿具有极大的宫内感染比例。应当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产检,对该类孕妇采取宫内阻断方式,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对于优生优育具有极大的价值。

  • 标签: 肝炎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分析,对乙肝病毒基因型发现及发展,基因型分型测试主要方法,病毒基因的分布区域,变异与临床表现,做了简要综述。

  • 标签: 乙肝病毒 病毒基因 分型 基因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之间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20例临床标本分别采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HBe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S1抗原。结果569例HBV-DNAPCR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448例,HBeAg阳性252例,两种检测结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前S1抗原、HBeAg与HBV复制密切相关。作为反映HBV复制的指标,前S1抗原优于HBeAg,前S1抗原在乙肝流行病学调查上和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院研究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日本京都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旗下子刊《基因治疗》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利用集群定期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相关cas9系统破坏乙型肝炎病毒”。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靶定HBV抗原(HBsAg)编码区的CRISPR/CRISPR相关Cas9系统,在细胞培养系统和活体动物体内的效果。结果表明,CRISPR/Cas9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HBV复制和表达,可能是HBV感染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简要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编码基因及其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前S1抗体的临床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 前S1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诊断乙型肝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ELISAf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HBeAg及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阳性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与HBV?DNA的检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肝病毒前S1与HBV?DNA的检出有显著性差异(P<0.01);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吸光度值(OD值)与HBV?DNA拷贝数相关系数r=0.913,P<0.05。在HBeAg阴性样本中LHBs的吸光度均值和阳性率均增加,PreS1OD值以及阳性率与HBV?DNA拷贝数均不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可反映临床乙肝病毒复制水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非A与非B型肝炎的替代实验,一些乙肝低流行率发达国家开始对献血血液进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的检测。随着献血血液HBV核酸检测在许多国家相继开展,血液anti-HBc筛查仍需根据各国家和地区具体情况及受血的免疫状况进行评估。

  • 标签: 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的检测 免疫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乙肝病毒感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乙肝病毒检验的15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方法(定义为对照组)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定义为研究组),对HBsAg、HBsAb、HBeAb、HBcAb、HBeAg等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HBsAg、HBsAb、HBeAb、HBcAb、HBeAg等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五项指标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方面化学发光免疫法比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方法更具优势。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检验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县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符合标准的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给予相关治疗并对其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此类患者中浸润型肺结核患者最多,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0%,患者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指标转阴情况良好(P<0.05)。结论加强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不仅能有效预防该病,对提高临床效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初治肺结核 乙肝病毒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病毒和护肝治疗对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92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抗病毒组)、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护肝组),观察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的患者肝功能水平较护肝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乙肝情的加重,从而明显减轻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

  • 标签: 肺结核 乙肝病毒感染 抗病毒 护肝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疗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抗乙肝病毒治疗,怎样预防进行系统论述。方法对最近几年有提及化疗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是否及怎样进行预防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相关实验研究、指南及专家共识等进行提炼。结果明确应用利妥昔单抗、蒽环类衍生物及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化疗患者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需积极进行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建议使用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恩替卡韦;尽量在化疗前1周开始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至整个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论化疗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某些情况也需要积极进行预防抗乙肝病毒治疗,恩替卡韦为较佳选择药物,需估计好用药时机及使用足够疗程,以防止相关患者的HBV再激活。

  • 标签: HBsAg阴性/抗HBc阳性 化疗 抗乙肝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56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降低尿蛋白,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

  • 标签: 干扰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2月80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抗结核治疗+保肝治疗,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代表性指标。结果综合组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肝功能代表性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综合组肝功能代表性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护肝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无严重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