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俞建家张甜甜

俞建家张甜甜(江苏镇江丹阳市人民医院十五病区感染科212300)

【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预防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好(A)组30例,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B组)25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治疗时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A组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仅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HBV-DNA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肝功能与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VDNA(log)水平为(3.68±1.04),与治疗前的(6.74±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肺结核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药物性肝炎拉米夫定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59-02

中国是结核高负担国家,每年约有130万新发病例[1]。同时中国也是HBV感染高流行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达9.75%[2]。故临床上乙肝携带者合并肺结核较多见。已有研究证实乙肝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更易出现肝脏损害,甚至导致结核化疗失败[3]。如何防治肺结核合并乙肝携带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是临床上必须面对的问题。本研究用拉米夫定预防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获得良好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采用前瞻性的方法。临床研究组(A组)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感染科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30例,在抗结核治疗前均肝功能正常,同时查HBVDNA﹥104/ml。对照组(B组)收集同期我院感染科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25例,在抗结核治疗前均肝功能正常,查HBVDNA﹥104/ml。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肝功能、血清HBVDNA基线值水平、肾功能、血常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照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诊断标准,两组均为乙肝携带者,排除甲、丙、戊、丁型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脏疾患。肺结核诊断按照2001年《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5]诊断标准。

1.2方法两组开始抗结核时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治疗中部分肝损害严重病例改利福平为利福喷丁。A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同时与水飞蓟宾(100mg,3次/d),护肝并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抗病毒治疗。B组抗结核治疗同时予水飞蓟宾(100mg,3次/d)护肝治疗。拉米夫定购自葛兰素史克公司,水飞蓟宾购自镇江医药公司。乙肝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试剂盒购自深圳匹基生物公司HBVDNA灵敏度为5╳102/ml,使用美国AB1700荧光定量PCR仪。肝功能检测采用OLYMS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观察指标及时间A组抗结核治疗后每月均查肝功能及HBVDNA、血常规。B组开始治疗时及治疗结束时查HBVDNA,每月查肝功能、血常规,各组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停用可结核药物,并给予保肝及其他支持治疗:①观察期间如ALT或AST超过三倍正常值;②上述转氨酶超过1倍正常值,伴有血清总胆红素超过50umol/L,或伴有明显乏力及消化道症状者。如调整治疗方案后仍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予停止抗结核治疗,观察时间为抗结核治疗过程(6个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对比A组患者化疗后6例出现肝功能损害,仅一例因肝功能严重损害终止化疗,二例出现较严重肝损害导致化疗中断,待肝功能好转后将利福平改用利福喷丁0.6g每周1次口服完成化疗。B组患者化疗后12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3例因肝功能严重损害终止化疗,5例出现较严重肝损害导致化疗中断,待肝功能好转后将利福平改用利福喷丁0.6g每周1次口服后完成化疗(表1)

表1两组不良事件对比

Tab.1AdwerseeventsingroupAandB

2.2两组完成化疗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及HB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BVDNA降低,与治疗前及治疗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转氨酶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两组完成化疗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对比(x±s)

Tab.2liverfunctionandHBVDNAofcompletedchemotherapycasesingroupAandBbeforeandafterchemotherapy(x±s)

注:与治疗后A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B组比较#P<0.05

3讨论

在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需使用多种肝脏毒性药物,且疗程长,容易出现肝脏损害。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肝功能正常,但90%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变化[6]。在乙肝携带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受损率40%以上[3],可导致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影响治疗的进行,甚至化疗中断,影响预后,因此研究预防肺结核合并乙肝携带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意义重大。文献报道,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损害程度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3.7],此前基础与临床研究亦表明,HBVDNA的存在与复制可以引起机体免疫清除反应,是引起肝脏病理损伤的根本原因,抑制HBV的存在与复制就能逆转肝脏病理损伤。因此清除及抑制乙肝病毒可以改善肝脏病理损害[8],预防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脏损害。

A组病例在治疗期间未发现病毒耐药导致的病毒学及生化学突破,也未发现应用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说明在乙肝携带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好。但由于观察时间较短,远期疗效及耐药性有待于观察。

综上所述,乙肝携带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获得良好效果,无明显副作用,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report2009-Globaltuberculosiscontrol[EB/OL].http://whplidboe.who.int/publications/20097892415-98866-eng.pdf.

[2]成军.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与治疗方向[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7):389-391.

[3]许伟华,车晓文,姚桂芹,等HBV携带者中抗结核治疗所致肝损伤的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2001.29(11):688-690.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5]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6]骆杭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3-424.

[7]王永清,商庆华,吴丽星,等.抗结核药物肝损害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的关系[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1):1452-1453.

[8]潘越峻,范慧敏,张春兰,等,抗病毒护肝治疗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作用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8.8(1)4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