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个体工商户制度作为《民法通则》和《民法总则》所确定的登记型工商业(商)自然人法律制度,有一个演进的过程。我国个体工商户制度设计属于商事法范畴,确定的是民商合一立法体例下的登记型工商业(商)自然人制度。个体工商户制度法律适用,需要注意个体工商户民事主体、个体工商户债务承担、非登记型工商业(商)自然人债务承担等诸方面问题。

  • 标签: 个体工商户 法律适用 民法总则
  • 简介: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二审稿6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草案二审稿规定,对于领导干部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干预司法活动、插手过问具体案件处理的,办案人员应当拒绝并全面如实记录,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6月19日新华网)“官司一进门,两头都托人。”一段时间以来,在影响司法公正的诸多因素中,各级领导干部的不当干预占比较高,民怨颇深,影响最大。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司法环境已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通过批条子、打招呼,甚至出“公函”等手段影响办案的现象仍屡有发生。这给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公正审理案件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金钱案”“关系案”和“人情案”时有发生,最终造成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等社会乱象。

  • 标签: 司法活动 法治建设 人民法院组织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任性 领导干部
  • 简介:中国学界和社会迄今难以摆脱人治时代政策等于红头文件治国的心理阴影,仍普遍将政策与法对立,将对人治的恐惧迁怒于政策,把政策视为人治或人治的手段。然而,政策不是人治,在当代法治条件下,政策已然成为法治的有机、内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

  • 标签: 化政策 政策化 政策法治化
  • 简介:有矛盾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增加涉嫌犯罪的污点。和谐社会,应该多一些和谐。坐落在濉溪县检察院东南角的两间小屋,是濉溪县检察院专门设立的轻微刑事案件调解室。该调解室自2017年2月落成以来共调解了14件案件,调成11件案件,调解率为79%。每当从调解室门前经过,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你就知道.

  • 标签: 轻微刑事案件 和谐社会 涉嫌犯罪 检察院 濉溪县 调解
  • 简介:在公法实施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法律类型结构问题与现代意义上的典型问题与复合领域的拓展问题并存.公法私法产生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重点:形式理性的内在缺陷与国家法治综合水平、公法价值目标相冲突并造成的空白、隐性公法维权人与显性私权益人不一致性、有效约束的私法实施方式更具优势.从现实国情来看,公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理性瓶颈制约可通过学习私法实施经验来解决,本文从制度设计角度提出了促进公法私法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公法 私法化 问题 研究
  • 简介:2018年,公证电子化工作洲、组在五灌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完成了以下工作。在公证业务数字方面:在上届和本届政府的政策和决定的框架内,公证协会“公证电子”工作小组正在努力调整目前以纸质为基础的公证服务,以提供现代技术服务。国家旨在通过减少公证员的工作量,以此简化公证流程,节省时间,并使公证服务更快,对公众更便利。

  • 标签: 信息化 公证业务 蒙古 公证服务 工作人员 技术服务
  • 简介:近20年来,德国联邦公证人协会一直致力于通过开发产品和服务,为公证行业提供电子支持。德国联邦公证人协会不仅为公证人提供电子服务支持他们的日常工作,而且还通过引入和使用公共登记系统证明了自己作为德国政府信赖的合作伙伴的能力。

  • 标签: 公证行业 数字化发展 德国政府 服务支持 公证人 开发产品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是证据规则的核心,能够约束司法行为的恣意性。尽管这项机制已经在我国现行规范层面得以确立,却仍有不尽周延的地方,还需要不断予以完善。在中国的司法语境中,排除规则呈现出了与域外经验不甚一致的部分特征,如口供优先排除、多元主体参与、局部性排除等。究其根源,中国的法治建构不仅排除了自由主义思想的渗透,而且只是选择性地吸收了对抗体制,尤其是采用了一元的审判格局。这些现象足以反映出本土法治资源的特征,符合经验逻辑的基本要求。非法证据排除在中国的未来命运,势必会具有鲜明的自我特色:一方面,排除手段不会成为实现证明规范的唯一机制,而需要诉诸其他有效的补充方案:另一方面,排除时机的把握也能促进程序有效性的实现。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合法性审查 二元审判 中国特质 诉讼构造
  • 简介:我国的宪法环境权条款具有实证效力,但并不能直接付诸司法适用,而需要通过部门环境立法来实施。这种实证方式是由我国宪法环境权条款的基本国策条款属性、我国独特的宪法法律实施方式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导的特殊释宪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保护宪法环境权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即国家负有环境保护义务。国家的环境保护义务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面向,并内含增进环境质量、预防环境风险、整治环境问题和救济受损环境权益等四层次目标。我们应当在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双重面向和四层次目标之下妥善设计宪法环境权的部门法实施路径,以具体落实我国的宪法环境权条款。

  • 标签: 宪法环境权 实证化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 环境部门立法
  • 简介:近年来,法国司法部长针对民事责任法改革的法律草案启动了公众咨询.起草人在草案中主要作出了两方面努力:让民事责任法明晰和更加现代.首先,他们建议将一些由司法实践得出的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纳入民法典;其次,他们删除了许多已经过时或基本不再沿用的法律条文来使民事责任法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草案的诞生燃起了民事责任法再法典的希望,本文作者通过对这一改革草案的分析和评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补充.

  • 标签: 法国法 民事责任法改革 民法典 再法典化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2015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进入了全面系统推进的新阶段。

  • 标签: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社会矛盾纠纷 中国 化解机制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 简介:(一)公证业务软件逐步普及,功能日趋完善。2000年以来,各地公证机构先后研发了数十种公证业务软件,目前有2/3以上的公证机构使用了公证业务软件。公证业务软件基本实现了系统功能模块、业务流程可配置、文书生成和电子签章自动、业务数据分析可视,能够与在线受理等多平台对接、集成多种外设应用.

  • 标签: 信息化建设 公证行业 公证业务 中国 公证机构 业务流程
  • 简介:个人信息去识别即去除个人信息数据中可识别性的过程,包括去标识和匿名。可识别性是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去识别个人信息仍具有人格权及其衍生的财产权益,也涉及到公共利益、秩序和安全的社会法益,两者均应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保护范围。运用去识别与再识别技术收集个人信息,须承担防控个人信息和公共安全风险的法律义务,刑法规制须注重个人信息安全法律和行业规范的衔接协调;个人信息去识别行为的中立业务性质与信息主体授权同意可作为出罪事由。刑法应在个人信息去识别的保护和利用、入罪与出罪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 标签: 个人信息 可识别性 去识别化 再识别
  • 简介:随着"探索建立诉讼式审查机制"的提出,各地检察机关开始了以公开听证、公开听审、公开审查为主的诉讼审查逮捕探索。诉讼审查逮捕机制的探索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有先定后审的作秀之嫌、过度公开的公审之嫌。应当坚持诉讼审查逮捕的国际标准,通过听取意见构建诉讼批捕的常态机制,通过司法听证发挥诉讼批捕的特殊价值。

  • 标签: 听证 诉讼化 公开审查 审查逮捕
  • 简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在我国虽然兴起时间短,目前上市的相关产品也不多,但其受到的关注度非常高。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纷纷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对PPP项目资产证券进行规范。但对于PPP项目资产证券具有哪些风险以及如何进行规制等问题,却关注较少。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PPP项目资产证券的现状、产生的风险及其法律规制等问题。

  • 标签: 资产证券化 PPP项目 法律规制 风险 国家发改委 中国证监会
  • 简介:强制缔约是合同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相关制度,同时在实践中也有扩张强制缔约制度的呼声。对强制缔约制度的类型的探讨有利于加强对强制缔约制度的理解与适用。对于强制缔约制度,一般将其区分为直接强制缔约和间接强制缔约,但分类标准并不统一,本文从义务主体的视角对强制缔约进行初步的类型,以增进对强制缔约制度的理解。强制缔约义务可以区分为公共事业主体的强制缔约义务、国家的强制缔约义务和普通民事主体的强制缔约义务。强制缔约制度的三种类型在制度目的上有很大的差异,被观察的视角也有所不同。

  • 标签: 强制缔约 缔约自由 类型化 公共事业
  • 简介: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市域社会治理既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决策部署和上级的任务要求,又要立足实际对本市域社会治理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实践,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提出

  • 标签: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现代化 基层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
  • 简介:《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明确指出要严格治理行政决策不作为的行为,着力提升行政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实践中,行政决策不作为有着较强的隐蔽性和破坏性,对于法治政府的建设有着重大的阻碍。为此,应当从理论上对行政决策不作为加以界定,并以其面临问题和成因的分析为媒介,来探究如何通过法治手段来完善行政决策权的边界,从而制定严密的行政决策不作为的监督体系,为法治政府建设涤清障碍。

  • 标签: 行政机关 行政决策 不作为
  • 简介:信访法治改革一直被视为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实现行政信访、复议、行政诉讼等各类救济机制之间协调配合的改革突破口。尤其是近年来,中央围绕信访法治进程从程序建制、信息建设以及清单渠道分流等制度面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然而,这些法治改革举措在自上而下的政策传导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制度悖论。信访救济的法治趋势不仅可能会给基层治理模式带来冲击,更可能形成群众路线与法治主义之间的内嵌冲突,如何处理信访法治主义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制度张力,并无损信访制度对于政治合法性的续造功能,将是行政信访法治改革的棘手议题。另外,从国家救济体系的角度观察,相比于行政诉讼等传统司法救济模式,对于当事人的渠道选择倾向而言,行政信访体现出明显的制度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各类救济渠道之间的比例失调,信访法治改革应当具备一种国家治理体系构造的整体思维,行政信访的后续改革亟须各类司法救济渠道自身制度能力的提升配合。

  • 标签: 行政信访 程序建制 群众路线 制度悖论 项目制
  • 简介:宽严相济是时下基本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视野下刑法刑事政策的步伐继续迈进,但应有其限度:刑法与刑事政策已是两个独立学科,不可模糊其边界;刑法刑事政策的内容需保有其时代性和社会性;正确看待刑法刑事政策与其他刑法原则或性质间的关系.不论是刑法、刑事政策亦或其他刑事法部门,共同的目标都是预防和减少犯罪,应当以“刑事一体”基本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其理论内涵和现实根基.

  • 标签: 刑法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