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症医学科病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右美托咪定药物的疗效及对延长谵妄出现时间和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重症医学科病房患者中抽选58例为样本,时间为2020.8-2021.8,依据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2组,29例/组,常规组实施咪达唑仑方案,讨论组采用右美托咪定方案,比较组间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讨论组谵妄出现时间较久,机械通气时间及唤醒时间较少,疼痛评分较低,谵妄发生率不高,组间比较P值<0.05。结论:为确保重症医学科病房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加入右美托咪定药物方案,有减轻疼痛、延长谵妄出现时间效果,对减小谵妄症发生率有促进影响。

  • 标签: 谵妄 重症医学科病房 疼痛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儿为我科治疗的小儿心肌炎70例,起止时间为2019年6月--2021年6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患儿入院号随机分成一组与二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满意率、有效率比较,一组满意率、有效率高于二组,(P

  • 标签: 心肌酶 小儿 磷酸肌酸钠 心肌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药房管理在减少高峰期西药房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西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西药房常规管理作为实施前,于2019年7月-2020年1月期间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实施后,观察实施前后高峰时期候药、调配处方时间、调配差错、满意度情况。 结果 实施后平均候药时间、平均处方调配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高峰时期调配差错无差异,P>0.05。实施后服务态度、用药行为嘱咐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细化药房管理能够减少高峰期西药房候药时间,并降低处方调配差错,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能够改善西药房整体管理情况。

  • 标签: 精细化药房管理 高峰期 西药房 候药时间 处方调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定义:肌肉减少症是指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体量流失和功能下降,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人们对该疾病的现状和治疗方案的研究热度也有所增加。诊断演进:肌肉减少症于1989年首次被描述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出现消瘦、体重减少的现象。直到1997年,肌肉减少症才被当做一种疾病得以提出。2010—2014年,6个共识性定义将该疾病的诊断重点转移到了肌肉功能的评估上。2016年,肌肉减少症被分配指定代码M62.84,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名录(ICD-10-CM)。诊断依据:研究肌肉减少症的专家小组认为,将该疾病编入ICD-10诊断代码或许可以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识别和认知,进而吸引资助者和赞助商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为该疾病的治疗方案研发提供支持。有效尝试: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状况:肌肉减少症在60~7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估计为5%~13%,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1%~50%。到2050年,肌肉减少症的全球患病人数可能会多达20亿。过度诊断的依据:最近关于肌肉减少症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对该疾病过度诊断风险评估的内容。就目前来看,对该疾病的过度诊断是很难避免的,因为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对患者进行健康相关行为指导的效果没有差异。过度诊断的危害:目前尚无关于肌肉减少症过度诊断危害的调查研究,但有间接证据表明,给人们贴上疾病的标签,提示他们发病和死亡风险提升,会给人们带来心理负担。证据的局限性:对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尚未显示出改善疾病预后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治疗肌肉减少症的效果会优于体育锻炼和饮食调节等常规医学建议。此外,基于性别和区域差异的诊断临界值确定是随意且未经验证的。诊断结果无法将病理性肌肉损失与年龄增长导致的正常肌肉萎缩加以区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血三系减少病人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确认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开展,研究挑选临床血三系减少病人90例实施分析,病人在随意模式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个组病人的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三系减少 护理 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价值。方法 采纳本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入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以随机法实施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接受针对性临床护理路径,对比组间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惊厥 高热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症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血常规、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的相似处与区别点。方法抽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2例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肝病组,另抽取同期收治的34例原发性ITP患者作为IT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细胞形态。结果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血小板计数低于肝病组(P<0.05);肝病组骨髓增生程度Ⅱ级6例(14.3%,6/42)、Ⅲ级18例(42.9%,18/42)、Ⅳ级18例(42.9%,18/42),ITP组骨髓增生程度Ⅱ级23例(71.9%,23/34)、Ⅲ级9例(28.1%,9/34)、Ⅳ级0例(0),两组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巨核细胞数量高于肝病组(P<0.05)。结论联合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小症与原发ITP。

  • 标签: 骨髓细胞 形态 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小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母亲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可能诱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从而导致新生儿出血症。母亲脾切除史和既往曾生育过严重nTP患儿作为nTP的高危因素已达成共识,但其他因素如母亲血小板计数等尚未明确。方法回顾性分析ITP母亲生育的145例新生儿发生严重nTP和出血症的风险。结果有脾切除史(OR=4.4)及既往曾生育过严重nTP患儿(OR=46.9)的母亲所生育的患儿更易在生后24 h内发生严重nTP。母亲曾生育过严重nTP患儿(OR=42)、孕期接受治疗(OR=2.4)、孕期或分娩时血小板计数低的母亲所生育的患儿更易在生后前几天血小板最低时出现严重nTP。但这些高危因素并没有增加新生儿出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结论本研究明确脾切除史或既往曾生育过严重nTP患儿的母亲所生育的新生儿患严重nTP的风险。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进一步明确了其他三个高危因素:孕期接受治疗、孕期或分娩时的血小板计数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中对于缩短时间所产生的积极价值。方法:抽取急诊科接救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74例作为分析对象,均等分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7例)。观察组接受护理方法是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评价指标: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危重症 预见性护理 抢救时间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