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药房管理在减少高峰期西药房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精细化药房管理在减少高峰期西药房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刘晶

无锡市江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431

【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药房管理在减少高峰期西药房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西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西药房常规管理作为实施前,于2019年7月-2020年1月期间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实施后,观察实施前后高峰时期候药、调配处方时间、调配差错、满意度情况。 结果 实施后平均候药时间、平均处方调配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高峰时期调配差错无差异,P>0.05。实施后服务态度、用药行为嘱咐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细化药房管理能够减少高峰期西药房候药时间,并降低处方调配差错,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能够改善西药房整体管理情况。

【关键词】精细化药房管理;高峰期;西药房;候药时间;处方调配

西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为患者提供准确、合格的药品。由于药品具有种类繁多、医用专属、质量严格等特性,必须经过医务人员专业的检查判断,并在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才能达到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1]。在高峰时段会导致调配差错,患者候药时间过长,使得患者就医体验感较差,导致医患矛盾激化[2]。因此需要加强药房管理,本文通过将精细化药房管理纳入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西药房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西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实施前后抽取500张处方进行研究,处方纳入标准:①处方信息明确;②患者诊断明确。其中实施前:男276例,女224例,年龄为20-74岁,平均为(46.25±4.41)岁;实施后:男273例,女227例,年龄为20-74岁,平均为(46.43±4.23)岁;实施前后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研究。

1.2 方法

实施前采取常规管理,严格按照“四查十对”对厨房进行审查调配,并按照顺序发放,强化各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制定符合的管理方案。

实施后采取精细化管理,1.严格按照“精、细、严、准”为理念制定精细化目标,优化相关流程,对人员进行重组安排,要求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熟悉工作。2.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对相关药品相关知识的水平,系统化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理论知识、药剂要求、配伍禁忌等。并进行服务培训,包括服务态度与沟通技巧,提升员工服务意识,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公开表扬。工作人员明确工作目标,药房合理进行药品分类和完善相应的药品监管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药房在管理西药的出错率,在此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3.三步审查法验收药物,对药物入库、上架及给药时,检查药品资质、有效期及批号。针对贵重物品需要每日盘点,出现丢失问题需要及时核查上报。4.针对性解决发药流程与配药时间延误情况,明确好配药基本路线,每日配药次数与配药人员分配情况;每日定期核发药物不齐情况,定期上药。针对常用药物需要摆放在显眼位置,根据情况调整药物位置。做到门诊已经病房药品合理分类,务必符合上级卫生部及各个卫生管理部的规定,从而可以使药品合理分类,并根据医保用药规定,考虑医保用药中规定甲类或乙类用药,对特殊药品设相应管理区及制度。可以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新型药与传统药。口服剂与外用药等其他类型科学分类,有效避免患者因医院的原因而致使的严重后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实施前后高峰时期候药、调配处方时间,以及高峰时期调配差错率[3]

两组高峰期患者满意度,由本院自制调查表,分为服务态度、用药行为嘱咐,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施前后高峰时期候药、调配处方时间

实施后平均候药时间、平均处方调配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实施前后候药、调配处方时间[n=500(min)]

组别

平均候药时间

平均处方调配时间

实施前

16.54±2.05

7.25±1.54

实施后

12.01±1.65

3.65±1.02

t

38.492

43.580

P

0.000

0.000

2.2 实施前后高峰时期调配差错

实施前后高峰时期调配差错无差异,P>0.05,见表2。

2实施前后高峰时期调配差错[n=500(%)]

组别

漏配

药物剂量不符

错配

总发生率

实施前

9

8

5

22(4.40)

实施后

3

4

0

7(1.40)

χ2

1.598

P

0.206

2.3实施前后高峰期患者满意度

实施后服务态度、用药行为嘱咐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实施前后高峰期患者满意度[n=500()]

组别

服务态度

用药行为嘱咐

实施前

7.05±0.46

7.11±0.65

实施后

9.05±0.35

9.03±0.42

t

77.371

55.477

P

0.000

0.000

3 讨论

西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为患者提供准确、合格的药品,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药品调剂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错。加之药房并未开展良好管理,使得取药流程繁琐,候药时间延长,使得医患矛盾增加[4]。诸多医院均提高开具处方速度及增加服务人员,缩短候药时间及提高就诊体验,但未从根本上精简流程或规范操作步骤,使候药实际体验并未得到有效改善。随着临床用药意外事件及医闹事件的频发,医院药房管理矛盾越发突出。具体情况应该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确定适合自已医院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模式,完善医院相关的药房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相关收发流程。

精细化药房管理是目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优化病房流程,规范管理制度,提升药房工作效率[5]。本文通过将精细化管理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平均候药时间、平均处方调配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高峰时期调配差错无差异,P>0.05。结果证实精细化管理后,整体配药时间缩短,在精细化药房管理期间,通过学习现代管理,通过集中化管理,统一分配人力与物力,指定药房目标后,能够使得药房人员具有较强的目标感[6]。在人员配置期间,有老员工结合新员工,能够传授实践经验,分享工作能力,对药物配伍禁忌及相关规范流程熟悉,能够使得新员工快速成长,提升了工作积极性[7]。在药物管理前期间,严格按照国家药物管理规定审查,对药物位置分解,常用药物放置在常用位置,方便拿取,缩短配药时间[8]。实施后服务态度、用药行为嘱咐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证实了这一期间具有良好的效果,药房中提供系统学习机会及相应奖项、奖金,每位员工都能带着目的去学习,进而增强药品理论知识,熟悉配药流程,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药房人员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目的[9]

综上所述,精细化药房管理有效缩短高峰期西药房候药时间,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阳昊,席加喜,张华君,等. 基于PDCA循环管理在优化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J]. 广西医学,2019,41(8):1058-1061.

[2] 袁成代,赵亚娟. 6S管理对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失效药品率及取药等候时间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1):1670-1672.

[3] 吴剑虹,曹惠民,李源,等. 无人自助云药房在医院门诊药房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2):115-118.

[4] 贾雨婷,蔡芸,梁蓓蓓,等. 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下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心药房管理工作指导[J]. 中国新药杂志,2020,29(7):762-765.

[5] 钟燕珠,李辉诚,区炳雄,等. 基于"互联网+中医药"背景下我院智慧药房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实践[J]. 中国药房,2019,30(18):2460-2468.

[6] 吴戈,刘芳群,欧艳,等. 品管圈在自动化建设中提高门诊药房处方调配速率及优化调配路径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 中南药学,2018,16(7):1030-1033.

[7] 闵慧,李春花,闫抗抗,等. 2012—2016年西安市10家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效果TOPSIS法综合评价[J]. 中国药房,2018,29(4):441-444.

[8] 李晓娥,郑龙,郭伦锋.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及PDCA循环法在我院西药管理中应用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9):1030-1033.

[9] 王云凤. 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药房的效果及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0):1767-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