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Maca)系南美安第斯高山地区印加人的保健食品,作者介绍了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观察及产品开发等情况,认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 标签: 玛卡Maca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观察
  • 简介:从生产速冻水饺的各个环节入手,分析了速冻水饺产生龟裂的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 标签: 速冻 水饺 龟裂
  • 简介:目的分析近年来东莞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及特点,以制定有效的防策略及措施。方法对东莞市2007—2009年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东莞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1起,病例数为979人;均以企业食堂为主(占77.46%),但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餐馆发生数有增加趋势;5—9月份为全年发生高峰(占56.34%),主要为细菌性污染(占80.56%),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为主(占61.11%);1—3月份为次高峰(占28.17%),主要因四季豆及面豆加工不当(占60.00%),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中毒食物主要为肉类(28.17%)、四季豆(面豆)(28.17%)及凉拌菜类(19.72%),前者有增加趋势,后二者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提高食物中毒查明率,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

  • 标签: 食物中毒 分析 防控对策
  • 简介:目的探索集体食堂食物中毒防对策。方法分析历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与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食物中毒地点以企业为主,时间多发于5-10月,中毒食品以果蔬植物类和肉蛋类为主,其中肉蛋类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果蔬植物类以有毒动植物和农药残留中毒为主;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原料污染、生熟交叉污染和加工不当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为契机,改变监管模式,促进集体食堂的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食物中毒防知识宣传,开展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预警,提高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配送餐单位监管;在重点时期提前介入重点单位,采取干预措施等,是防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有效对策。

  • 标签: 食物中毒 食品服务 农药 动物 有毒 植物 有毒
  • 简介:食品安全是世界食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已成为现代食品行业所追求的核心管理目标,也是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行政监督管理力度的重要方向。由于食品链中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必须对整个食品链进行控制。HACCP体系使企业将精力集中到加工过程中最易发生食品安全危害的环节上,将食品控制更加有效。HACCP体系是国际上认可的控制由食品引起疾病的最有效的、科学的、经济的方法。在食品生产中食品添加剂被识别为化学性危害,其添加工序常常被确定为关键控制点,食品添加剂也必然列在有害化学品的目录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作为食品链中的组织之一,在企业实施HACCP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食品安全HACCP 体系 食品添加剂 化学性危害 关键控制点
  • 简介:咸海蟹生食安全性研究顾振华陈敏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00335)沿海地区居民有生食咸海蟹的习惯,自1988年上海暴发甲肝流行以后,咸海蟹被列入上海市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1〕然而,本市居民并未因此而不食咸海蟹。一些外埠生产经营单位经常擅自将咸海蟹...

  • 标签: 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 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 肠道致病菌 甲肝病毒 副溶血性
  • 简介:保证食品安全的抗菌剂陈祥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27)食品科技工作者总是努力在以下三个基本技术达到食品的保藏:(1)物理方法,如加热、干燥或冷冻;(2)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3)添加化学防腐剂。保藏剂这类化合物用于延缓或阻止食品的化学...

  • 标签: 食品抗菌剂 抑制微生物腐败 抗菌性物质 类型 有机酸 对羟苯甲酸酯
  • 简介: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制开发的转制民营高科技企业,曾经承担过多项“八五”、“九五”、“十五”国家重大课题研究,现公司研制的主要产品有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罂粟碱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磺胺二甲嘧啶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等。

  • 标签: 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快速检测试剂盒 罂粟碱 黄曲霉毒素B1 磺胺二甲嘧啶 盐酸克伦特罗
  • 简介:阐述了冷饮生产企业建立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三级安全教育、制订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并对影响冷饮质量的各个生产工序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为冷饮企业进行品质管理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冷饮企业 管理 安全制度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建立采用程序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食用海藻中总砷的方法。方法样品加入5mlHNO3,190℃程序温石墨预消解30min;加入灰化辅助剂硝酸镁,550℃微波灰化5min,用HCl溶解灰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总砷含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42μg/L,RSD〈5.0%,加标回收率为96%~109%。测定程序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后消解液中砷形态,确认食用海藻中99%以上的有机砷均消解为无机砷。本方法测定了海带(GBW08517)和紫菜(GBW10023)标准物质,分析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食用海藻中总砷的测定。

  • 标签: 程序控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海藻 食品安全 食品污染物
  • 简介: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于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以及消费的全过程,食品在任何一个环节被污染,都可能危及到安全.农业生产作为源头,由于环境污染以及外部投入物质的不良使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例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氨基糖苷类有较强的肾毒性等,如果摄入这些药物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能产生毒性作用,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如近年来,在香港、广东、浙江、四川等地相继发生由于摄入含"瘦肉精"的猪内脏而发生急性中毒事件。

  • 标签: 种植 养殖 食品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阐述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食品的定义,比较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相关概念,分析食品在卫生与安全及上存在着既卫生又安全的食品、卫生但不安全的食品、安全但不卫生的食品和不卫生不安全的食品的4种关系.结果食品本身应具有安全的和卫生的属性,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是两个概念,二者之间有共同点也有各自不同的部分,内涵上不存在谁大谁小的问题.结论食品安全不是食品卫生发展的高级阶段、两者将长期并存、不会互相取代反而将相互促进.

  • 标签: 食品 安全 卫生
  • 简介:目的对现时卫生局执行食品卫生检查所使用的工具进行评估。方法以问卷访谈及观察比较评估及通知笔录表的使用性及适用性对数据收集的质量影响评估。结果成功访问了24名卫生检查员,占合资格受访者92%。评估、通知笔录表分别属于定序及定类的检查评估表,两表在同类场所的使用率均达100%,个别地区卫生工作组(3/7;42.9%)以评估作为非同类场所的卫生检查,使用率较原先设计的评估使用范围超出近30%。在检查项目内容方面,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数据,两评估表的关键点各占总项的12.9%及11.1%;相对其他国家地区同类型的检查表,关键点平均相差少38.3%及40.1%,内容亦欠缺个人卫生、时间及温度三方面的关键点。在项目内容的评核方面,受访者对同一场所中“垃圾”及“食物安放”两检查项的评核分数似出现离散现象,其中,高年资的受访者“垃圾”检查项集中在2分至1分,低年资受访者则由4分至2分不等,但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信息收集工具的选取方面,90%以上的卫生检查员认为通知笔录表较评估更适用于日常的卫生稽查,然而,一半以上的卫生检查员亦认为评估的量化检查及总分评估皆有助对场所的食品安全卫生进行整体评估。结论评估表的标准化以及内容的调整是目前食品安全信息数据收集品质的迫切改善问题:当中,适当的引入关键控制点是提升数据品质的根本源。另外,随着饮食业的不断变化,合并两信息收集工具及扩大评估表的使用范围将有利于整个食品安全监测网的完善发展。

  • 标签: 食品 安全 公共卫生信息学 数据收集
  • 简介: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的数据都隐含着空间地理属性。与经典统计相比,空间统计能够有效挖掘此属性实现食品安全跨界融合与关联分析,并具有多学科集成、启发专业人员深度思考、更加贴近客观实际等优势,目前逐步应用到食品产地环境污染空间抽样与地理格局分析、食源性疾病聚集性分析、早期爆发识别与预测预警、突发食品事件追溯与应急指挥、食品安全监管与科学决策等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空间统计将成为食品安全数据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

  • 标签: 食品安全 空间统计 GIS 研究现状 展望
  • 简介:分析现阶段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发生事故后的组织协调、信息报告、事故性质认定、人数确定、疾机构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体制、机制和保障等。

  • 标签: 食品安全 事故 处置机制 监督管理
  • 简介:2007年,WTO秘书处接收到SPS措施通报1190份,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措施占72.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收到卫生部转发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通报411项。5个主要通报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巴西、欧盟、韩国及日本。通报内容以农产品、兽药残留为主,其他涉及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物等。营养食品所对25项通报提出了评议意见。我国在WTO/SPS通报以及评议工作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评议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标签: WTO/SPS 食品 安全管理 参考标准 法学
  • 简介:2008年WTO秘书处共收到50个成员通报的SPS措施共1267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措施820项。我国卫生部组织对关注的369项SPS措施通报进行了分析和评议,发达国家依然是主要的通报国家;通报依然以农兽药残留为主,但数量较前几年有所下降,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等通报数量比往年有所增加。我国的评议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 标签: WTO/SPS 通报评议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