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建立了大米中黄曲霉B1和赭曲霉A同时处理的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过甲醇-水(体积比为70:30)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采用依利特 Hypersil ODS2色谱柱(4.6×150mm,5μm),以乙腈:2%冰乙酸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器检测。黄曲霉B1和赭曲霉A检出限分别为0.024和0.063μg/kg,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40.0和1.00~100.0ng/mL,大米样品中,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5.%~88.0%,方法精密度为2.5%~5.3%。

  • 标签: 黄曲霉毒素B1 赭曲霉毒素A 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食品卫生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文指出食品受污染后产生的各种霉菌毒素和亚硝铵等3000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说明食品检测与分析的重要意义.文中重点介绍了食品中产生的黄曲霉B1的化学定量分析方法,使人们了解并警惕黄曲霉是一种最强烈的自然致癌(尤其是肝病)物质,达到预防“病从口入”的目的.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检测分析课题.

  • 标签: 霉菌毒素 黄曲霉菌 新陈代谢 标准溶液 吸收峰 光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玉米全粉中黄曲霉B1成分分析的标准物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全粉中黄曲霉B1候选物进行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选取8家具有较高检测水平的实验室开展多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均匀性检验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统计值<F临界值。稳定性监测结果分析显示,候选物中黄曲霉B1未观测到不稳定性。该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可在常温(<25℃)下保存,在低于60℃的条件下运输。玉米全粉中黄曲霉B1标准物质定值结果为(27±3)μg/kg,k=2(95%置信区间)。结论本研究的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定值结果准确。

  • 标签: 玉米全粉 黄曲霉毒素B1 标准物质
  • 简介:摘要:目前,黄曲霉B1主要存在于各种粮食、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在大豆、稻谷、玉米、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一般以热带和亚热带等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食品中黄曲霉的检出率比较高。黄曲霉B1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危害最大。黄曲霉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常规烹调和加热法不易分解。 黄曲霉耐热,280℃才可裂解,故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难以破坏,给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介绍了加工过程中黄曲霉B1的形成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行业更好地控制黄曲霉B1的污染水平。

  • 标签: 黄曲霉毒素B1  高温高湿  食品安全
  • 简介:研究四组水分含量不同的大米在不同的储存条件下,经过三个月,水分和黄曲霉B1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三个月储存后,水分含量高的大米在20℃和70%湿度环境下黄曲霉B1含量较高。

  • 标签: 大米 水分 黄曲霉毒素B1 储存条件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本文以食品为研究对象,以黄曲霉B1的检测作为研究内容,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文章首先介绍了常见的检测方法,其次,重点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势与缺陷,以及其适用情况,最终结论指出,应当根据食品检测的需求,对不同黄曲霉B1的检测方法进行选择,并于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检测方法进行完善、升级、优化以及更新,为食品安全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 标签: 食品 黄曲霉毒素B1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曲霉的检测方法。方法对黄曲霉的检测方法较多,现对荧光反应,产毒株的筛选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分析。结果黄曲霉B1B2、G1和G2,在天然被污染的食品中,一般以黄曲霉B1最多,而黄曲霉B1B2、G1只占很小部分,B1、G1毒性强,有致癌性。结论早期研究时根据毒素在薄层板上产生荧光颜色不同,分为黄曲霉B族和G族。由于黄曲霉的剧毒性,强致癌性及存在的广泛性。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检测
  • 简介:摘要食品中的粮食、花生及其制品、薯类、豆类、发酵食品及酒类等各种食品中黄曲霉B1的测定用实验室的仪器测试时间长、步骤复杂以及样本到实验室距离远耗费时间,使得食品在交易检测中没法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黄曲霉B1浓度并判定其有害程度,本文主要是用常规的实验室测试方法和快速试剂盒测试方法来检测食物中的黄渡霉毒B1的浓度,来进行检验快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 标签: 食品检测 黄曲霉毒素 快速检测
  • 简介:黄曲霉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致癌作用,可导致畜禽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对人畜危害极大。由于黄曲霉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秋季因多雨最易感染黄曲霉菌的玉米、豆类、花生饼等畜禽主要饲料极易发生霉败。这些霉败饲料饲喂畜禽后,可导致畜禽黄曲霉中毒,且奶牛食入黄曲霉后,可由奶中分泌黄曲霉,危害人体健康。现将畜禽黄曲霉中毒的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 标签: 黄曲霉毒素中毒 畜禽 秋季 黄曲霉菌 饲料饲喂 代谢产物
  • 简介: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叶绿酸能有效抑制人体对黄曲霉的吸收。黄曲霉是肝癌的致病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受其污染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在受黄曲霉污染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中最为常见。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叶绿素 对抗 研究人员 州立大学 致病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黄曲霉B1(AFB1)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超微病理特征及N-rasmRNA表达变化规律。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诱癌组(28只)用AFB1(400μg/kg)间断腹腔注射雄性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损伤病变、早期癌变和癌变肝组织中N-rasmRNA表达水平。结果本组大鼠肝癌模型中,肝细胞呈变性损伤,异型性到癌变;线粒体由增生肿胀到枯竭、空泡变;糖原颗粒呈逐渐减少等特征性变化。观察到典型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N-rasmRNA在早期癌变组织、癌变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损伤病变肝组织(F=5.47,P=0.019;后者F=6.98,P=0.006)。结论AFB1诱导性大鼠肝细胞出现变性、异型性及癌细胞渐变的超微结构特征,N-ras异常表达参与大鼠肝细胞癌变机制。

  • 标签: 肝癌 超微结构 N-RAS基因 黄曲霉毒素B1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所需的食品质量也有了更好的要求,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因此我们需要对食品的安全进行检测,但在对大众所需的食品进行检测环节中,发现食品在进行黄曲霉B1的检测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本文对酶联免疫法在食品检测过程的检测原理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检测中黄曲霉B1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影响,并探究了酶联免疫法检测食品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食品 酶联免疫法 黄曲霉毒素B1 假阳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建立农产品中黄曲霉B1B2、G1、G2的定量检测方法,对市场中的农产品进行分析。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腈水(84+16)提取,不经免疫亲和柱净化,氮吹浓缩定容后过0.22μm滤膜。滤液经反向C18柱分离,以0.1%甲酸水-甲醇作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4种黄曲霉。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结果4种毒素在各自的定量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回收率>80%,且与经免疫亲和柱净化相比,具有较高的回收率。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灵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多种农产品中黄曲霉的检测。

  • 标签: 液质联用技术 农产品 黄曲霉毒素
  • 简介:摘要:黄曲霉是危害较大的毒素之一,给食品、饲料和畜牧等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它的强致病性及强致癌性,很早就受到了广大科学家及国际粮农组织的广泛关注。本文对 黄曲霉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为更加快速有效的 检测黄曲霉,减少黄曲霉对食品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检测 预防措施
  • 简介:7月23日.日本厚生省发布告示(食安发0723第11,新制定了乳品中黄曲霉M1的限量基准,当黄曲霉M1(AFM1)检出值为0.5g/kg以上时,定为违反《食品卫生法》第六条第二项的食品来进行管理。这里所指乳品是乳及乳制品成分规格相关省令(厚生省令第52号)第2条第一项中所规定品种.包括生奶、牛奶、特别牛奶、生山羊乳、消毒山羊乳、生绵羊乳、成分调整牛奶、低脂肪牛奶、无脂肪牛奶及加工乳等。

  • 标签: 黄曲霉毒素M1 乳品 基准 日本 《食品卫生法》 成分调整
  • 简介:摘要:黄曲霉是自然界中的一类常见真菌毒素,该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具有较高的致癌性。因此,在粮油食品质量检测和质控工作中,必须加强对黄曲霉检测的重视。而作为业内人士,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黄曲霉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 标签: 食品检测 黄曲霉毒素 检测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病毒/黄曲霉B1双暴露相关肝细胞性肝癌(HCC)中PTEN基因的突变特点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08例HCC来自广西不同地区样本,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HBV(+)/AFB1-DNA(+),共48例;B组:HBV(+)/AFB1-DNA(-),共27例;C组:HBV(-)/AFB1-DNA(+),共19例;D组:HBV(-)/AFB1-DNA(-),共14例。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肝癌组织中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其基因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1)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测序结果未发现发生在外显子上的突变。但在第4外显子与第4内含子交界处有61例发生大片段的缺失,缺失率为56.4%。②PTEN缺失率在A、B、C、D组中分别为60.4%、62.9%、47.3%和46.6%,其差异在4个亚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mRNA在4个亚组中的表达半定量灰度值分别为:A组:0.54±0.13;B组:0.59±0.16;C组:0.97±0.16;D组:0.92±0.13。其中,A、B组分别与C、D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C=0.002,PAD=0.032,PBC=0.000,PBC=0.011)。结论在广西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B1的双暴露肝细胞癌中,PTENmRNA的表达下调是一个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PTENmRNA表达下调可能主要与HBV感染有关。AFB1对PTEN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肝肿瘤 乙肝病毒 黄曲霉毒素B1PTEN
  • 简介:摘要:描述了黄曲霉对人类构成的健康威胁,简析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食品中黄曲霉限量标准。概述了几种目前食品中黄曲霉检测方法,同时分析了每种检测方法其独有的优点和缺点。根据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导致检测机构工作负担增大的情况,提出了如何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进行大批量次检测的意见。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大批量次检测 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