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11月16日.第二届全国清香类型白酒高峰论坛在河南宝丰开幕,作为全国清香类型白酒合作组织唯一的主任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建书亮出汾酒未来五年的“底牌”:“2015年实现百年金奖、百亿汾酒。”这距离10月10日汾酒在郑州糖酒会举办的汾酒发展论坛刚好36天.

  • 标签: 汾酒厂 高峰论坛 合作组织 总经理 糖酒会 白酒
  • 简介:我厂生产能力是处理小麦120t/d,工艺设计中只设置了一道筛,对181、182、281、282、381、382筛的粗粉进行筛分分级,粉路如图1。我厂通过不断地调整,将产能提高到180t/d以上,因而造成了筛(Div)来料的大量增加,不时出现筛筛内向上顶料,筛理困难。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停机拆筛处理,严重影响正常生产。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考虑了两种方案:①增加垫格,提高筛格高度,放粗筛网,缩短筛程。

  • 标签: 调整 筛路 生产能力 工艺设计 粉路 筛理
  • 简介: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法诱变,以抑菌效价为检测指标,采用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对筛选的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乳酸含量.然后根据产乳酸含量的多少,确定最佳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亚硝基胍诱变质量浓度为1.0mg/mL、诱变时间为40min时所获得的突变菌株NY-34具有较高的乳酸产量,即648mg/L,比诱变前(246mg,L)提高2.63倍。

  • 标签: 亚硝基胍 诱变 突变菌株 苯乳酸
  • 简介: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以抑茵效价为检测指标,通过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基胍质量浓度3g/L,诱变时间40min,紫外照射时间90s时获得1株乳酸产量最高的变异株UN-30,乳酸产量迭712mg/L,比出发菌株产量246mg/L提高2.89倍,且遗传性质稳定。

  • 标签: 苯乳酸 亚硝基胍 紫外诱变
  • 简介:瘦素蛋白是一类抑制食欲的激素,曾经被作为战胜肥胖难题的解决方法而受到追捧,但瘦素蛋白在肥胖的人体内会失效。日前,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称,他们揭开了瘦素蛋白战胜肥胖的“秘密”.可能会重新点燃使用瘦素蛋白减肥的希望之火,该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细胞-代谢》杂志上。

  • 标签: 科学家 蛋白 瘦素 减重原理 肥胖 医学院
  • 简介:硫代亚磺酸酯是大蒜中的活性成分,由大蒜中非蛋白质氨基酸一蒜氨酸(alliin)经内源酶蒜氨酸酶(alliinase,蒜氨酸裂合酶,EC4·4·1·4)的酶解作用而生成的。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L半光氨酸和DTNB检测新鲜大蒜及大蒜提取物中硫代亚磺酸酯的分光光度法。此测定方法具有快速、方便、廉价和灵敏度高的优点,但缺点是测定重现性不好。本文对Lawson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 标签: 硫代亚磺酸酯 酶解 大蒜提取物 鲜大蒜 新鲜 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邻二甲酸酯物质(PAEs)含量及分布情况,为开展食品中PAEs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2—2013年在我国7个省、直辖市大、中、小超市以及农贸市场采集市售7类常见的动物源性食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PAEs含量。结果:18种PAEs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均有检出(0.11%~45.11%),其中,检出率较高的4种物质为邻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己酯(DEHP)、邻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其平均含量范围为0.05~0.13mg/kg,整体数据呈偏态分布,大部分数据集中在低水平区域。包装熟畜肉中DEHP和D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食品;水产类食品中DIBP和DCHP的含量相对高于其它食品。包装熟畜肉中的DEHP、DBP和DI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非包装的生畜肉。结论: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普遍检测到PAEs,而且不同种类食品中PAEs含量不同,差别较大。总体来说,有关部门需关注检出率和含量水平较高的加工包装食品。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动物源性食品 调查 含量分析
  • 简介:KA卖场,对很多进口葡萄酒商来说,是成长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也伴随着挥之不去的烦恼。2000年前后.大部分运作中国市场的进口葡萄酒商(包含进口商和分销商),都把刚刚兴起的KA卖场作为主流渠道,他们满怀希望地认为.这个拥有最广大群众基础和信誉的渠道,将成为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主流渠道。

  • 标签: 进口葡萄酒 渠道 解析 中国市场 群众基础 分销商
  • 简介:以大米和小麦粉为样品,环己烷提取浓缩后用PhenomenexLuna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88:12,流速为0.8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10nm)检测其中并(仪)芘的含量。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并(α)芘 小麦粉 大米 荧光检测器 测定
  • 简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过氧化甲酰(BPO)被还原剂盐酸羟胺还原后和β环糊精(β-CD)作用,β—CD与苯甲酸形成主体:客体为1:1的包结物,此法用于测定面粉中的过氧化甲酰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由于β—CD具有较强的分子识别性能,此法最大的优点为选择性好,操作简便。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Β环糊精 过氧化苯甲酰 苯甲酸 面粉
  • 简介:为了建立能同时检测多种转基因成分的二PCR检测方法,以转基因大豆(RoundupReady品种)为实验材料,优化了二PCR的反应体系和反应奈件,包括引物浓度、TaqDNA酶用量和退火温度等;比较了二PCR和单一PCR的灵敏度和检测含量。结果表明:二PCR的灵敏度和检测含量与单一PCR的相当:用建立的二PCR方法从大豆、豆腐、豆粕和油炸豆腐中筛选出合转基因成分的阳性样品:二PCR与单一PCR相比,具有节约试剂、省时等特点,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大豆 转基因成分 二重PCR
  • 简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对小麦粉中苯甲酸和过氧化甲酰的同时分析方法。对影响2种物质分离和定量的因素(流动相、洗脱程序、提取试剂、色谱柱和提取时间等)进行选择。优化分析后的方法表明,样品用乙腈提取10min后采用普通C18分析柱,以乙腈/20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可对苯甲酸、过氧化甲酰进行有效分离,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正确度和回收率。该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小麦粉中苯甲酸和过氧化甲酰。

  • 标签: 过氧化苯甲酰 同时测定 苯甲酸 小麦粉 液相法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2-(4-甲氧基氧基)丙酸钠甜味抑制剂具有抑制多种糖类甜味的作用,用于含糖量较高的食品中调节甜度。本文介绍了甜味抑制剂在含糖食品中的应用,,用量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之间即可获得满意的抑甜效果。无须改变含糖食品原来的生产工艺,用法简单。

  • 标签: 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 甜味抑制剂 含糖食品 应用
  • 简介:根据《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范围的规定,经审查,食品添加剂过氧化甲酰、过氧化钙已无技术上的必要性.现决定予以撤销并公告如下:

  • 标签: 过氧化苯甲酰 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钙 撤销 公告 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