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放射膀胱是当前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采用科学的护理方式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是就放射膀胱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探讨。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护理 方式
  • 简介:间质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组以弥散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呼吸困难、X线胸片呈弥散浸润阴影、限制通气障碍、弥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的总称。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疾病诊治 限制性通气障碍 间质纤维化 LUNG 肺泡炎症
  • 简介:高压氧治疗的含义是病人置于高压氧舱内,在压力为1.4~3.0atm的条件下,吸入100%的氧,针对组织缺氧而进行的治疗。高压氧治疗放射损伤的价值在于高氧介导的神经血管再生、健康肉芽组织的生长、血管收缩控制出血以及免疫功能和伤口愈合能力的提高。自从1985年高压氧应用于出血性放射膀胱的治疗以来,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 标签: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高压氧治疗
  • 简介:间质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积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表现为渐进劳力性气促、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缓慢进展,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现对我院呼吸科住院的ILD136例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分析 肺部弥漫性疾病 双肺弥漫性病变 弥漫性肺纤维化 通气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于2022年1月开始实验,于2023年6结束,取该期间我院收治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患者35例为样本,依据入院先后顺序作为分组考量,取前17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观察组,以后18例实施康复护理并作为观察组,将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实施统计,借助统计学系统(SPSS)完成分析,观察结果差异,以验证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相关数据明显高于另一组,生活质量数据优于另一组,同时护理满意度呈现较高数值(P﹤0.05)可见确切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原发性膀胱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有效明显,适合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神经源性膀胱炎 康复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自2000年初至2006年底,澳大利亚不良反应咨询委员会(ADRAC)收到669例来氟米特(1eflunomide)引致的不良反应。669例中有142例为呼吸系统反应,其中22例报告有1种或1种以上的下列反应:肺炎(8例次),间质肺病(9例次),肺浸润(4例次),肺纤维化(3例次)。ADRAC认为,虽然22例报告采用了不同的医学术语,但可能为同一种疾病,即间质肺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22例问质肺病中有4例死亡。另外,虽然大多数报告(16例)为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合用,但其中有1例长期使用甲氨蝶呤未见异常反应。来氟米特引起的肺部疾病发生在用药后2周至25个月,多数为3~5个月。ADRAC建议在用药前评估患者的肺部状况,在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测,一旦出现肺部症状应立即停药。

  • 标签: 间质性肺病 来氟米特 死亡 ADRAC 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甲硝唑"并含"出血性膀胱"为主要检索词,对1990年—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收集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的10例病例报道,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5例患者为女性,5例男性,平均年龄(37.70±5.10)岁,在使用甲硝唑2~3d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甲硝唑的剂量为0.6~1.4g/d,停药3~7d后出血性膀胱明显好转,没有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有效措施。

  • 标签: 甲硝唑 出血性膀胱炎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检测皮肌炎(DM)、多肌(P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其与间质肺疾病(ILD)的相关,探索肌病(IM)伴发ILD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收集DM患者35例,其中DM-ILD组17例,DM-非ILD组18例,DM-ILD患者中急性/亚急性间质肺炎(A/SIP)患者11例,慢性间质肺炎(CIP)患者6例;PM组15例,其中PM-ILD组6例,PM-非ILD组9例;健康对照组10例,详细记录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流式CBA法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水平。分析三种血清因子与ILD的相关。结果(1)D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2)P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3)DM-ILD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DM-非ILD组(P〈0.001,〈0.001,0.011);PM-ILD组与PM-非IL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L-6在DM-ILD组表达显著高于PM-ILD组(P=0.013),IL-8和TNF-α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DM-ILD组中,IL-6、IL-8、TNF-α在A/SIP组较CIP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DM-ILD中IL-6、TNF-α、IL-8水平均显著高于DM-非ILD患者;IL-6在DM-ILD患者中显著高于PM-ILD患者;IL-6可能在DM-IL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间质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间质肺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准确的分析其不良反应问题,间质肺病是一项异常的肺部弥漫性疾病,如果用药护理不足,会直接影响恢复效果。需要加强间质肺病患者的护理,做好自我保健工作,不断提升护理操作水平。本文将针对间质肺病患者的护理情况和自我保健操作水平进行分析,准确的判断间质肺病患者的患病情况,分析其护理要求,加强自我保健的操作效果。

  • 标签: 间质性 肺部护理 自我保健
  • 简介:一名58岁男性,既往有胆结石、肾结石、前列腺肥大、2型糖尿病、高血压史,因胆囊接受头孢曲松(药量不详)治疗3d后,出现全身麻疹样红斑,继而出现眼睑和双下肢水肿。第12天尿常规显示:RBC(++)-(+++),PRO(+++)。入院后肾功能检查显示:BUN43.20mmoL/L、Cr1268.0μmoL/L、UA855μmoL/L,诊断为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肾炎并急性肾衰竭。给予血液透析、抗感染、激素、利尿、补液等综合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疹和水肿完全消退,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 标签: 头孢曲松 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功能衰竭
  • 简介:1例62岁女性患者,因心房颤动服用胺碘酮300mg/d,4年后出现咳嗽、咯痰、发热。胸部CT检查示双肺间质弥漫性病变。考虑为药物性间质肺炎,与胺碘酮有关。停用胺碘酮,给予泼尼松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 标签: 胺碘酮 间质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究肺康复护理对间质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间质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23例,依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分组为常规护理组(n=61例)和康复护理组(n=62例)。并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患者经过肺康复护理之后,生活质量的评分为(89.79±4.86)分,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81.47±3.22)分,两组患者之间生活质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间质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护理期间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康复护理 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间质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肺康复护理措施改善生活 质量的效果。方法:以本院于2020年9月-2021年8月90例间质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组对照,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应用肺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 肺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患者:女性,51岁,校医。因反复发热、黄疸、干咳、进行性气促3月,于2002年6月29日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原因发热最高39.0℃,皮肤、粘膜黄染,轻度干咳并伴有乏力、纳差及四肢关节痛。

  • 标签: 黄疸 反复发热 干咳 间质性肺炎 患者 首发症状
  • 简介:1例54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先后2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第1次PCI植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5枚,术后5周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症状。考虑为劳力型心绞痛。于出现症状后第5天行第2次PCI,植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2枚,术后第4天患者再次出现胸闷症状并逐渐加重。按心功能不全治疗2d,症状无明显缓解。术后第5天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5.5×109/L,中性粒细胞0.90,给予头孢替安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仍未缓解,且出现发热(最高为38.5℃)。术后第9天胸部CT示双肺间质肺炎,考虑为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所致。给予亚胺培南、奥司他韦和甲泼尼龙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胸部CT示双肺间质炎症好转。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西罗莫司 肺炎 肺疾病 间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间质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肺康复护理的效果以及影响。方法:选取在2019年8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间质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实施肺康复护理,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等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肺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肺功能水平,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肺康复护理 间质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对急性间质肾炎患者肾功能改善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间质肾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血尿酸(SU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Cr、BUN、Ccr以及SUA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急性间质肾炎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肾炎 免疫抑制剂 对症疗法 肾功能
  • 简介: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增多症使用干扰素近40d。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咳嗽剧烈,伴咯粉红色黏痰,上午较重,伴前臂疼痛,周身不适,肢体感觉异常,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稍有改善,但出院后仍有低热、咳嗽。之后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给予抗、祛痰及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患者自觉乏力,体质量下降10kg,后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0d,患者咳嗽减轻,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入院后考虑为干扰素导致的药源性肺损伤及神经损伤,给予泼尼松治疗3d后,患者乏力、指端麻木感减轻;8d后患者无乏力,指端麻木感明显减轻,复查胸部影像较之前吸收明显,患者出院。

  • 标签: 干扰素 药品不良反应 间质性肺炎 多发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