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治疗腺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5例经病理证实腺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均行膀胱镜检查,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进行改良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术后辅以膀胱灌注化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随访3~50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55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7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无效3例,其中2例复发,再次手术,无癌变。结论: 改良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是治疗腺膀胱的首选方法,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及病理检查,术后定期膀胱镜检查是必需的有效的随访手段。

  • 标签:  改良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 腺性膀胱炎
  • 简介:摘要:腺膀胱属于一种在泌尿外科不常见的膀胱病变疾病,手术治疗是腺膀胱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在腺膀胱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腺膀胱患者尽快康复。本次研究主要对不同类型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腺膀胱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 标签: 护理 腺性膀胱炎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对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行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4例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制剂泼尼松进行治疗,进行为期8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机血尿素氮变化)及临床有效率。结果经本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指标接近正常值,说明行泼尼松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优于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之泼尼松,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有效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临床予以推广。

  • 标签: 泼尼松 急性间质性肾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针对皮肌炎合并间质肺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临床效能。方法:2021年2月-2022年7月,将我院74例皮肌炎合并间质肺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延续护理,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指标、SDS评分指标、FEV1指标、FVC指标、PaO2指标、PaCO2指标和SaO2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FEV1指标、FVC指标、PaO2指标、PaCO2指标,以及SaO2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FEV1指标、FVC指标、PaO2指标、PaCO2指标,以及SaO2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皮肌炎合并间质肺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 延续性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特发性间质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呼吸科入院治疗的 84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 84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针对西医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予以支气管扩张、常规吸氧治疗方式,中医治疗组,采用中医疗效,对两组疗效做出对比。结果:在治疗前,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积分、动脉血气上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中医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再用中药疗法,成效更为理想,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值得在患者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中医内科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了我院在2012.1-2013.12月份我院收治到的120例IIP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然后对照组患者应用到了常规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医综合疗法,然后分析和比较了这两组患者的实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LC、DLCO都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IP患者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到患者的身体特征以及临床症状,为此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IIP T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间质肺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近3年收治的100例间质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间质肺炎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舒适度,值得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间质性肺炎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60例膀胱癌患者为本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将该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前者使用根治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后者使用根治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及安全。 结果:观察组在开展治疗后,经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测评,观察组的精神健康及心理健康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呈更高显示(P

  • 标签: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回肠新膀胱术 膀胱癌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膀胱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从本院收入的患者中选取神经源膀胱患者,选取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4月,共获得患者104例。以随机为原则分成两组进行对比,52例康复组实施康复训练,52例针康组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膀胱功能各项指标当中的任意一项对比,P>0.05。经过治疗,两组膀胱功能得到改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减少,单次最大尿量、膀胱压力增加,对比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组中,针康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更低,单次最大尿量、膀胱压力更高,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膀胱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明确。

  • 标签: []针灸 康复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IKAP 的护理模式下行延续护理对膀胱灌注病人的护理效果,为膀胱灌注病人的康复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病人 5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 252例,观察组 248 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行 IKAP 的护理模式下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的依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病人依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照组病人与观察组病人在接受护理干

  • 标签: [] 膀胱灌注 IKAP 护理干预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浅表膀胱癌分别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浅表膀胱癌患者90例,分别以对照组与观察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进例,观察组中患者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得到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1.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浅表膀胱癌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都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效果更加理想,应尽量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临床护理。 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在我院开展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治疗的 30 例患者,均为因膀胱癌接收首次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 15 例患者,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应用优质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经治疗均有改善,其中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P < 0.05 ),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 8 例,总发生率为 53.3% ;护理组并发症发生 2 例,总发生率为 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膀胱癌行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治疗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切除 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温针灸和西药对糖尿病神经源膀胱进行治疗为临床症状以及膀胱残余尿量产生的影响。  方法 抽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患者,运用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传统组运用基础治疗以及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温针灸,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以及膀胱残余尿量。  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治疗前,两组排尿情况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超膀胱残余尿量少于传统组,日平均单次尿量多于传统组(P<0.05)。 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中,运用温针灸和西药有利于缓解患者各种临床症状,优化患者膀胱残余尿量。

  • 标签: 温针灸 西药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残余尿量 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