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相对长度分析小Y染色与少弱精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患者45例为研究组,再选取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精液浓度、总活力及小Y染色微缺失(AZF)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精液浓度与总活力均显著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AZF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ZF缺失是导致男性少精、弱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予以不孕患者小Y染色微缺失检测。

  • 标签: 染色体相对长度 小Y染色体 少精 弱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染色畸变的放射工作者,工作状态以及疾病情况,从而探讨放射工作行业的防护干预措施。方法:观察了1例本院核医学科的技师,连续两年的染色畸变和淋巴微核检查的情况,该工作者刚工作时指标无明显异常,工作二年后检测显示双着丝粒出现变异情况,并对其技师进行病情观察,定期随访。随访一年后诊断显示染色畸变情况明显,遂住院检查。结果:经临床诊断显示,放射工作者工作期间工作量大,自我防护意识较低,导致出现染色畸变情况。结论:在放射工作者工作期间,需提高工作者防护意识,加强防护管理,同时提高染色检测频率,便于提高放射工作中的工作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对121例性征发育异常者进行染色分析,发现性分化异常32例。其中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9例,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2例,女性假两性畸形5例,男性假两性畸形12例,真两性畸形4例。就所检出的性分化异常的染色核型及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性分化异常 染色体
  • 简介:染色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人类每个细胞中有46条染色,其中44条常染色,2条性染色。无论是常染色,还是性染色,它们都携带着上千个基因,所以,染色数目或微小的结构异常,都将引起许多基因的增加或缺失,而产生多种畸形或异常的综合征。染色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叫做染色病,染色病常以综合征的形式存在。近年来,由于染色显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发现人类染色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约3000余种。

  • 标签: 染色体异常核型 医学遗传学 疾病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65岁。2000年4月因乏力、皮下淤斑就诊。体格检查:脾重度肿大。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22g/L,白细胞306×10^9/L,中性中幼粒0.79,血红蛋白330×10^9/L。骨髓检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染色核型分析:46,XY,t(9;22)(q34;q11)[6]/46,XY[4]。羟基脲诱导缓解后予以重组干扰素α-1b(赛诺金,300万u皮下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治疗6年,间断使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和羟基脲,其间多次复查B型超声示脾轻度肿大,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临床分析 患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安徽地区1163例不育男性的Y染色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情况及特点,探讨其在诊治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技术扩增1163例精子数目、活力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AZF基因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并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别分析。结果1163例不育患者中130例(11.18%)患者AZF基因位点发生微缺失。在AZF微缺失组合类型中,AZFc+AZFd位点微缺失最多,共97例(8.34%,97/1163);其次为AZFb+AZFc+AZFd的组合缺失,共21例(1.81%,21/1163);AZFa+AZFb+AZFc+AZFd四个AZF区域均发生缺失的患者,以及仅仅在AZFa区域发生微缺失的患者分别为6例,各占总不育患者的0.52%(6/1163)。结论Y染色AZF区域微缺失是部分男性不育症的重要遗传致病因素,有必要对精液质量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将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后续治疗。

  • 标签: 男性不育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无精子因子 Y染色体微缺失
  • 简介:摘要: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胎儿性染色异常中非整倍体占比最高,高达75%,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21-三综合征。在对胎儿性染色非整倍体疾病筛查时,主要利用核型分析方式,其也是当前的金标准。但在获取绒毛膜、羊水等标本时,均属于有创性措施,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伤害,且结果回报时间较长,超过14d。近些年,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成为可能,对胎儿性染色非整倍体疾病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产前无创基因检测在胎儿性染色非整倍体疾病筛查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产前无创基因检测 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 筛查
  • 简介:冰冻切片在临床工作中,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对送检标本的及时诊断。这就要求病理医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术者提供送检标本病变的信息。术者据此为患者的治疗决定最佳的方案或术式,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这样在冰冻切片检诊过程中,分秒必争地缩短冰冻切片镜检标本的制作(染色)时间,就成为重要的环节。

  • 标签: 快速染色法 冰冻切片 苏木精-伊红染色 进行性 送检标本 临床工作
  • 简介:臀大肌是臀部最浅层的一块大肌肉,略呈四边形,因它大而肥厚,而且臀大肌的外1/4没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因此被视为理想的注射区域。肌肉注射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是护理工作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若在操作过程中某一环节注意不当或掌握不好,则可发生一些并发症,现就肌肉注射针头的型号与病人的关系,及并发症的防治谈谈体会。一、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肌肉注射使用的针头一般为

  • 标签: 针头长度 肌肉注射 注射针头 并发症的防治 臀大肌 50%硫酸镁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长度与早产的关系,探讨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住院保胎的43例28~36周先兆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经阴道B超测量其宫颈长度,并追踪分娩结局。结果:43例孕妇中,11例宫颈长度≤3.0cm,其中1周内早产者9例;32例〉3.0cm,其中1周内早产者2例。宫颈长度与早产的发生呈负相关。宫颈长度〉3.0cm早产发生率为6.25%,宫颈长度≤3.0cm早产的发生率为81.8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预测早产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该方法测量简单、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颈 超声波 早产
  • 简介:线粒体病(mitoehondrialencephalomvopathv)是指原发的由于线粒体遗传物质缺陷引起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线粒体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肌肉活检,利用改良Gomori染色方法发现不整红边纤维(raggedredfiber,RRF)。尽管目前神经肌病的诊断方法层出不穷。但改良Gomori染色方法在线粒体病的诊断地位尚不能被其它的无创性检查所替代。

  • 标签: 线粒体病 染色方法 能量代谢障碍 不整红边纤维 诊断方法 多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建立乙醇相对密度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依据JJFl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相对密度检查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等步骤,对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当取置信概率P为95%时,乙醇相对密度值可表示为0.8079±0.0003。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同类型实验的不确定度的评定。

  • 标签: 乙醇 相对密度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延长Harris苏木素染色液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用三种不同方法独立对切片进行苏木素染色前处理,比较其可染切片数量。结果三种方法每600mlHarris苏木素液分别可染片1500张、1800张、2250张。结论用加入冰醋酸的蒸馏水2%(V/V)对切片进行染色前处理可显著延长Harris苏木素液的使用寿命,此方法值得摊广。

  • 标签: Harris苏木素液 HE染色 方法比较 病理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病理诊断中应用病理技术HE染色的效果。方法:择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送检的132例石蜡病理切片进行分析,进行组织病理染色。132例细胞学染色切片,探讨病理HE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HE染色质量与有些病理技术有关,如脱落细胞学、快速冰冻切片等,改进病理技术,可提高HE染色检测质量,提升临床诊断学。结论:在病理组织诊断中,采用病理技术HE染色,可提升切面质量及病理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

  • 标签: 病理技术 病理诊断 HE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不同的置管长度对静脉渗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需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全部置入软管法,观察组采用不全部置入软管。观察两组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不全部置入软管可减轻对患者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有效减少静脉渗漏的发生。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 导管插入术 外周 物质外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