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白内障手术发展至今多已采用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是该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对于过熟期或是白色白内障等类型,由于在显微镜下没有红光反射,故这一步骤往往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染色的辅助。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染色,为手术中染色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膜染色剂 连续环形撕囊
  • 简介: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后切开术治疗后混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Q开关Nd:YAG激光后切开术后混浊患者165例(193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后一次性切开成功率为100%,所用激光脉冲数平均24±21.7次,激光总能量4~451mJ;②91.2%(176眼)视力较术前提高;③59.6%(11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与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所用激光脉冲数以及白内障手术与后切开术间隔时间有关;④19.3%(32眼)出现人工晶状体损伤.结论:Q开关Nd:YAG激光后切开术治疗后混浊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合理选择激光参数.

  • 标签: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 后囊膜混浊 统计学分析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损伤
  • 简介:混浊是白内障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后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后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后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术后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破裂的原因以及术中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22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生后破裂22例22眼,除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外,一期植入人工晶体21例,占95.45%,术后视力0.5以上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破裂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处理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Nd:YAG激光后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52例(59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后切开术治疗。结果59眼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YAG激光后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ND:YAG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目的:改良法建立大鼠后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并观察LEC在PCO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50只在连续环形撕、水分离后行晶状体外摘除术(ECLE),娩核后使用无菌空气恢复前房。分别于术后0,3,7,14及28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LEC的α-SMA表达。结果:100%术眼后存在,84%的鼠眼可用于检测。术后0h于前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PCO在术后3d出现,出现皱缩,整个晶体出现纺锤形细胞。术后7d时后明显混浊,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所有动物于术后14d出现明显后皱缩,可见新生晶体纤维。术后28d见明显后增厚,新生晶体纤维填充袋,后未见细胞。LEC形态及分布恢复到术后0h状态。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d时α-SMA阳性表达。结论:改良法成功建立大鼠PCO模型,LEC在PCO形成中出现形态和分布上的动态变化。其将为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CO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提供合适研究载体。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大鼠 晶状体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脉络缺损家系进行ABCB6基因的突变筛查,明确致病基因。方法:近来有报道ABCB6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脉络缺损,我们搜集了一个中国汉族先天性脉络缺损家系,采集家系成员及一百位正常对照人群的静脉血5mL,使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对ABCB6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该家系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突变(c.1380c〉a),该突变在家系中与疾病表型共分离,并且在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扩大了ABCB6基因的突变谱,进一步确认了该基因在眼组织缺损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眼组织缺损 ABCB6基因 错义突变 眼球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无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眼无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及晶状体摘出术后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体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眼视力为手动~0.2(logMAR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2~1.0(logMAR0.46±0.59)。手术后1,3,12mo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493.8,2270.3,2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无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体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体切除眼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结论:无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出评价。

  • 标签: 无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 虹膜固定人工晶状体
  • 简介:该手术适用于早期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的诊断主要靠典型病史,其中发作期听力改变的波动性最有意义。听力波动范围在0~50dB说明病变基本上是可逆的。口服甘油或应用速尿灵等其它渗透性利尿可改善听力(试验阳性),表明内耳有积水存在,进行内淋巴手术,可能效果较好。但是,听力无变化(试验阴性)不能否定诊断或怀疑手术的必要性。通常选择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控制的患者列

  • 标签: 肉淋巴囊手术 手术方法 适应症 引流术
  • 简介:我科采用泪鼻腔开放术开放泪,使之与鼻腔相通,建立鼻内引流通道治疗合并萎缩性鼻炎、泪狭小的慢性泪炎共13例(13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慢性泪炎患者13例(13眼),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26~43岁,平均(32.0±0.5)岁。合并萎缩性鼻炎者4例(4眼),小泪者6例(6眼),合并萎缩性鼻炎和小泪者3例(3眼)。

  • 标签: 泪囊鼻腔开放术 慢性泪囊炎 治疗 萎缩性鼻炎 病例 引流通道
  • 简介:目的:探讨脉络厚度和特发性黄斑前(idiopathic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IME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12期间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48例48眼,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的右眼进行对照,比较IMEM组患眼、健眼及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脉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水平,随访观察术后IMEM患者患眼及健眼SFCT水平变化,并分析术后脉络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前IMEM组患眼SFCT(362.22~40.75m)明显较对侧健眼(410.56~38.45m)及对照组右眼(420.73~39.63m)低,且对侧健眼较对照组右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EM组患者术后1wk患眼和健眼SFC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SFCT均显著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SFCT值趋于稳定,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SFCT值患者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CT值>380m组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明显较<320m组和320~380m组高,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分析,IMEM患者术后脉络厚度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存在正相关性(r=0.629,P<0.05)。结论:脉络变薄可能是IMEM的重要诱因,且术前脉络厚度对术后视力恢复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脉络膜厚度 关系
  • 简介:我科对53例(65侧)慢性泪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鼻腔开放术,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收治慢性泪炎患者共53例(65侧),其中男性8例(9侧),女性45例(56侧);年龄29~78岁,平均(53±4)岁,其中12例(14侧)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病程9个月至20年。单眼发病41例,双眼12例。单眼并发脓肿形成者5例,6例为传统手术后复发者。

  • 标签: 泪囊鼻腔开放术 慢性泪囊炎 鼻内镜下 治疗 手术后复发 疗效满意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造口术治疗慢性泪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78眼)慢性泪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造口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78眼中治愈69眼,好转8眼.无效1眼,有效率为98.72%。结论鼻内窥镜行鼻腔泪造口术可有效治疗慢性泪炎。

  • 标签: 鼻内窥镜 鼻腔泪囊造口术 慢性泪囊炎 有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CT泪造影在泪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26眼)慢性泪炎患者进行CT泪造影,并以X-线平片泪造影做对照.结果23例(26眼)中大泪11眼,中泪13眼,小泪2眼.CT泪造影片能清晰显示泪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泪造影对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口术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泪囊造影 其临床应用 CT 鼻腔泪囊造口术 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途径治疗慢性泪炎。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经鼻腔进路,去除部分鼻粘膜、鼻骨,将泪内侧壁切开造孔,从而解决鼻泪管阻塞,治疗泪溢、流脓。结果35例慢性泪炎经该术式全部取得成功。结论腔镜下经鼻泪鼻腔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造孔
  • 简介:患者,男,44岁,住院号242392.患者2001年9月中旬觉右眼视力开始下降,迅速加重,伴有眼痛、头痛,遂来我院,门诊查见右眼上方视网膜脱离,做B超(2001-12516):"右眼鼻上方眼底前探及8.3×13.48mm的高回声,内部挖空及脉络凹陷,鼻下、颞上、鼻上方视网膜脱离光带2~5mm.

  • 标签: 右眼脉络膜转移癌 眼肿瘤 病例报告 诊断 眼底荧光造影
  • 简介:·Descemet’smembranedetachment(DMD)canbeapotentiallyseriouscomplicationofintraocularsurgeryoroculartrauma.Thecauseisnotveryclear.WearetryingtoremindanawarenessofthespectrumofDMDresultingfromtrabeculectomybypresentingacaseofextensiveDMDaftertrabeculectomywhichwassuccessfullyrepaired.

  • 标签: 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 trabecu-lectomy GLAUCOMA CORNEA
  • 简介:目的:探讨舌状截方法在过熟期白内障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0眼过熟期白内障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舌状截方法,术后观察及随访其疗效。结果: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恢复情况:术后1d,0.1以下85眼(22.4%),0.1-0.3者162眼(42.6%),0.4-0.6者87眼(22.9%),0.6以上者46眼(12.1%)。术后1mo0.1以下33眼(8.7%),0.1-0.3者152眼(40.0%),0.4-0.6者117眼(30.8%),0.6以上者78眼(20.5%)。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悬韧带断离16眼(4.2%),后破裂25眼(6.6%),角膜水肿53眼(13.9%),人工晶状体偏位12眼(3.2%)。结论:舌状截方法容易掌握,手术的安全性更好,更适合在援非过熟期白内障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舌状截囊
  • 简介:鼻腔吻合术"工"字型吻合法[1]是治疗慢性泪炎的常用方法,但它对泪已有纤维改变且与周围组织粘连以及泪较小者的手术效果较差.我科自1996年以来,用Kasper法[2]即不缝合黏膜瓣法,手术治疗慢性泪炎患者1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 标签: Kasper法 手术治疗 慢性泪囊炎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