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该手术适用于早期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的诊断主要靠典型病史,其中发作期听力改变的波动性最有意义。听力波动范围在0~50dB说明病变基本上是可逆的。口服甘油或应用速尿灵等其它渗透性利尿剂可改善听力(试验阳性),表明内耳有积水存在,进行内淋巴囊手术,可能效果较好。但是,听力无变化(试验阴性)不能否定诊断或怀疑手术的必要性。通常选择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控制的患者列

  • 标签: 肉淋巴囊手术 手术方法 适应症 引流术
  • 简介:前哨淋巴结(SLN)是否转移能够反映和预测整个淋巴引流区域的肿瘤转移情况,它与肿瘤的诊治和预后密切相关。SLN活检(SLNB)是临床上确定SLN是否转移最准确的方法,而SLNB成功的关键是定位SLN。目前用于定位SLN的方法主要有蓝染料示踪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蓝染料联合放射性核素示踪法、间接淋巴造影法、近红外荧光成像法和光声成像法等。本文就SLN的定位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哨淋巴结定位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SLNB 淋巴引流区 定位方法 蓝染料
  • 简介:【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氨碘肽注射英文名称:AmiotideInfection汉语拼音:AndiantaiZhusheye【成份】本品有效成份为有机碘和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本品辅料为:聚山梨酯-80。

  • 标签: 谷氨酸 有机碘 注射液 多肽 聚山梨酯-80 有效成份
  • 简介:目的探讨喉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专利兰(PatentblueVdye),对31例颈淋巴结N0的喉癌患者进行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研究,且对术中前哨淋巴结及颈清扫术切除淋巴结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对比,观察前哨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值.结果3l例中21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67.7%,前哨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值为95.2%.结论喉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和活检技术切实可行,且前哨淋巴结检测能够准确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状况.

  • 标签: 喉癌 前哨淋巴结 颈淋巴结清扫术 定位 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1年12月住院治疗的27例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23例行颈清扫术,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144例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结果微小型与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2/23(52.2%)、108/144(75.0%),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9.7%、37.8%;Ⅵ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23(39.1%)、43/58(74.1%),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58.4%;Ⅰ-Ⅴ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1/23(47.8%)、93/144(64.6%),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5.2%、34.9%,三者统计学均有显著性意义.10例临床颈部N0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例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比非微小型低,以颈静脉链为常见部位,其次是气管食管沟.对一个确诊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都应行颈清扫术.

  • 标签: 临床研究 甲状腺 微小癌 乳头状 淋巴结转移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玻璃酸钠眼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角膜异物患者共1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角膜剔除术后观察组使用玻璃酸钠眼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滴眼,对照组使用盐酸左眼氟沙星眼滴眼,观察两组在治疗后一周角膜恢复情况。结果治疗一周后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能加快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的愈合。

  • 标签: 角膜异物 角膜修复 玻璃酸钠
  • 简介:目的提高对蝶窦病变症状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对鼻镜手术治疗该病优越性的认识.方法分析15例蝶窦病变的临床表现及镜手术的效果.结果蝶窦霉菌4例,囊肿3例,炎症5例,均1次治愈.蝶窦乳头状瘤1例,随访中;蝶窦自发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因行鼻镜微创手术避免了死亡;蝶窦、后组筛窦低分化鳞癌在鼻镜下获得精确取检确诊.结论蝶窦病变经CT和MRI等高清晰度的影像学检查可获明确诊断,鼻镜手术对蝶窦病变治疗有其优越性.

  • 标签: 鼻内镜 蝶窦病变 诊断 治疗 鳞癌
  • 简介:患者,女,46岁,藏族,1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模糊,眼球突出,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未予重视。患者曾于1a前来我院门诊就诊,行CT检查示左眼眶肿瘤,遂收住入院,入院后发现“肺结核”,故未行手术。患者“肺结核”经治疗痊愈后,续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入院检查:

  • 标签: 眶内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眼眶内肿瘤 视物模糊 眼球突出 门诊就诊
  • 简介:<正>患男,10岁,学生。因从高树摔下致左眼出血疼痛4小时于1996年12月19日晚8时收入我科。体检:T37.3℃,P83次/分,R20次/分,BP14/11kPa,神清合作,心肺无异常。眼科情况:VOD1.5,VOL1.5,右眼正常,左眼下睑正中全层撕向

  • 标签: 异物 眶隔 眶脂肪 眼出血 下睑 神清
  • 简介:患儿,女1岁10个月.因鼻塞、双眼球突出2月余伴皮疹半个月而就诊,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鼻塞,在当地诊断为"急性鼻炎"给"呋麻"滴鼻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并发现双眼睑浮肿,眼球逐渐突出,近半月来患儿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红色或紫色皮疹,鼻塞及突眼更为明显.

  • 标签: T细胞性淋巴瘤 皮下 炎性 脂膜 眼睑浮肿 双眼球突出
  • 简介:<正>眼眶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罕见,而与鼻外伤相关的NHL临床少有报告。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如下。患者,男性,14岁。因鼻外伤后右眦部肿胀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因打球致鼻部受伤,当时鼻腔少量出血、疼痛甚剧自行作简单止血处理。1周后因鼻部肿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鼻骨骨折",行

  • 标签: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 鼻外伤 眼眶 鼻骨骨折 肿胀
  • 简介:受内分泌学家采用酒精介入疗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囊肿的启发,我们采用穿刺抽注入无水酒精的方法治疗耳廓假囊肿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31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35岁。35例为单耳,3例为双耳。囊肿均位于耳廓外侧面三角窝、舟状窝内。34例为初诊,4例为曾行过单纯穿刺抽后复发。34例抽出淡黄色清亮液体,4例复发者抽出暗红色液体。囊肿最大者约1.5cm×2.0cm×2.0cm,最小

  • 标签: 穿刺抽液 无水酒精 耳廓假囊肿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无菌空气填充和C_3F_8填充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界膜瓣(ILMF)覆盖术中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14-01/2017-06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MH患者,行PPV联合黄斑区ILMF翻转覆盖黄斑裂孔术,根据术中是否行C_3F_8填充,分为球空气填充组(A组112眼)和球C_3F_8填充组(B组63眼),比较两组术后高眼压发生情况、黄斑裂孔闭合率、术后1、3mo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结构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1、3mo时,较术前BCVA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1mo时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时,A组BCVA较B组恢复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7.5%,B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EZ)缺损直径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3mo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9.5%,而A组无术后高眼压情况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V联合ILMF覆盖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可减少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在该手术中可以代替C_3F_8填充。

  • 标签: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瓣 C_3F_8 无菌空气填充
  • 简介:<正>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是一种常见的多因性视网膜血管病。治疗难度较大,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全身性血管病,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粘度等,也是致盲率较高的一类视网膜病变。本文应用灵光注射联合复方丹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4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复方丹参 注射液 血塞通 动脉硬化 治疗时间
  • 简介:目的通过对照法评价观察氨碘肽注射(舒视明)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氨碘肽注射组肌肉注射治疗玻璃体混浊158例(169例只眼)普罗碘胺注射肌肉注射治疗玻璃体混浊113例(126只眼)均为qd注射30d为一疗程,各二疗程。结果氨碘肽注射组总有效率67.5%,普罗碘胺注射组总有效率41.3%。结论氨碘肽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效果主要依赖于该药的主要成分1来源于猪眼睛2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天氡胺酸,赖氨酸等十多种基本非常接近人眼需要的氨基酸,起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效的促进玻璃体混浊吸收,组织修复有效提高眼的光学通路,改善有限视力.

  • 标签: 氨碘肽 普罗碘胺 有效 依赖
  • 简介:目的:用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Acid-Schiff,PAS)染色法比较4%多聚甲醛固定、4%戊二醛固定和Davidson固定固定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筛选最佳眼球固定和固定时间。方法:取正常豚鼠眼球分6组,每组5只,I组眼球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固定24h、域组眼球放入4%戊二醛固定固定24h;Ⅲ~V组眼球放入Davidson固定分别固定3、6、24h;遇组眼球在Davidson固定中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中再固定48h。常规制片、PAS染色、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对组织的固定效果。结果:Davidson固定固定3h的固定效果最为理想,Davidson固定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再固定48h的固定效果与Davidson固定固定3h的固定效果接近,这两组固定固定的眼球切片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结论:Davidson固定对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固定,豚鼠眼球用Davidson固定固定后,可将其转移到中性甲醛中长期保存,其固定效果不受影响。

  • 标签: 固定液 眼球 PAS染色 Davidson固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