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在 PICC术后淋巴渗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 2例 PICC术后淋巴渗漏患者,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各 1人。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利用透明敷料覆盖甲组患者穿刺部位,利用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覆盖乙组患者穿刺部位,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乙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在 PICC术后淋巴渗漏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的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PICC 淋巴液渗漏 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在肿瘤患者经MST(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后出现淋巴渗漏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MST行PICC置管后发生淋巴渗漏的50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穿刺口给予藻酸盐敷料覆盖,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无菌纱块处理,均贴3M透明敷料,上面常规无菌纱块对折两次弹力绷带缠绕加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消退时间,住院期间导管维护费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改良组较传统组降低了淋巴渗漏消退时间,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适用临床,解决临床护理疑难问题。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肿瘤患者   塞丁格技术 淋巴液渗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囊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 2011 年 6 月 ~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5 例淋巴囊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由 CT 检查、 MRI 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淋巴囊肿瘤组织位于颞骨岩部和桥小脑角,周围骨质呈虫蚀状破坏,并侵及颈静脉球,累及面神经管及外耳道骨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淋巴囊肿瘤细胞结构呈乳头状囊状,覆有单层立方 - 柱状上皮,间质中血管丰富。免疫表型阳性: CK 、 CK5/6 、 EMA ,其中 GFAP 阳性和 CK5/6 及 CD56 阳性各 2 例;阴性: TG 、 S-100 以及 NSE 。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的重要的参考,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内淋巴囊肿瘤 病理特点 影像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延髓原发淋巴瘤的非典型影像表现复习、归纳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特征,提升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认识,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2021年01月14日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延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临床症状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除了延髓区域受累外无其他脏器受累,其他部位无淋巴结肿大,无化疗及免疫缺陷等病史。MRI见延髓左后背侧见斑块影,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T2FLAIR显示较明显,呈稍高信号,累及局部发出的舌下神经,相邻近端增粗,信号改变与瘤区相仿,弥散不受限,增强呈明显强化,瘤周未见水肿带,占位效应不重,MRS提示:脑干左侧旁占位性病变实质部分多体素波谱显示中心区:Cho明显增高,NAA及Cr峰减低,Cho/Cr峰值比=4.27,Cho/NAA峰值=3.7,Cr峰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鼻镜术后应用臭氧(臭氧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 140例鼻镜手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 70例,对照组 70例,治疗组应用臭氧冲洗鼻腔。对照组应用等渗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分析两组冲洗液对术腔上皮化时间、术腔粘连、治愈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术腔上皮化时间、鼻腔粘连、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臭氧冲洗鼻腔能促进术腔上皮化时间,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鼻内镜, 臭氧液,鼻腔冲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历年来收治的10例原发性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颅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较低,较易误诊,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10例患者中经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确诊6例,1例患者开颅手术活检,3例患者开颅病灶切除术后病理确诊。10例患者中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单纯放疗2例,生存期9~33个月;单纯化疗2例,生存期6~36个月;放疗联合化疗2例,生存期10~43个月。结论原发性颅恶性淋巴瘤系临床少见颅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早期确诊率低,病理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化疗、放疗联合化疗为主,整体来讲,临床治疗预后差。

  • 标签: 颅内恶性淋巴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镜诊断。方法:选取38例2020年5月到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其次,可出现腹部饱胀、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经镜检查,有浸润型、溃疡型和糜烂型,各有16、12、10例,在临床诊断中,因其病理学特征及镜检查结果常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需行病理学检查或免疫组化进一步诊断。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临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在诊断及治疗过程当中,要综合临床表现、镜检查、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等提高其诊断率。

  • 标签: []原发性胃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内镜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gnantlynphoma,PGML)是常见的胃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下表现形态多样,确诊和分型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如临床医师及镜医师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镜下表现认识不足,电子胃镜检查时不积极活检或活检取材浅,不易获得有价值的病变组织,无法确定诊断,本文通过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和镜特征,进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消化内科2014年01月—2017年02月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镜特征。结果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11例CT均存在胃壁不规则增厚改变,6例CA125升高,镜下表现符合溃疡型7例,隆起型3例,黏膜粗大型2例,病变镜诊断率为0%,但均取病理活检,病理诊断率为100%,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来源淋巴瘤,治疗效果观察存在并发症接受手术及术后规范化疗患者、规范化疗无明显并发症患者均存活,一般情况良好,化疗方案均为COPD方案。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表现形态多样,但多具有特征性影像学、实验室改变,同时积极取活检,可提高诊断率,COPD方案为主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内镜特征,诊断率,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气道痰栓和痰滞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1例患者气道痰栓和痰滞留典型MSCT影像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后清晰显示气道痰栓和痰滞留部位、形态、范围和并发症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明确诊断气道痰栓和痰滞留,有利于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 标签: 痰栓 痰液滞留 多层螺旋CT
  • 简介: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是常见的胃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胃癌以外胃恶性肿瘤的70%~80%[1]。近年来有发病率逐渐升高趋势[2]。PGML缺乏特异性,活检组织学确诊率低,易漏诊或误诊为腺癌。本次研究总结了53例PGML患者的镜及病理学特点,旨在提高镜医师对胃淋巴瘤的认识。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胃淋巴瘤 内镜表现 病理学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痰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喉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在随机选取6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痰炎症因子以及红细胞免疫的水平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对比不同程度的小儿喉炎患者的以上指标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CD4+以及CD3+均比对照组低,而只有CD8+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免疫中的DTER、FEER、ATER以及ETER均比对照组低,但在FEIR方面则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观察组在痰炎症因子水平方面要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在上述指标的水平方面,小儿喉炎不同程度患者均表现出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小儿喉炎患者在综合免疫方面表现较差,并且痰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较高,在临床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小儿喉炎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 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 红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4%中性甲醛及Bouin两种固定对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的淋巴结石蜡病理切片质量的影响,优选适用淋巴结制片的固定。  方法 选择4%中性甲醛及Bouin两种固定,对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的淋巴结进行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比观察其染色效果。  结果 4%中性甲醛及Bouin两种固定对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的淋巴结石蜡病理切片质量存在影响,4%中性甲醛固定的切片偏厚、易碎、不完整、有大空洞,组织结构欠清晰,染色对比不良;Bouin固定的切片完整易切、平整不脱片、薄厚适中,组织结构较清晰,层次分明。结论 Bouin固定的有大量脂肪组织的淋巴结切片顺利,着色良好,不引起收缩、空洞及过度硬脆。

  • 标签: Bouin液  4%中性甲醛 固定液 脂肪组织  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淋巴结放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2021.5—2022.5之间于本院收治的54例行内象限和乳晕正中位置乳腺癌手术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淋巴结放射治疗为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更低(P< 0.05);观察组生存率更高(P< 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具有长期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内乳淋巴结 放射治疗 有效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骨科肢体肿胀患者实施肌效贴布联合徒手淋巴水肿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双盲分组法将本院骨科2022年2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肢体肿胀患者55例分成两组,其中A组27例患者实施单纯肌效贴布治疗,B组28例患者加用徒手淋巴水肿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肿胀程度评分、疼痛评分、肿胀改善时间及治疗优良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徒手淋巴水肿引流联合肌效贴布治疗骨科肢体肿胀的效果显著,减轻患者症状和疼痛程度,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肌内效贴布 徒手淋巴水肿引流 骨科肢体肿胀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到本院治疗淋巴瘤患者共6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生存期。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淋巴瘤 肿瘤标志物 生存期
  • 简介:目的研究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表现。结果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13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8个,基底节区4个,右侧背侧丘脑及基底节区1个。8例病变均表现为局灶性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7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6例瘤周重度水肿,2例瘤周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较为罕见,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颅PCNSL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慢性附睾炎时采用丹参注射精索注射的方式的疗效。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2例慢性附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到院进行治疗的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1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实验组采用丹参注射精索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最后一次注射后一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一个月发现,实验组患者疗效评分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附睾炎时,采用丹参注射精索注射的方式取得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缩小附睾硬结,患者不适症状减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慢性附睾炎 丹参注射液 精索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