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损伤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01月~2015年01月收治46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采取保守治疗骨盆复位及固定手术方法;伴有后尿道损伤者,采取保守治疗、尿道会师牵引手术或延期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手术治疗。结果46骨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好,骨盆稳定,功能恢复良好。伴后尿道损伤患者中有3例采用保守治疗,28例采用尿道会师牵引手术,术后3例出现尿道狭窄,9例采用延期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手术,术后有2例出现尿道狭窄。结论不同类型骨盆骨折采用治疗方法不同;伴有后尿道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尿道会师牵引手术联合气囊导尿管牵引治疗效果满意,并能明显降低延期腔内治疗手术难度;采用延期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手术有更高疗效,更适宜尿道损伤后复杂性尿道狭窄治疗骨盆复位及固定更能帮助断裂尿道复位与固定,提高尿道会师术效果。

  • 标签: 骨盆骨折 后尿道损伤 尿道会师牵引手术 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和死亡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92例诊断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急救措施分为对照组(n=46)和呼吸机组(n=46),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呼吸机组在对照组基础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率和死亡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压(HR)、pH、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指标较治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呼吸机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呼吸机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65.22%,P〈0.05;呼吸机组包括46例患者,死亡为0,对照组组患者死亡为8.69%,呼吸机组患者死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过程中联合应用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红光治疗混合痔术后留置导尿发生影响。方法将1278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患者653例,女患者6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红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因尿潴留实施留置导尿情况。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术后因尿潴留行留置导尿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红光治疗可明显降低混合痔留置导尿发生,有效提高自行排尿成功率,降低留置导尿,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混合痔术后 护理干预 红光治疗 留置导尿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6月一2015年1月收治、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20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后腹腔镜是治疗桌些泌尿外科痰病有效连径,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可帮助病人平稳度过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后腹腔镜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糜烂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LEEP刀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力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术后并发症6.56%明显低于对照组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LEEP刀手术 宫颈糜烂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性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同时施以延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1年后生活质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提升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动脉溶栓术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支架取栓、动脉溶栓术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手术配合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7例患者闭塞血管再通,1例发生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无一例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医护配合,是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成功保障。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溶栓 取栓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在模拟教室环境下行混响时间处理过单音节词言语识别测试,探讨最佳混响时间范围,为教室声学环境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音频编辑软件将5张单音节词表混响时间依次设为0.5、0.9、1.3、1.7和2.1s,在隔声室内-5dBHL信噪比条件下模拟教室环境,20名健听青年行5张词表言语识别测试,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混响时间为1.3s时言语识别最大;经组间比较,最佳混响时间范围是0.9~1.3s。结论应关注教室混响时间设计与汉语普通话言语识别的关系。

  • 标签: 混响时间 单音节 言语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及护理配合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在我院就诊实施鼻内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控制性降压并配合良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视野质量评分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缩短,手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实验质量评分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Ⅰ级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护理配合控制性降压,能有效缩短鼻内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使患者受益。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控制性降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46例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手术护理重点。方法2005年12月~2013年10月利用DBS术治疗帕金森患者346例PD患者植入427侧DBS装置。通过手术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手术中严格执行timeout、无菌技术,做好物品清点及体位防护,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因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手术中应经常呼唤病人与并其交谈了解心理需要,做好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手术进展,手术进行中手术间应播放舒缓音乐,缓解患者紧张心理,使患者能很好配合治疗。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切口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康复指导,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神经刺激器注意事项和电池保养。结果通过手术前、中、后优质、全面的围手术护理,无一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及压疮。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和手术经历,对于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本组患者经过丘脑底核电刺激术治疗后,术后震颤、僵直、行动迟缓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通过细致、完善手术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丘脑底核 刺激 帕金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颌面创伤骨折临床治疗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92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固定手术疗法,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愈合结果。结果一共有78例患者口腔颌面创伤愈合,其中小于25岁患者愈合为93.75%,25岁-60岁之间患者愈合为88.89%,大于60岁患者愈合为53.33%,其中大于60岁患者愈合明显低于小于60岁患者愈合,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法后,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使得患者更快、更好恢复正常口腔颌面功能以及面部外形。

  • 标签: 口腔颌面 创伤 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经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30例。平均在3天之内行栓塞治疗。结果29例栓塞成功,1例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1例栓塞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7例栓塞术后梗阻性脑积水,术后动脉瘤再破裂出血1例,余病例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21例,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及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效果 GDC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应用及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110例门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3.45±1.10)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7.00±3.20)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患者采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管理后,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门诊护理 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探讨优质护理服务队骨折病人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210例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105例患者,对比组患者通过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比组患者基础,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94.28%。对比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88.57%,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骨折愈合能力以及功能恢复能力,具有非常高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传统护理 护理效果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嗓音训练治疗功能性嗓音障碍疗效。方法30例诊断为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进行嗓音治疗(嗓音卫生教育、改善呼吸及增强共鸣),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30例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接受训练后嗓音障碍指数值(VoiceHandicapIndex,VHI)由67.8±10.1分降至30.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功能、生理和情感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PhonationTime,MPT)由9.2±2.6秒延长至13.5±3.1秒,基频微扰由0.59%±0.07%降至0.42%±0.05%,振幅微扰由2.23±0.45降至1.78±0.27,噪谐比由0.185±0.088降至0.142±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训练能够降低嗓音障碍程度,改善嗓音质量,同时恢复患者交流和情感功能,增强与他人交流信心。

  • 标签: 功能性嗓音障碍 嗓音治疗 嗓音障碍指数
  • 简介:目的:本研究探讨学语初期听障儿童听觉年龄与接受听觉口语法治疗时间语言发展影响。方法选取台湾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听障个案18名,听觉年龄为8~16个月,以华语婴幼儿沟通发展量表婴儿版测验其语言能力,与相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常模成绩进行比较,预测分析听觉年龄和听觉口语法治疗时间语言测验成绩影响。结果听障儿童词汇理解与相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没有差异(P〉0.05),词汇表达显著落后于相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听障儿童早期及晚期手势沟通能力比相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表现优异。此外,听障儿童听觉年龄及康复时间亦能有效预测其词汇理解及晚期手势沟通表现。结论学语初期听障儿童接受与健听儿童相同时间听觉和语言刺激,其词汇理解发展速度与健听儿童无差异。听障儿童早期及晚期手势沟通能力皆优于健听儿童,且词汇理解和晚期手势沟通表现随听觉口语法治疗时间增加而上升,表明听觉口语法治疗在听障儿童学语初期效果首先反映在词汇理解和晚期沟通手势

  • 标签: 听障儿童 听觉口语法 听觉年龄 语言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2月78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者护理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舒适护理患者有并发症和后遗症17例,而常规护理患者有26例,舒适护理患者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降低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舒适护理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方法对头颈部放疗116例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Ⅲ、Ⅳ级皮肤损伤程度反应分别为55.2%、37.9%、6.9%、0和20.7%、48.3%、27.6%、3.4%;观察组放疗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比亚芬能有效降低头颈部放疗病人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比亚芬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耳后注射与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这两种治疗方法突发性聋疗效,为临床选择突发性聋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突发性聋患者26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耳后注射组(135例)及鼓室内注射组(133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水平、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痊愈为57.04%(77/135),远高于鼓室内注射组痊愈39.10%(5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2.96%(112/135),鼓室内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9.70%(106/1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平均治疗时间、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耳后注射组病情复发、有耳鸣及耳堵塞感患者比例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疗程短、疗效好,创伤及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后注射 鼓室内注射 突发性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