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多项用来评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对前列腺癌死亡影响的试验结果存在冲突。研究者旨在通过对欧洲前列腺癌筛查随机研究额外增加随访2年,更新前列腺癌的死亡。方法这项研究入组了182160名50—74岁的男性,其中有一个预先确定的核心年龄组(即包括162388名55~69岁的男性)。该试验在8个欧洲国家进行。随机分为筛查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筛查组的男性提供PSA的检测,而不向对照组的男性提供这种筛查。主要研究目标为检测前列腺癌所致死亡

  • 标签: 前列腺癌 癌筛查 死亡率 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随机研究
  • 简介:背景欧洲每年约有35万男性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及放疗,手术意味着前列腺将被彻底切除,其可能带来阳痿和尿失禁等副作用;而放疗则以高能量的辐射照射肿瘤来抑制癌细胞和肿瘤的生长,其可能损伤周边器官。瑞典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观察性研究,对比手术治疗和放疗对生存的影响。

  • 标签: 前列腺癌 放疗 癌切除术 死亡率 根治性 疗效
  • 简介:目的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radicallaparoscopicdistalgastrectomy,LG)+D2淋巴结清扫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对比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对象和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1056例临床分期为T(2-4a)N0-3M0的胃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清扫组(LG组)(n=528)和开腹远端胃切除术(opengastrectomy,OG)+D2淋巴清扫组(OG组)(n=528)。共有15位来自中国14个研究中心的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参与此次研究。根据意向性治疗分析原则比较LG组(n=519)和OG组(n=520)手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发生死亡。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方法。结果LG组和OG组患者的D2淋巴结清扫术的合格相似(99.4%vs.99.6%;P=0.845)。术后并发症发生在LG组为15.2%,OG组为12.9%,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相差2.3%,95%CI:-1.9-6.6,P=0.285)。死亡在LG组为0.4%,而OG组无一例死亡(相差0.4%,95%CI:-0.4-1.4,P=0.249)。两组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布相似(P=0.314)。结论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可以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上安全开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

  • 标签: D2 胃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GASTRECTOMY 淋巴清扫 远端胃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手术方式和手术持续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276例患者资料,男140例,女136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3.3岁。按照手术方式及手术持续时间不同分组,其中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100例,B组(骨折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98例,C组(人工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型)78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3组:X组(手术时间〈60min)140例,Y组(手术时间60~120min)90例,Z组(手术时间〉120min)46例。分别比较手术方式(A、B、C)3组及手术持续时间(X、Y、Z)3组术后DVT的发生。结果在不同手术方式上,A组100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2%;B组98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2.04%;C组78例中9例发生DVT,发生11.54%;C组DVT的发生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12)。在手术持续时间上,X组140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1.4%;Y组90例3例发生DVT,发生3.3%;Z组46例中8例发生DVT,发生17.4%;Z组DVT的发生高于X组和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较大创伤手术方式比较小创伤手术方式增加术后DVT的发生,手术持续时间超过120min明显增加了术后DVT的发生,术后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天1次不能完全避免DVT的形成,应重视术后DVT的综合预防及筛查。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静脉血栓形成 外科手术 手术时间
  • 简介:胃癌的发病死亡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列。胃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常因压迫胆管而引起严重并发症,放疗虽然可以改善症状,但因肝门部周围组织的结构特殊而使常规放疗的副作用大,患者往往不能耐受。脉冲式低剂量放射治疗(PLDR)可以在不伤害邻近正常组织器官的同时达到病灶区有效治疗的目的。

  • 标签: 胃癌 肝门部淋巴结转移 脉冲式低剂量率放疗
  • 简介:图像引导的组织间持续低剂量近距离治疗是经典放射治疗在现代跨学科的发展。该技术在给予靶区高剂量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在头颈恶性肿瘤中,尤其是口底、面部、鼻旁窦、鼻咽、口咽部的肿瘤中应用广泛;复发的头颈部肿瘤及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也是其适应证。依据治疗的目的不同,图像引导的组织间持续低剂量近距离治疗可分为:根治性治疗、辅助性治疗、围手术期补充治疗及姑息治疗。

  • 标签: 持续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 头颈部恶性肿瘤 应用 优势
  • 简介:97年4月我患上膀胱癌,时已近中晚期.当时有如晴天霹雳不知所措,几乎把我击垮.后在老伴、同志和朋友的帮助鼓励下,我才有勇气面对.自问不烟不酒,体健多动感冒亦少沾,怎会得癌呢?那年我虽已65岁,但仍精力充沛地工作着.

  • 标签: 死亡 膀胱癌 中晚期 感冒 精力 勇气
  • 简介:目的分析1983~1997年磁县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方法死亡资料来自磁县肿瘤登记处,采用ICD-9编码,EPI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983~1997年,男性恶性肿瘤平均死亡223.71/10万,女性142.69/10万.1983~1987年,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三位均是食管癌、胃癌和肺癌,分别占肿瘤死亡总数的84.1%和77.2%;1988~1997年男女死亡位次变化为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分别占肿瘤死亡总数的80.9%和75.2%.男性食管癌死亡和中调下降16.2%和20.8%,女性下降3.7%和10.3%,男性肝癌死亡和中调上升26.0%和22.9%,女性上升16.8%和15.0%;女性宫颈癌死亡和中调分别下降54.17%和56.47%,乳腺癌和直肠癌、结肠癌和肛门癌上升.结论食管癌和胃癌仍是磁县主要死亡的恶性肿瘤,但男女食管癌死亡和中调下降,上升最显著的是男女肝癌,下降最显著的是宫颈癌.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亡率 登记
  • 简介:药物能治疗疾病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如果说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也能治病,却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的。可我有亲身体会,好书不仅能让人心情豁然开朗,神清气失,更有的好书能改变你看问题的角度,帮你领悟生命,舒展身心。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发现,人的情感对植物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影响,而植物神经系统在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血压水平到释放胰岛素的数量,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调节着免疫细胞。而且我们的免疫系统还会学习,大脑给免疫系统传递信息,免疫系统也会与大脑进行交流。今年我刊开设这个栏目,将陆续给大家介绍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书,也欢迎爱书的读者踊跃来稿,将您看到的好书推荐给病友们,让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 标签: 《穿越死亡》 情感 植物神经系统 调节作用 胰岛素 神经递质
  • 简介:由于脑肿瘤生物学特性及血脑屏障的存在,脑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建立了越来越多的脑肿瘤动物模型,因此对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也了解得越来越多,为临床治疗脑肿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建立的脑肿瘤动物模型主要有:化学物质诱导模型,病毒诱导模型,移植模型(同种移模型、异种移植模型),基因模型(转基因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基因突变模型),这些模型在临床治疗脑肿瘤上发挥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各种模型都有它的优缺点,因此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脑肿瘤 动物模型 化学物质诱导模型 移植模型 转基因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不同剂量脑照射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用60^Co作10Gy,30Gy单次照射大鼠脑,利用自发活动实验、Morris水迷官分别对照射后7d、1mo和6mo的大鼠神经行为进行测定。结果照射7d后,大鼠自发活动减少,30Gy组少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照射1mo和6mo后,大鼠自发活动增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延长,30Gy组高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才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照射后引起神经行为改变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有关,自发活动改变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神经行为 大鼠剂量
  • 简介:20年前,社会上流传一句顺口溜,“10个癌症9个埋,剩下1个不是癌”。大家曾对癌症充满悲观必死的观念,面临癌症,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所以得癌的人,均是六神无主,几乎全把癌症诊断当成死神的请柬,把癌症的治疗看作是走向鬼门关的过程。那时没有“癌症康复”这个词,癌症既然必死,何谈康复?即使生存下来的病人也叫幸存者,是侥幸活下来的人。曾几何时,虽然癌症的发病在增加,

  • 标签: 癌症康复 生存率 顺口溜 幸存者 发病率
  • 简介:胰腺癌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起病隐袭,多数患者发病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5-氟尿嘧啶是胰腺癌姑息化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根据生化调变理论[1],我科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低剂量顺铂(DDP)、亚叶酸钙(CF)的方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低剂量 FP疗法 晚期胰腺癌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宽度的多叶准直器(MLC)对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学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IMRT同步化疗的Ⅳ期肺癌患者20例,采用Pinnacle~3V9.2计划系统分别选择配置5mmMLC的SiemensArtiste加速器和配置10mmMLC的VarianCX型加速器进行IMRT设计。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以及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直方图的指标差异。结果配置5mmMLC的SiemensArtiste加速器计划的靶区CI为0.88±0.02,优于配置10mmMLC的VarianCX型加速器计划的0.8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mmMLC和10mmMLC计划靶区的HI分别为1.06±0.01和1.06±0.01,最大剂量分别为(64.54±6.10)Gy和(64.59±6.00)Gy,最小剂量分别为(51.60±5.94)Gy和(51.29±5.66)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的危及器官包括肺V_5、肺V_(20)、肺平均剂量、心脏平均剂量、脊髓最大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配置5mm叶片宽度的SiemensArtiste加速器在完成肺癌IMRT计划中能更好地提高靶区适形度。

  • 标签: 肺癌 多叶准直器(MLC) 叶片宽度 调强放射治疗
  • 简介: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对于一名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死亡更是笼罩在心灵上空的一朵雨云,随时可能降临却又无法躲闪。作为一名医生,是患者临终前最后的见证者和帮助者,有责任帮助患者度过骄阳下的最后一站。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死亡教育 临终关怀 临终前
  • 简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也是肿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没有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的治疗预后很好;而一旦发生了转移,患者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彻底治愈肿瘤的机会。因此,肿瘤转移是肿瘤临床治疗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 标签: 肿瘤转移 模型 恶性肿瘤 肿瘤患者 治疗预后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各系统肿瘤患者中贫血的发生和程度。方法对2002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肿瘤血液科住院的58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达45.73%,其中Ⅰ、Ⅱ度为68.28%,Ⅲ、Ⅳ为度31.72%。血液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最高为58.67%,泌尿生殖系统为50.00%,消化道肿瘤为46.91%,乳腺癌为41.94%,肺癌为24.59%,其他肿瘤为44.78%。肿瘤患者有贫血症状的为66.42%,采取治疗措施的13.06%,出院有贫血诊断的仅为1.12%。结论肿瘤患者贫血发生高,漏诊高,治疗低,应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贫血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剂量并观察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48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0例,采用6MVX线外照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A组),1次,d,2.0Gy/次,5次/wk,总剂量68—70Gy:超分割放射治疗组(B、C、D、E、F组)在前2/3疗程常规放疗40Gy,后1,3疗程改用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2次/d,每次分别为1.2Cy、1.3Gy、1.4Gy、1.5Gy、1.6Gy,间隔≥6h,5d/wk,总剂量68—70Gy。结果A、B、C、D、E、F组5a生存分别为11.3%、16.3%、25.6%、30.0%、27.5%和26.3%(x^2=0.84、5.10、8.59、6.76、5.91);局部控制分别为30.0%、41.3%、45.0%、47.5%、53.8%和50.0%(x^2=2.21、3.84、5.16、9.27、6.67)。其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气管炎的发生超分割组明显于常规组。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提高了病人的长期生存,单次剂量为1.3Gy-1.5Cy,总剂量为68—70Gy时急性反应病人能耐受,并未增加晚期并发症。

  • 标签: 食管肿瘤 超分割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