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香港大学医学院流感研究中心及公共卫生学院与美国专家的实验研究发现,新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在48小时内的复制速度比10年前的SARS快P100倍.而且对肺部的攻击是全面的,不仅破坏专责呼吸的肺泡细胞.同时破坏具有修复功能的肺泡细胞,令病况急剧转坏,

  • 标签: 冠状病毒 死亡率 SARS病毒 香港大学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肺泡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苷拮抗雷公藤多苷小鼠睾丸病理损伤的量效关系.方法应用雷公藤多苷所致的睾丸生精障碍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淫羊藿苷对小鼠睾丸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3份淫羊藿苷/1份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管壁较厚,细胞层次较宽,各级生精细胞排列较规则,基底面至腔面可见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等各个发育阶段的细胞,细胞增殖旺盛,可见较多分裂期细胞,腔内可见成熟精子,间质稀少,血管丰富,间质细胞发育良好.1份淫羊藿苷/1份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和9份淫羊藿苷/1份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小鼠睾丸病理表现相似,好于模型组,但差于3份淫羊藿苷/1份雷公藤多苷治疗组.结论在淫羊藿苷/雷公藤多苷的1∶1、3∶1、9∶1三种剂量配比中,3∶1配比具有最好的拮抗雷公藤多苷睾丸病理损伤的作用.

  • 标签: 淫羊藿苷 雷公藤多苷 睾丸 病理损伤
  • 简介:探讨宋元时期药物剂量,认为宋元使用的单位剂量名称从传统的铢分两进位制,改为钱两的十进位制。东汉与宋元的剂量换算比例为3∶1。宋元时期的具体量值是1斤合今640克,1两为40克,1钱为4克,1字约合1克。量值已经较东汉增长了两倍,但每服用量却比东汉所用药物剂量明显减小。宋元时期由于使用了煮散的方法,是历史上中药剂量最小时期。现代研究证明,中药煮散的方法仍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药物剂量 宋元时期 东汉时期 煮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在中药药剂用量上不少人推崇"重予某药而获良效"的大剂量用药,且获得满意疗效.作为药剂工作者,本人也承认大剂量用药的必要性,但更坚信小剂量用药的科学性.在此试就小剂量用药的条件和范围谈点浅见,以期与医药界同仁交流探讨.

  • 标签: 中药 中医药疗法 小剂量用药 配伍
  • 简介:中西方文化迥然不同,反映在死亡观上也颇为明显,究其根底乃哲学传统与思辩方式的差异,这与目前沸沸扬扬的“安乐死”观念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笔者在探讨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异同的基础上,对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进行了评判,分析了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其目的皆在对“安乐死”的立法寻求理性支持。

  • 标签: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生与死 死亡 安乐死
  • 简介:笔者对研究《伤寒论》中药物剂量与现代计量单位“克(g)”换算的文献综述如下,以期找到经方现代运用的合理剂量

  • 标签: 伤寒论 剂量 概述
  • 简介:《内经》在医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时间生物医学思想,其基本核心是“天人相应”,理论基础源自于《内经》的子午流注针法,是临床上常用、有效的传统时间针法之一,其取穴的重要依据是时辰的干支,而时辰的干支是根据具体的时间推算出来的,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时间标准来推算时辰,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关键。该文溯本求源,从《内经》中讨论古人关于太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国历史上主要的记时制度来分析古代时辰的制定依据——太阳视运动,认识到应采用真太阳时间作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时间标准,临床中子午流注针法的疗效才能更好的发挥。

  • 标签: 子午流注 内经 真太阳时 平太阳时 记时制度
  • 简介:一般来说,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 标签: 黄金 汤药 机体吸收
  • 简介:模型理论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与经络研究的结合已有相关成果,研究角度各异。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择要梳理模型理论的相关内容,从紧缩论(Deflationaryview)的视角,对理想化模型与虚构模型进行界定与辨析,进而结合经络理论自身特点,试从经络是理想化模型与经络是虚构模型两种角度,探讨以模型理论研究经络的可能性与价值。

  • 标签: 经络研究 模型理论 理想化模型 虚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