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宫颈治疗妊娠宫颈机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7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5例妊娠宫颈机能行阴式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患者均采用McDonald法,手术时间为5~15min。手术顺利,中均无胎膜破裂、出血多等并发症。随访至分娩,足月分娩89例(77.4%),早产13例(11.3%),新生儿存活102例(88.7%),流产13例(11.3%)。结论阴式宫颈治疗宫颈机能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宫颈环扎术 妊娠 宫颈机能不全 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 作者: 石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江苏泗洪医院妇产科,江苏 泗洪223900
  • 简介:目的:探究对于孕期宫颈机能实施经阴道宫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接纳的68例孕期宫颈机能孕妇,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接受保守治疗的孕妇定义为参照组,应用经阴道宫颈的孕妇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34例,比对两组孕妇分娩孕周、胎儿体重、Apgar评分及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孕妇分娩孕周相比于参照组更长,胎儿体重及Apgar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足月产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早产率及流产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宫颈机能采用经阴道宫颈治疗能延长孕周,增加胎儿体重,提高Apgar评分,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孕期;宫颈机能不全
  • 简介:目的评价宫颈加球囊填塞法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3年重庆永川区中医院73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止血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宫颈加球囊填塞法治疗产后出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如"8"字缝合、结扎双侧子宫动脉、子宫填塞纱条等治疗产后出血。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100%、9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0.3min、34.5min)、术后出血量(分别为496.2mL、872.3mL)、术后产褥病率(分别为5.3%、25.7%)、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3.1h、60.5h)、住院时间(分别为6.8d、13.9d)等方面比较,观察组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加球囊填塞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安全有效,能保留子宫等优点,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 标签: 宫颈环扎 球囊填塞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对5例宫颈妊娠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宫颈妊娠病例,讨论其结局及介绍几种保守治疗的方法结果:2例明确诊断者用MTX+米非司酮并辅以中药保守治疗成功;3例误诊者清宫时阴道大量出血,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例行宫颈纱布填塞后均再行MTX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结论B超对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早期确诊药物保守治疗、宫颈妊娠大出血时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避免了子宫切除,保全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 标签: 宫颈妊娠 B超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对16例宫颈妊娠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宫颈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6例患者当中,有14例患者经过1次或者多次应用药物进行治疗加行清宫成功。有2例患者以子宫全切进行治疗。结论:对宫颈妊娠患者应进行早期诊断,同时把握好保守治疗的临床适应证,并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于患者自身健康与保留生育功能都至关重要。

  • 标签: 宫颈妊娠 诊治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LEEP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宫颈疾病的手术指症,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的宫颈疾病患者200例使用LEEP刀治疗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99%,并发症发生率15%,手术平均时间10分钟平均出血量20ml。结论:LEEP刀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微创的治疗宫颈病变的方法。

  • 标签: LEEP术(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LEEP锥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市密云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门诊接受LEEP治疗CIN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后病理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LEEP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占65.5%,术后级别下降者占24%,上升者占10.5%。22例切缘阳性,其中1例为CIN2,20例为CIN3,镜下早期宫颈浸润癌1例。随访的192例中有7例未愈患者,6例CIN3持续存在,1例进展早期浸润宫颈癌,7例中5例切缘阳性,2例切缘阴性,7例均是HPV持续感染。结论LEEP锥切是诊治CIN的理想手段,但对于术后有病变残留、复发的患者应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活检 LEEP锥切术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方法:对2011年本院一例非典型宫颈妊娠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病史、妇科检查,结合B超讨论得出诊断结论。结果显示在罕见疾病诊断方面过分依赖设备检测结果会导致误诊发生,在临床医学诊疗方面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及理论指导意义。结论是在诊治宫颈妊娠等罕见疾病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医疗设备检测的结果起到主要作用,但对某些特殊病例仍须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专科检查等方可避免误诊发生。

  • 标签: 宫颈妊娠 稽留流产 异位妊娠 B超检查
  • 简介:宫颈肌瘤或子宫峡部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位于盆腔深部,使子宫颈延长、子宫变形以及周围器官移位.按其生长部位不同,可使膀胱、输尿管、直肠等器官不同程度地移位.临床表现多为单发,巨大,嵌顿于盆腔,压迫子宫临近脏器,使子宫血管和输尿管解剖变异,宫颈肌瘤的手术方式多以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难度大,中易出血及副损伤.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手术向微创发展,子宫的去留及手术途径的选择成了妇产科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热点.我院于2000年开展宫颈肌瘤阴式剔除6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例宫颈 剔除术 宫颈肌瘤
  • 简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常导致不可控制的大出血,增加切除子宫风险,甚至危及产妇生命。现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凶险性前置胎盘伴穿透性胎盘植入并侵及宫颈2例的成功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女,35岁,足月剖宫产1次,人工流产2次,药流1次(G5P1A3),因“停经32+5周,胎盘植入”于2017年3月1日收入院。彩超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

  • 标签: 胎盘植入 凶险性前置胎盘 球囊阻断 缝合技术
  • 简介:目的对宫颈息肉采用传统式与宫腔镜电切的疗效进行比较,阐述宫腔镜治疗的优势。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来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确诊宫颈息肉的89例患者分为两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患者采用传统式,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宫颈息肉,宫腔镜下电切宫颈息肉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复发率均低于传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宫腔镜能发现妇检不能发现的多发性宫颈息肉及合并的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彻底。结论应用宫腔镜技术在诊治宫颈息肉方面较传统式有较大优势。

  • 标签: 宫颈息肉 宫腔镜 电切术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妊娠合并宫颈癌行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例早期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结果:介入栓塞治疗过程顺利,患者在36-48h排出胎儿,排胎后阴道流血50-100ml,术后恢复好,1例出现穿刺部位少许渗血,予加压及更换敷料。结论:做好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密切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指导,减轻焦虑情绪,是护理早期妊娠合并宫颈癌治疗过程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早期妊娠 宫颈癌 介入栓塞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COOK宫颈双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孕足月使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337例孕产妇资料,根据引产成功或失败分为研究组(引产成功)和对照组(引产失败),记录两组的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337例产妇中,引产成功293例(87.0%)。与引产失败组(44例)比较,引产成功组的宫颈Bishop评分较高,经产妇比例较高,引产指征为延期妊娠的比例较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比例较低,球囊放置时间延长比例较高,孕周较大(P<0.05)。结论COOK双球囊可有效促进足月妊娠孕妇的宫颈成熟;宫颈成熟度、产次、引产指征、孕周、球囊放置时间是影响引产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足月妊娠 COOK双球囊 引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组织人染色体端粒酶(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6例宫颈石蜡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18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或鳞状上皮化生);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m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组30例;CINⅠ-Ⅱ组28例;CINⅡ组35例;CINⅢ组35例;宫颈癌组20例,其中初治15例(鳞癌11例,腺鳞癌3例,腺癌1例),治疗后复发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标本的hTERC基因表达情况,并与宫颈癌其他筛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对照组、CINⅠ、CINⅠ-Ⅱ、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中hTERC基因扩增率分别为5.6%、10.0%、32.1%、65.7%、88.6%及95.0%。对照组和CINⅠ组hTERC基因扩增率均显著低于CINⅠ-Ⅱ、Ⅱ、Ⅲ级和宫颈癌组(均P〈0.05);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的扩增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递增而逐渐增加(χ2=12.270,P〈0.05)。(2)宫颈组织hTERC基因检测对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1.1%、79.3%、80.4%、85.9%、73.0%、3.92、0.24及0.60。结论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检测对宫颈高度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宫颈肿瘤 原位杂交 荧光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