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脊柱结核作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脊髓受压。脊柱结核复发率较低,但复发后常常导致窦道迁延不愈、脊柱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脊柱畸形、伴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以达到神经减压、纠正后凸、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2]。由于结核病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化疗不合理等原因,脊柱结核术后仍有1.28%~25.00%的复发率,需要二次治疗[3-4]。针对脊柱结核术后病情复杂多变的现状,建立个体化的复治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7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复发原因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肱骨大结节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关节功能。结果虽然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较长(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肩关节手术评分系统评分和肩关节中立位外旋活动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肩关节稳定性量表评分、前屈活动度和肩关节中立位内旋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常规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关节镜 肱骨大结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伊班膦酸钠(艾本)间断静脉滴注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每日给予阿法迪三1ugQd、珍牡肾骨0.63gTid口服,试验组31例同时给予国产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艾本)静脉滴注,首次剂量为2mg,此后均给予3mg,每3个月滴注1次,连续用药1年。另30例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肝功、肾功及腰椎、股骨颈、前臂的骨密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1年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前臂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腰椎骨密度增加3.2%,股骨颈骨密度增加7.2%,前臂骨密度增加8.5%,试验组血碱性磷酸酶也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腰椎及前臂骨密度也分别增加0.9%和1.2%,但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碱性磷酸酶也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肝功、肾功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除1例因严重骨痛退出实验外其余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伊班膦酸钠(艾本)间断静脉给药能有效地增加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缓解骨痛且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而单纯骨化醇加钙剂治疗老年患者的骨密度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仍有增加,提示艾本联合珍牡肾骨、阿法迪三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是可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重度骨质疏松症 老年 伊班膦酸钠 骨密度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2月~2005年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一期病椎切除、脊髓减压,同时对良性、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前路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支撑,高度恶性肿瘤采用骨水泥钛网支撑,所有患者实施后路植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本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岁(14~52岁)。其中,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囊肿2例,血管瘤5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白细胞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3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7例,D级3例,E级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8年。术前疼痛24例,术后无疼痛22例(91.7%),疼痛减轻2例,疼痛缓解率95.8%。20例脊髓功能障碍者,14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脊髓功能改善率95%。6例患者出现8个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4%。结论胸段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胸椎 脊椎肿瘤 脊髓压迫症 内固定器 外科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的功能和疼痛程度,测量颈椎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和疼痛评分、颈椎节段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和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节段ROM较术后3个月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无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维持颈椎节段的ROM,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假体和植入物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LIF治疗的腰椎滑脱40例,所有病例随访观察>3年,对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标准的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1年、3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测量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3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能够恢复腰椎序列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分析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5月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脊柱外一科收治的颈、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7例,均施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颈髓病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C)、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B)、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时间180~430min,平均263min。术中出血量350~1500mL,平均632mL;JOA-C、JOA-B评分术前分别为(12.6±1.5)分、(14.2±5.3)分,术后(15.6±1.9)分、(20.2±5.5)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57.8±7.6)%,术后(28.3±6.8)%,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5.71%(6/7)。结论对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有一定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颈椎 胸椎 腰椎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椎体支柱块技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2011年本院共有19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支柱块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为27~70岁。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复查CT,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椎体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个月Cobb角恢复至11.31°±0.50°,术后3个月为10.92°±0.4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为(50.73±7.46)%,术后1个月为(93.05±3.22)%,术后3个月为(92.11±3.59)%,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柱块技术在Ⅱ度或Ⅲ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运用中恢复了伤椎前中柱的高度及脊椎整体的生理弧度,无继发性塌陷,有效缓解疼痛,早期功能锻炼,早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移植
  • 简介:目的评价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应用该术式的38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6~82岁,平均(71±8)岁。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并发症以及影像学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8例病例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都至少随访了24个月(24~36个月)。根据术后JOA评分,术后优良率92.1%(35/38),术后急性期并发症为21%(8/38),远期并发症仅2.6%(1/38),术后颈椎正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良好,对位正常,术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在一期同时完成脊髓的充分减压和颈椎稳定性的重建,用于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重度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联合入路 减压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突出物的影像区域定位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资料,利用腰椎MRI或CT,按照"胡有谷区域定位法"对突出物进行影像区域定位描述,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进行随访评价。结果随访评价了2006年1月~2010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15例(229个节段),其中男142例,女73例,随访12~126个月,平均30.2个月。对患者发病时及末次随访时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组病例在随访时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根据ODI、JOA、VAS改善率,采用方差检验统计分析,发现横断位分区对预后存在影响;突出物处于横断位3区时,JOA改善率较其余区域低;余因素影响不明显。结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在影像区域定位中,横断位分区对预后存在影响。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放射摄影术 统计学
  • 简介: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非手术方法治疗成人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60例锁骨中段1/3移位的病例,3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0例行锁骨吊带固定治疗。非手术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4~70岁,平均(43.73±4.28)岁。钢板固定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6~63岁,平均(36.53±4.01)岁。两组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受伤严重程度、受伤机制及骨折类型方面无差别。研究结果按照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活动及术后患者对肩关节外形满意度进行评价。骨折愈合时间主要根据术后影像学来判定。肩关节功能活动主要根据Constant肩关节评分(constantshoulderscore,CSS),臂、肩、手功能障碍(thedisabilityofthearmshoulderandhandscore,DASH)评分来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2±3.40)个月。对两组CSS及DASH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均P〈0.05(P=0.000,P=0.003),且钢板固定组均值均大于非手术组(均值差分别为5.49、2.71)。治疗愈合时间:钢板固定组(12.10±2.60)周,非手术治疗组(15.78±2.23)周。并发症:钢板固定组1例骨折不愈合(3%),无畸形愈合;非手术治疗组3例骨折不愈合(10%),12例畸形愈合(40%)。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钢板是钢板固定组主要并发症,取出率为60%。非手术治疗主要并发症是骨折畸形愈合(40%)。患者对肩关节外形满意度分别为93%和77%。结论在成人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切开复位钢板组总体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在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降低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方面优于非手术治疗。因内置物刺激症状而取出内固定是钢板固定组主要的并发症。

  • 标签: 锁骨中1/3骨折 钢板固定 非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asT-Fix系统进行半月板撕裂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对43例半月板撕裂应用FasT-Fix系统进行关节镜下全内半月板缝合,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者同时用自体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评估半月板缝合后的临床愈合情况,并进行Lysholm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KS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the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kneeevaluationform,IKDC)评分。结果随访12~26个月,平均18.5个月,根据Barrett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37例临床愈合,临床愈合率为86.05%;Lysholm评分:术前(45.79±8.67)分,术后(90.05±4.75)分;IKDC评分:术前(42.49±4.52)分,术后(73.95±1.85)分;KSS评分:术前(39.14±5.29)分,术后(91.60±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Fix修补半月板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是临床上可靠的半月板缝合方法。

  • 标签: 半月板 关节镜 膝关节 全内缝合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人,均经过临床X线和骨密度检查确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照组仅做电针治疗4周后,通过对疼痛缓解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WOMAC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经1年门诊随访,总结其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和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治疗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可以达到缓解疼痛,提高活动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在临床治疗提高疗效上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金天格胶囊 电针 膝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法与传统手术法祛除足跟骨骨刺治疗顽固性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取的92例顽固性足跟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微创法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治疗组,其中微创法治疗组44例,传统手术治疗组4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恢复时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根据临床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15~72个月随访,平均48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随访时间及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顽固性足跟痛,微创法与传统手术治疗均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恢复与改善。微创法治疗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功能锻炼时间分别为(1.05±0.41)cm、(20.13±3.54)mL、(4.28±1.46)d和(1.03±0.26)d,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0.05)。微创法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2.21±0.33)分、(1.02±0.32)分和(2.13±0.71)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0.05)。微创法治疗组的总治愈率为10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法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顽固性足跟痛,微创法治疗的临床治愈效果要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治疗,且微创法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法 传统手术 顽固性足跟痛
  • 简介:目的评价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科室通过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152例,其中5年以上随访46例。本文对46例患者术后随访x线片、Harris评分、肢体的长度、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干骨折5例,脱位1例,切口无感染,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随访时间5—12年,平均7.6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2分(17—6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2.3分(74~96分),其中38例评分大于80分,6例评分位于70~80分之间,2例评分小于70分。影像学检查2例髋臼假体、1例股骨假体周围出现小范围的透亮线,其余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及下沉现象,股骨颈骨质良好。结论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中期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可能需要行假体翻修的中青年患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保留股骨颈型假体
  • 简介:目前对于直接比较椎间盘摘除术与非手术疗法的疗效结果的资料很少。OstermanH等将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50岁,临床上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持续6—12周而无绝对手术指征)随机分到微创组和非手术治疗组。50例患者(89%)有2年有效随访。结果:两组在腿痛或下腰痛程度、主观无力、或随访2年中的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没有明显的临床差异性,而椎间盘摘除术似乎有更高的复发率,但是在L4/L5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摘除术更优于非手术治疗。结论:腰椎间盘微创摘除术只在由于椎间盘脱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短期优势。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可能是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这个推测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摘除术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组 微创性 随访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五禽戏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行保守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80例,给予改良五禽戏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量患者腰椎骨密度及腰背部疼痛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改良五禽戏配合穴位敷贴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五禽戏 穴位敷贴 骨密度 疼痛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行后路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寰枢椎失稳患者,有效随访资料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1-66岁,平均42.3岁;有脊髓损伤症状者28例,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9.3±1.8;有颈枕区疼痛症状者30例,颈枕区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3.9±1.1;36例患者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术前27.6±8.3;有发作性眩晕症状者6例;寰枢椎脱位26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术并达到复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80-600mL,平均295mL;手术时间95-210min,平均157min。术后随访个6-42个月,平均21个月,35例术后6月获得融合,影像学检查可见连续骨小梁,植骨融合率97.2%。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至13.7±2.0,平均改善率58%;术后VAS评分1.8±0.9;NDI降低至12.9±6.4。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出现椎动脉、脊髓神经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椎板钩脱位、松动,6例有发作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手术操作简单、风险低,手术时间短,有良好临床的效果,可作为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寰椎 枢椎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把128例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及金天格胶囊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治疗前后6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phosphatase,BAP)和I型前胶原肽(typeIProcollagenpeptide,CTX);观察治疗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BAP和CT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能增加骨密度,降低血清BAP和CTX水平,且安全性佳。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金天格胶囊 辛伐他汀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