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发生发展是多种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所造成,本文简介了主要相关基因,对胃癌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癌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其侵袭转移能力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包括ABCB1、MMP2、CDH1、CD44)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徙实验评价两株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进而探讨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侵袭转移能力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胃癌细胞株BGC-823ABCB1、CDH1、CD44基因表达较SGC-7901高,而MMP2基因表达在SGC-7901中较高。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徙实验显示胃癌细胞株BGC-823迁徙能力比SGC-7901强。结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与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CD44高表达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 标签: 多药耐药 侵袭转移 ABCB1 MMP2 CDH1 CD44
  • 简介: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根据人力资源载体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方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劳动投入和经济投入高效率。有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如何面对人才重重危机,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接受考验,国外人力资源开发比较注重以人为本(即人本管理),突出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急救工作在现代社会已显示出其重要地位,由于急救工作特点,使得急救护理人员合理配置和培训成为护理管理难题,本文就本院院前急救护理人员配制和培训管理进行探讨。

  • 标签: 院前急救 救护 急救工作 护士 综合性医院 急救中心
  • 简介:目的:探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03-2018.03收治90例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认知、焦虑以及抑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内科血液透析采用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认知 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2004年我国在肝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成果颇丰,分别在干细胞分离富集、细胞因子调控、体内外定向诱导分化、细胞鉴定以及细胞移植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有数项政府基金资助研究项目结题并进行了报道.综观这些研究报告,虽然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但其先进性并不逊色于国外,已向临床治疗肝病研究迈出了坚实一步.在2004年3月11日报道"胚胎国家"(anembryonicnation)一文中详细介绍和较高地评价了中国干细胞研究情况,认为在西方国家对该方面研究还很敏感情况下,中国"对胚胎技术相对宽松条件使其有可能成为该领域世界领头人".我国干细胞研究成为能与国际上起点相近不多科研项目.当然,与国际上总体研究水平相比,和其它领域一样也存在着研究机构散、深度和系统性差问题.因此缺乏说服力,这也是很少能被国外文献所引用一个主要原因.现就我国在肝干细胞方面的研究状况,参考近几年国内有关肝干细胞研究报告作一简述.

  • 标签: 肝脏相关干细胞 中国 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 胚胎干细胞
  • 简介:1背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肝硬化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期。因此,有效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代偿期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临床诊断 HBV复制 管理
  • 简介:肝脏外分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除了参与消化吸收以外,人体内大量化合物代谢都需肝脏处理并由胆汁排泄,这个外分泌过程就需要肝胆转运系统参与,肝脏转运系统中包含着许多载体蛋白,这些载体蛋白与肝炎,肝内胆汁郁积,肿瘤化疗药物耐受以及多种肝脏遗传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所要综述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themuhidrugresistanceprotein2,MRP2)就是这类载体中一个.目前关于MRP2研究主要集中在MRP2介导肿瘤耐药以及MRP2缺乏所导致高胆红素血症这两个方面.本文从MRP2结构功能、与肿瘤化疗耐药之间关系,MRP2缺乏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关系以及MRP2表达障碍时MRP3对其代偿作用等方面,对MRP2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外分泌功能 载体蛋白 肝脏遗传性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病人对三种清肠剂耐受性和对肠道清洁效果。方法9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改良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爽"3in1")、磷酸钠盐溶液。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患者对三种清肠剂耐受性;由肠镜操作医师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三种清肠剂中,和爽"3in1"和磷酸钠盐溶液在口味以及气味上易于为患者接受;磷酸钠盐溶液由于服用量少,患者易于为耐受,但和复方聚乙二醇相比,对患者夜间睡眠影响较大;在清肠效果上,三种清肠剂效果相当。但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相比,服用磷酸钠盐溶液肠道汽泡较多。结论三种清肠剂肠道清洁效果大体相当,和爽"3in1"和磷酸钠盐溶液由于口感、气味较好为患者接受。

  • 标签: 清肠剂 耐受性 肠道清洁效果
  • 简介: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大肠癌治疗手段有较大改进,但其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大肠癌侵袭转移是患者预后差和死亡主要原因,其过程除受传统黏附分子、蛋白水解酶调控之外.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microRNAs等多种因素参与也越来越受重视。因此,研究这些因素在大肠癌侵袭转移中作用,对其预后估计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侵袭转移 趋化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 MICRORNAS
  • 简介: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间叶肿瘤,其发生主要与Kit基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伊马替尼对GISTs有显著疗效,但也存在耐药问题。GISTs对伊马替尼耐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耐药与Kit外显子9和PDGFRα外显子18突变有关,继发性耐药与Kit基因继发性突变有关。本文就GISTs发生分子机制以及伊马替尼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伊马替尼 分子机制 治疗
  • 简介:背景:胃癌发生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结果,易感基因筛查对胃癌高危人群预警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上海某地区胃癌易感基因谱,并评估多基因危险度。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医院原发性胃癌患者152例,以人口学特征相匹配非消化道疾病、非肿瘤患者152例作为对照。采用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因多态性,筛选出胃癌易感基因,分析多基因交互作用,采用DEMCHUK模型行多基因危险度评估。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易感基因包括CYP2E1、NAT2M1、NAT2M2、NAT2、XRCC1194、MTHFRA1298C、VDRTaqⅠ,多因素分析筛显示胃癌易感基因型为CYP2E1(C1/C1)、NAT2M1(T/T)、NAT2M2(A/A)、XRCC1194(T/T)和MTHFRA1298C(A/C)。除MTHFRA1298C(A/C)与NAT2M1(T/T)和NAT2M2(A/A)基因外,其他基因之间存在明显协同作用(P<0.05)。多基因危险度分析显示多基因联合OR值与基因频率高度相关,随着易感基因数目增加,胃癌患病风险增加。结论:胃癌易感基因型为CYP2E1(C1/C1)、NAT2M1(T/T)、NAT2M2(A/A)、XRCC1194(T/T)和MTHFRA1298C(A/C),携带多种易感基因可明显增加胃癌患病风险。

  • 标签: 胃肿瘤 基因检测 危险性评估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针对HBsAg小发卡RNA(shRNA)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以观察该病毒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抑制作用。方法将表达针对HBsAgshRNA定向克隆到pAAV/U6-hrGFP质粒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AAV-shHBs-hrGFP);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该质粒与包装质粒pAAV-RC和辅助质粒pHelper共同转染AAV293细胞,进行rAAV-shHBs-hrGFP重组病毒包装。收获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酶切鉴定、测序结果表明,pAAV-shHBs-hrGFP载体成功构建。包装收获rAAV-shHBs-hrGFP病毒液可以感染HepG2.215细胞,并且可以抑制HBsAg和HBeAg表达。结论制备rAAV-shHBs-hrGFP病毒载体能够抑制HBV在体外抗原表达。

  • 标签: HepG2.215细胞 腺相关病毒2 RNA干扰 HBSAG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和慢性胃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胃镜检查,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口腔扁平苔藓和慢性胃炎相关性。结果:所选189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有182例患者慢性胃炎,口腔扁平苔藓症状与胃炎程度具有相关性,白色条纹状苔藓患者多为浅表性胃炎,而充血糜烂状苔藓患者多为浅表-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口腔扁平苔藓治疗效果与胃炎程度有关,浅表性以及浅表-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萎缩性胃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扁平苔藓和慢性胃炎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慢性胃炎 关联性
  • 简介: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病患者中感染情况,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对经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查1245例慢性胃病(CGD)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除复合性溃疡(COPU)HP检出率为55.6%外,其他CGD患者HP检出率为30.8%~36.6%。结论HP存在与CGD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慢性胃病 患者 相关性 HP 幽门螺杆菌 检出率
  • 简介:迄今为止尚无可靠HBV体外感染系统和实用动物模型,严重阻碍了其相关研究。因此建立生物学背景清晰、易于获取、经济适用小动物模型尤为重要。目前有关HBV感染模型研究大多集中在小鼠方面,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BV复制感染小鼠模型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背景:局部电刺激下食管括约肌(LES)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新理念正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索局部电刺激理想参数,并初步探讨抑制LES收缩局部神经反射通路。方法:构建抗胃食管反流电刺激活体动物模型。观察胃食管反流量变化,探索电刺激抗胃食管反流理想参数。在理想参数刺激下,分别加入不同药物干预,观察对胃食管反流量影响。结果:频率10Hz和脉冲0.4ms时,电压10V或15V胃食管反流量明显减少(P<0.001);电压10V和脉冲0.4ms时,频率10Hz胃食管反流量明显减少(P<0.001);电压10V和频率10Hz时,脉冲0.4ms胃食管反流量显著降低(P<0.001)。食管壁局部浸润筒箭毒碱或辣椒素可显著提高胃食管反流量(P<0.05);给予NK1受体阻断剂L-732,138或NO合酶抑制剂L-NAME后,胃食管反流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考虑到电能对组织损伤,理想电刺激参数为电压10V、频率10Hz和脉冲0.4ms。食管壁内TRPV-1阳性初级传入速激肽类神经元与肌间氮能神经元组成局部反射通路可削弱电刺激诱发LES收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电刺激 食管括约肌 下段 反射通路 辣椒素
  • 简介:一、概念人类生活在细菌世界中,肠道内也有大量细菌.有益于健康细菌可加强肠道屏障功能,平衡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产生,从而创造宿主与微生物之间良好共生关系,并通过启动上皮更新、增加黏膜血流和肠蠕动而影响黏膜免疫系统功能.这些细菌称之为益生菌或护生菌(probiotics)[1].

  • 标签: 肠道免疫紊乱相关疾病 益生菌 免疫功能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杆菌
  • 简介:目前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方法虽各有利弊,但均未能达到彻底治愈理想效果。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中-重度和暴发性IBD有效药物,但不能长期维持炎症缓解,且耐药和毒副作用使GC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就GC治疗IBD作用机制、GC耐药、GC制剂布地奈德应用等作-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糖皮质激素类 耐药 布地奈德
  • 简介: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212例,术后发生感染31例。应用多变量Locale回归分析并发感染危险因素。结果31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基线年龄〉60岁和血清白蛋白〈35g/L者比例显著高于181例术后未感染患者(p〈O.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与未感染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e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360岁、白蛋白水平〈35g/L、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延迟为术后发生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早期排气排便,以防术后感染发生。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部分切除术 感染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