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作者: 杨星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0年第6期
  • 机构: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眉山620500
  • 简介:咳嗽是一种非常常见呼吸道症状,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上可以分为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多种类型。反复咳嗽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过敏环境污染是常见致病因素。有些患者在经历了多次急性咳嗽后,往往会出现慢性咳嗽,即反复发作干咳、夜间阵咳晨起咳痰。许多人认为只有急性咳嗽才有必要治疗。其实不然,慢性咳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可能会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 标签: 咳嗽
  • 简介: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CT表现。方法5例临床确诊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共8次胸部CT扫描(复查3例)资料。结果5例中均为双肺多叶、多段实变灶,无明显肺叶、肺段或特定体位分布趋势;大片肺实变表现为双侧沿支气管树分布肺段实变;内有明显空气支气管征;相邻肺段实变融合或在叶间裂处相邻肺叶实变扩展,于影像接触部位融合,形成更大片实变影;肺内小病灶均为双肺多发,呈类圆形或棉团状,沿肺纹理分布最多见;大片肺实变可呈均匀致密实变、磨玻璃样变、蜂窝状实变,小病灶与大片实变灶一致,磨玻璃样变可出现在初诊吸收期病例;反应性胸膜增厚及胸膜积液常见;无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CT改变提示:甲型H1N1重症病例并肺炎在病程发展阶段,病变有经支气管肺泡系播散特点。

  • 标签: 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不同检测标本在结核杆菌检测结果中意义。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初次我院就诊并临床诊断符合“肺结核”标准158例患者痰液肺泡灌洗液,对所有的标本均进行两次抗酸染色涂片、两次快速培养检测结核杆菌(1次及1次以上阳性均记为阳性)。结果1.快速培养法结核杆菌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法;2.肺泡灌洗液结核杆菌阳性率均高于痰液。结论快速培养法是临床工作中确诊结核病首选方法,肺泡灌洗液能有效提高肺结核诊断率。

  • 标签: 结核 肺泡灌洗液
  • 简介: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9岁;反复发作哮喘10年,加重20min.患者经"氨茶碱、泼尼松"治疗有效;皮肤过敏试验提示2对花粉、粉尘等多种物质过敏.

  • 标签: 哮喘性猝死 哮喘 猝死 病例报告 急救
  • 简介:镇痛泵广泛使用于各种手术后,48h内能缓解手术创伤所造成痛疼。多用于硬膜外,对于癌症晚期疼痛用镇痛泵效果更好,能持续不间断给镇痛药,又能避免从外周静脉多次注射灌注药物。操作方法:经腰椎间隙穿刺一特殊导管放置于硬膜外埋入式导管,经背部用皮下隧道方式导管一端连接埋入式导管,另一端连接储液药盒,

  • 标签: 镇痛泵 晚期癌症 导管放置 护理 椎间隙穿刺 手术创伤
  • 简介: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肺组织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Ⅲ坏死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奥痰,以厌氧菌感染最为常见,占85%-93%,偶见于需氧菌,包括金葡菌、肺炎球菌等,而粪肠球菌引起肺脓肿罕见报道,现将我院确诊1例类肠球菌肺脓肿报道如下.

  • 标签: 粪肠球菌 肺脓肿 肺组织病变 化脓性炎症 厌氧菌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男性,25岁,汉族,武警某部队战士。因活动后胸闷1周,伴晕厥1次入院。入院前1周在下楼时突觉胸闷,随之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约2min后自行清醒。血D-二聚体3.2mg/L(正常〈0.3mg/L)。胸片:双肺纹理增多。心电图:不完全型右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V1-V3导联T波倒置。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晕厥 右束支传导阻滞 导联ST段压低 V1-V3导联 血D-二聚体
  • 简介:阿米巴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而阿米巴肝脓肿是阿米巴病最常见并发症,通常由肠腔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溶解坏死而成为脓肿,因而称为阿米巴肝脓肿。本文报告巨大阿米巴肝脓肿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

  • 标签: 阿米巴肝脓肿 胸腔积液 误诊 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病 阿米巴原虫
  • 简介:患者,男,45岁,无锡籍,无业,因咳嗽、发热1月余,咯血1天,于2006年7月24日入院。既往有肺结核史3年,有3个月HRE服药史。有低蛋白史5年,未经诊治。胸部X线示:右上肺陈旧性结核,左上肺纵隔旁巨大肿块影,遂收入院。查体:神志清,消瘦,T38.7℃BP110/65mmHg,口唇无紫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左上肺叩诊实音,左上肺听诊呼吸音减低,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08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血常规WBC15.05×10^9/L,N0.825,痰浓缩涂片找结核杆菌6次阴性,血CEA及电介质正常,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c,抗-HBe均阳性,肝功能ALT15iu/L,AST21iu/L,A24.1g/L,G36.4g/L,余项正常。

  • 标签: 顽固性呃逆 左氧氟沙星 肺陈旧性结核 肺结核史 浅表淋巴结 HBsAg
  • 简介:肺炎型肺癌(pneumoniatypecarcinomaoflung,PTCL)是肺癌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酷似肺炎,常缺乏肺癌典型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征象,极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对1例经病理证实肺炎型肺癌进行报告,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分析该病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影像学特征 文献复习 carcinoma 圆形肿块 病理学特征
  • 简介:患者,男,60岁,系“突发中上腹痛1天”入院。平素吸烟,有慢性咳嗽史,服用抗生素咳嗽可以减轻。近两天咳嗽明显,自服“红霉素,每次0.2,共三次”治疗,入院当天晨突感中上腹痛,呈阵发性,伴恶心,无腹泻,无发热,无胸闷,无胸痛,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在当地输液对症等治疗,并停服“红霉素”,无明显效果。

  • 标签: 支气管肺癌 首发症状 突发腹痛 慢性咳嗽 中上腹痛 停止排便
  • 作者: 侯亚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
  • 简介: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可导致气道阻塞,引起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尤其是重症哮喘,其病情以及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如果不及时对症处理,则可能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对于重症哮喘患者,及时实施科学急救护理显得十分有必要。

  • 标签: 重症哮喘;急救方法;呼吸系统
  • 简介:目的提高对双原发性肺癌认识。方法结合1例双原发性肺癌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临床诊断、发生机制、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纤支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双原发性肺癌方法。区域性癌化是双原发性肺癌发生病理基础。结论双原发性肺癌易漏诊,诊断鉴别诊断对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双原发性肺癌 诊断 病理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农民,未婚。2009年2月16日因咳嗽、发热半月。胸片示右肺第四前肋以下可见外高内低抛物线影。初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入院。患者人院前曾在综合医院按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异烟肼片0.3/日,利福平0.45/日口服10天。查血沉40mm/h,肝功能:谷丙转胺酶123U/L,谷草转氨酶69U/L,PPD试验阳性。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昏迷 结核性胸膜炎 谷草转氨酶 死亡 板式
  • 简介:患者,男性,63岁。既往体健,否认吸烟史及慢性病史。2009年3月起出现胸闷,平地快步行走20米感气促,半年内体重下降5kg左右,在多家医院内科门诊就诊,检查心电图,胸部CT,心脏超声,头颅CT,均未见异常,但患者感症状进行性加重,稍活动即感胸闷气促,2010年2月26日做肺功能,

  • 标签: 活动后气促 神经元病变 胸闷 运动 2009年 进行性加重
  • 简介:胸腺瘤是纵隔最常见肿瘤之一,发生率占纵隔肿瘤20%-40%,绝大多数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异位胸腺瘤少见,可发生于中后纵隔、颈部、甲状腺、心包、肺实质、胸膜、支气管及胸壁等部位[1,2]。而发生于膈肌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异位胸腺瘤 恶性胸腺瘤 膈肌 纵隔肿瘤 发生率 上纵隔
  • 简介:目的探讨肺组织细胞增多症发病特点、诊断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收治1例肺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资料,对该病发病特点,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肺组织细胞增多症好发于吸烟人群,临床上多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以及反复气胸。X线表现为中上肺野多发小结节状改变,晚期表现为多发囊状以及纤维化改变。病理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约一半病人经激素或不经任何治疗后症状缓解,三分之一病人病情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结论肺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容易误诊,HRCT对诊断很重要,确诊需要病理。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

  • 标签: 肺组织细胞增多症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