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酶解法来提取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其含量。对酶解法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3个小时,酶用量为6mg,pH为4.5。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为33.37%。该工艺稳定可行,为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开辟了新途径。

  • 标签: 藤茶 二氢杨梅素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护理工作的必要性。方法对28例临床确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护理,并通过临床资料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急性期内通过积极治疗急救护理效果较好,视力由入院时的无光感提高到~0.7。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在4h内进行及时治疗,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是视力恢复的关键。

  • 标签: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急救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肠镜下治疗方法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91例小儿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息肉分布、大小、切除方式、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等特点。结论大肠息肉为小儿便血的主要病因,行肠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并且可以及时安全的行息肉切除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采用集束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集束化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tate)、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5.1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采用集束化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集束化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总结5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资料,术前分析超声表现,作出大致病理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敏感性为95.7%(495/517),病理分型诊断符合率85.1%(440/517)。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病理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原因,并观察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再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术后复发的原因危险因素,针对其复发主要原因进行再手术治疗,其中6例患者进行单纯的病灶清除手术,7例患者进行病灶清除窦道切除术,10例接受I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4例进行单纯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另有3例接受I期经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在手术术后对患者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的血沉、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结果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术前术后未进行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及时发现、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差等,再手术后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的情况,术后8~12月患者植骨融合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术后应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并保证手术过程的准确无误,若术后复发,应根据复发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避免再复发的发生。

  • 标签: 脊柱结核 术后复发 复发原因 再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Lymphocystis)感染预防治疗,为治疗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在接受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应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接受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应用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淋巴囊肿发生率以及淋巴囊肿感染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淋巴囊肿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淋巴囊肿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NC降低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CSF方法可有效治疗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

  • 标签: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 化疗后 淋巴囊肿 感染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探讨以情感分享寄语表达在肿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的护理学校12级护理学专业的245名学生进行随机抽取,从中抽取了84名护理学的学生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研究的需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名学生。对照组对学生进行传统的肿瘤护理的教学,而实验组在传统肿瘤护理教学的基础上,还传授学术如何进行情感分享寄语表达。比较两组的测试成

  • 标签: 情感分享 寄语表达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负担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患者照顾者信息背景问卷调查和照顾者负担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综合心脏内科101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中年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现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对138例青中年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中年脑卒中患者焦虑水平得分为16.27±5.68,确定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占63.7%;抑郁水平得分为20.13±8.39,确定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占46.4%。结论青中年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严重,急需相应的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指导,以促进其身心健康,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评价经皮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应用经皮MIPPO技术治疗3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7.6岁。根据AO分型A型骨折15例,B型骨折11例,C型骨折6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1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1例,良9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结论应用经皮MIPPO技术治疗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符合生物力学(BO)固定原则。

  • 标签: 微创 内固定 胫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浙江省野生兰科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及其现状。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与结论浙江省现有兰科野生药用植物共38种,其中资源分布丰富9种,分布一般12种,分布狭窄17种,野外考察发现,资源分布不平衡,民间乱采滥挖、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存在,应加强保护濒危资源。

  • 标签: 兰科药用植物野生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药物使用提供科学合理参考。方法根据铂类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分类,从药物对人体多个器官胃肠道、肾等的作用分析,汇总总结铂类抗肿瘤药物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就这些出现的不良反应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同的铂类抗肿瘤药物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不同。铂类抗肿瘤药物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也较普遍;后来经过改进发展,新型的铂类药物结构有了改进,不良反应也随之减少,但是出现了其他新问题。针对不同种类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应采取不同且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与手段。结论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范围大小不一、轻重不同,采取预防措施也不同,只有较详细地了解不同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特性,才能较好地发挥药物作用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几率。

  • 标签: 铂类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工合成柴胡皂苷a的方法,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高碘酸钠法合成SSa-BSA和SSa-PLL,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定抗原是否合成成功,ELISA法鉴别抗原是否有免疫原性。结果经薄层色谱鉴定,SSa抗原合成成功,ELISA法测得合成的人工SSa抗原效价达180000。结论高碘酸钠法合成SSa人工抗原,操作简单,利用合成的抗原可用于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

  • 标签: 柴胡皂苷 抗原合成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哮喘与不同身体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影响,明确其与哮喘之间的相关临床特征,为研发新的有效治疗干预提供了临床依据,为提高难治性哮喘患儿的治愈率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入选患者选自2013年5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哮喘患儿,将所入患儿按照是否需要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吸入剂量≥1000μg/d)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患者,其中中途退出研究者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BMI百分位数按体重水平分组的结果;分析对比肥胖相关因素(瘦素水平)在哮喘患儿治疗效果中的范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BMI值为26.61±6.81,高于对照组的20.87±2.18,两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BMI再次分组观察组中正常体重组显著的少于对照组,而肥胖组患儿则显著的多于对照组中的再次分组人数,差异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水平(P<0.05);两组患儿中的肥胖者瘦素水平均高于本组中的其他分组患儿,且观察组中的肥胖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值与哮喘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随着BMI值的增高其病变的严重性增加,血清中瘦素的水平也相应的增高。

  • 标签: 儿童,难治性哮喘 BMI 影响程度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血浆脑钠肽的变化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104例,按照患者并发症类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窦律组(50例)与房颤组(54例),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内皮素水平、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房颤组的LVEDD、LVEF指标均高于窦律组,E/A低于窦律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颤组病患的血浆脑钠肽水平高于窦律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房颤组的内皮素水平高于窦律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升高,通过对患者血浆脑钠肽进行检测,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其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房颤 慢性心衰 血浆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病患者血液ANA与血液ENA检验结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风湿科收治的143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来自于2011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同时,选取同一时期的143例接受常规身体检测没有患风湿病的正常者为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的血液ANA与ENA。并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AN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3.85%、99.26%;血液抗EN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2.24%、98.57%(P>0.05)。结论检验风湿病患者的血液ANA与ENA的结果表明,患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不高,因此,应选择适合的指标对风湿病患者进行检验。

  • 标签: 风湿病患者 血液ANA和ENA 检验结果与检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