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效果初步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效果初步评定

尹歆

北京市健宫医院100054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采用集束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集束化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tate)、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5.1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采用集束化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疗效

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septicshock)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仍无法逆转[1],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感染性休克主要为全身性严重感染所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分布异常,各个组织、器官处于低灌注状态,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全身性代谢障碍[2-3]。集束化治疗为目前国际上推介治疗感染性休克主要方法,为探究在感染性休克中治疗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集束化治疗和常规治疗,每组47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38~82岁,平均(59.9±4.7)岁;原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32例,急性胰腺炎2例,重症肺炎3例,肺癌3例,肠梗阻2例,其它5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39~84岁,平均(59.7±4.8)岁;原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34例,急性胰腺炎1例,重症肺炎5例,肺癌2例,肠梗阻1例,其它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分组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了解疾病治疗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首先明确患者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容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升压等对症治疗。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治疗:(1)乳酸水平动态监测:当乳酸水平>4mmol/L时,给予液体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尿每小时≥0.5ml/kg;给予输注浓缩红细胞,维持Hb>60g/l,以保证基本携氧能力;如经补液扩容后不能维维持血压,则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升压药;如使用升压药物还不能纠正低血压,则给予糖皮质激素,给予氢化可的松。(2)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3小时内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一般联合用药,同时在应用抗生素前取标本送检,待病原菌检测结果回报后调整抗生素使用。(3)控制血糖水平: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应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10mmol/L间。(4)机械辅助通气:如患者出现达到上机标准的呼吸功能障碍时,立即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潮气量为5~6ml/kg。(5)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对于烦躁患者可适量给予镇静药物。

1.3观察指标

(1)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dCRP、乳酸、PCT水平。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POCT法检测。(2)疗效评定:根据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评定。显效:患者恢复意识,血压、尿量能维持,周围循环改善,24h内病情稳定;有效:患者意识恢复,需要间断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尿量基本能维持,48h内病情基本稳定;无效:患者意识、血压、尿量未恢复,病情恶化或死亡[4]。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表示CRP、乳酸、PCT水平并用t检验,率表示治疗效果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如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乳酸、PCT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显效27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1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感染性休克为全身性严重感染所致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表现为血压下降、血管外周阻力降低、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近年来采用抗感染、器官功能支持等方法治疗感染性休克取得重要进展,但临床中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仍较高,达30%~50%[5]。早在2004年国际上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诊治指南中提及,应早期进行抗感染、扩容等对症治疗,应在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前控制病情[6]。集束化治疗为针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治疗措施,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美国研究指出,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可将病死率降低到19%,并能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7]。

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集束化治疗和常规方法治疗,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前CRP、乳酸、PC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RP、乳酸、PCT水平为临床中检测反应炎症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灵敏指标,表明集束化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临床研究指出,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依据循证医学,将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集束化治疗,治疗前6h为复苏时间,治疗前12h为管理时间,均为治疗关键时期[8]。集束化治疗将治疗循序渐近,监测患者乳酸并针对性处理,同时早期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同时辅助应用升压药物、控制血糖、维持尿量、维持血容量等,均为临床中治疗感染性休克关键。本次研究另得出,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中治疗可落实指南中早期目标性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6):557-581.

[2]卢年芳,郑瑞强,林华等.PiCCO指导下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1):23-27.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4):344-349.

[4]刘京涛,马朋林.循证与认知:感染性休克指南2012更新[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5-7.

[5]李新梅,劳永光,黄庆等.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意义及评估预后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147-2149.

[6]吴家玉.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0-32.

[7]方明,陈淼,郑崇伟等.血管外肺水和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1):28-31.

[8]俞恩珠,胡毅坚.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