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蒙特卡模拟比较哌拉西林一巴坦在两步输注法(OTIT)与延长输注法(PIT)、传统输注法(TIT)给药方案的药效学。方法收集已发表的哌拉西林的药动学资料,利用CrystalBall(7.2.2)软件模拟10000个“患者”的治疗试验,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下各MIC值(1-64rag/L)的达标概率(PTAs),从而选出最佳方案。结果在蒙特卡模拟中,所有OTIT给药方案的PTAs均明显优于TIT,4g每8小时1次组中OTIT所有给药方案均优于PIT,4g每6小时1次组中2g/0.5h+2g/3-4h及4g每8小时1次组2g/0.5h+2g/4-6h在MIC=32mg/L时PTA仍可达到100%。结论在这3种给药方式中,两步输注法能使哌拉西林一巴坦获得更理想的药效学目标,预期可提高危重症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延长输注 两步输注 传统输注 蒙特卡洛模拟
  • 简介:目的了解产ESBLs细菌对哌拉西林-巴坦的体外敏感性与该药物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ESBLs初筛和确证实验方法,收集各研究中心从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产ESBLs菌株共134株,进行哌拉西林-巴坦体外药敏试验及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评价。结果可行最终评价的120例患者,感染产ESBLs菌株中大肠埃希菌为82例,肺炎克雷伯菌为38例。经治疗后,有效率为91.7%(110/120),无效率为8.3%(10/120)。感染部位以肺炎最为多见,共59例,有效率为88.1%(52/59),无效率为11.9%(7/59)。可行细菌学疗效评价的菌株,细菌清除率为82.5%,未清除的21株中3例由敏感转变为耐药。结论哌拉西林-巴坦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临床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简介:10余年前在一项侵袭性曲霉病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已证实伏立康疗效优于两性霉素B,因此前者被公认为治疗曲霉病的首选抗真菌药。此后相继研发了对曲霉及毛霉有效的新的三类药物如泊沙康、艾沙康。Maertens和他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双盲非劣性试验,在527例侵袭性曲霉病(占75%)和其他丝状真菌感染患者中比较艾沙康和伏立康的疗效。

  • 标签: 伏立康唑 侵袭性曲霉病 随机临床试验 两性霉素B 三唑类药物 非劣性试验
  • 简介: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中,联合哌拉西林-巴坦会增加肾毒性的风险。但比较接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巴坦和万古霉素+头孢吡肟患者的急性肾损伤风险的研究仍缺乏。本文比较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巴坦和头孢克肟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万古霉素 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 头孢吡肟 风险比
  • 简介:伏立康自2002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的首选药物,并常作为移植后高风险患者预防用药。伏立康是氟康唑的衍生物,具抗菌谱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伏立康主要在肝脏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因此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可能影响该药的体内代谢。不同患者该药的药动学特点可有很大差异,因而影响临床疗效或使毒性增加。

  • 标签: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伏立康唑 细胞色素P450酶系 口服生物利用度 侵袭性曲霉病 体内代谢
  • 简介:肠球菌系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中,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见于医院感染.由于细菌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双重特性,以及各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造成的高选择性压力,导致多重耐药(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肠球菌增多,甚至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VRE).2000年利奈胺上市,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MDR革兰阳性菌感染,尤其是治疗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利奈胺耐药肠球菌的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同时新耐药机制的发现也使此药在临床上的使用遇到了挑战.

  • 标签: 肠球菌 利奈唑胺 耐药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ICU危重患者利奈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利奈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3.8%,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基线值(PLTbaseline)较未并发组低[(144.11±47.88)×10^9/L:(234.96±112.82)×10^9/L,P=0.021],APACHEII评分高[(24.67±5.15):(17.45±6.55),P=0.00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利奈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OR57.03,95%CI2.629~1237,P=0.010),用药时间(OR47.46,95%CI1.814~1241,P=0.020)和APACHEII评分(OR41.53,95%CI2.695~640.0,P=0.008)。结论危重患者在使用利奈胺过程中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尤其是血小板基线值≤200×10^9/L,APACHEⅡ评分≥20分和用药时间≥10d的患者。

  • 标签: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利奈胺对肠球菌耐药的体外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临床分离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4株屎肠球菌)以及质控菌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的MIC,PCR法扩增耐药菌23srRNA基因,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10株肠球菌均诱导出稳定的利奈胺耐药株,MIC值与原菌株比较增加了8~64倍,所有诱导耐药菌株的23srRNA基因中均出现点突变。测序结果与NCBIBlast中E-faeciumATCC27273比较,核苷酸序列第2576位发生G→U突变(G2576U)。结论利奈胺可诱导肠球菌产生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与肠球菌23SrRNA基因的点突变相关。

  • 标签: 利奈唑胺 肠球菌 体外诱导 耐药菌株 最低抑菌浓度 点突变
  • 简介:伏立康治疗药物监测与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密切相关。在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中临床上普遍接受的伏立康目标治疗浓度为谷浓度1~2mg/L,谷浓度≤5.5mg/L可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由于不同患者伏立康的生物利用度有较大差异,故目标血药浓度较难达到,尤其是谷浓度。Boyd等报道1例额叶曲霉病患者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使伏立康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 标签: 伏立康唑 血药浓度 谷浓度 治疗浓度 侵袭性曲霉病 治疗药物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和小婴儿应用夫西地酸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方法对2012-2014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应用夫西地酸的半岁以下患儿用药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所有138例应用夫西地酸治疗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新发黄疸或原有黄疸加重的情况;其中64例用药前后检测了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的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Ibil/Tbil)比用药前下降了约8%。结论该系列应用夫西地酸的患儿中未见该药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明显影响。

  • 标签: 夫西地酸 胆红素 不良反应 黄疸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产伏立康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伏立康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mg/L、MIC90≤1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mg/L、MIC90≤2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mg/L和〉16mg/L。结论伏立康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药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 标签: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伏立康唑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病原真菌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美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美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523株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523株细菌中产ESBLs294株、产AmpC酶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0株,非产ESBLs和AmpC酶182株。头孢美对上述4种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并较头孢西丁强2~4倍,但较头孢米诺为差。头孢美对ESBLs高度稳定,但对AmpC酶稳定性差,产AmpC酶菌株对其多呈现耐药。头孢美对产ESBLs菌株的作用优于受试的半合成青霉素,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亦优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巴坦,但差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较受试的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略强或相仿。结论头孢美对ESBLs稳定,对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提示该药是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所致感染的可选药物之一。

  • 标签: 头孢美唑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革兰阴性杆菌 敏感性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伏立康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第1天400mg/次,12h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次,12h静脉滴注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10~15d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剂量200mg,每天2次,疗程4~12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使用伏立康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平均退热时间为4.5d,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用药,或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补救治疗。

  • 标签: 血液病 曲霉 伏立康唑
  • 简介: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指南推荐经验性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或8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CAP非ICU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阿奇霉素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服用方便和安全性高而被广泛使用。但是最近有研究报道阿奇霉素可能增加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与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相比,阿奇霉素治疗5d心血管病患者死亡和全因死亡危害比分别为2.88和1.85。

  • 标签: 大环内酯类药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 药物治疗 多西环素 ICU住院患者 心血管病患者
  • 简介:泊沙康是体内与体外均有抗真菌作用的广谱三类药物。本品已用于治疗难治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并用于中性粒细胞减低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合并排斥反应患者中预防真菌感染。在美国本品已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曲霉和念珠菌感染。

  • 标签: 泊沙康唑 健康受试者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药动学 混悬剂 口服
  • 简介:生物膜是附着于受感染组织或植人物表面,由微生物及其自身产生的多聚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构成。念珠菌属尤其白念珠菌是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真菌,很多念珠菌感染与医疗植入材料表面生物膜形成有关。存在于生物膜的念珠菌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且传统的抗真菌药难以清除生物膜,很多情况下不得不移除医疗植入材料,因此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 标签: 生物膜形成 念珠菌属 抑制作用 伏立康唑 获得性真菌感染 菌种
  • 简介:利奈胺为全合成嚼烷酮类(oxazolidinones)抗菌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文献报道该药在人体非炎性房水中穿透性良好,但其对玻璃体穿透性的资料则甚少。本文作者研究了利奈胺全身给药后在人体非炎性玻璃体中的穿透性。该研究在24例接受玻璃体摘除术患者中进行。

  • 标签: 利奈唑胺 全身给药 玻璃体 非炎性 药动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多中心研究我国2005年MRSA的耐药现状,评价利奈胺、替加环素、达托霉素和头孢吡普等药物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14个地区连续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80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结果MRSA发生率为50.3%,其中MRSA发生率最高的为大连(93.3%)、上海(80.3%),其次为南宁(63.6%)、北京(55.5%)、青岛(53.8%)。MRSA对红霉素的敏感性为4.2%,喹诺酮类药物为4.4%~12.6%,庆大霉素为9.6%,四环素为11.1%,对MRSA活性较高的有氯霉素(82.3%)和复方磺胺甲嗯(78.6%);MRSA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胺、替加环素、达托霉素和头孢吡普均全部敏感。头孢吡普、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胺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2,2mg/L;0.5,0.5mg/L;0.125,0.25mg/L;1,2mg/L。MIC范围分别为0.125~2mg/L,0.125~1mg/L,0.064~0.5mg/L,0.25~2mg/L。结论我国MRSA发生率高,多重耐药严重,不同地区MRSA发生率有所差异,头孢吡普、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胺对于MRSA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耐药性监测 头孢吡普 达托霉素 替加环素 利奈唑胺
  • 简介: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头孢肟注射剂治疗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新药头孢肟注射剂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选择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患者,试验组使用头孢肟注射剂(重庆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对照组使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头孢肟注射剂,剂量均为每次1~2g,每8~12小时静脉滴注1次。疗程7~14d。结果本研究共入选病例255例,最终完成试验者243例,其中试验组122例,对照组121例,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8%和95.87%。其中肺炎试验组49例,有效率100%;对照组49例,有效率97.96%。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感染试验组14例,对照组12例,有效率均为100%。急性肾盂肾炎试验组40例,有效率97.50%;对照组39例,有效率97.43%。复杂性尿路感染试验组17例,有效率76.47%;对照组18例,有效率83.33%。反复发作性上尿路感染试验组2例,治愈及复发各1例;对照组3例,治愈2例,显效1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病例中,可行微生物评价者共166例,其中试验组81例,对照组85例,共获病原菌82株及86株,经治疗后试验组的细菌清除率...

  • 标签: 头孢唑肟 细菌性感染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第2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最近上市的多立培南)一直是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其他难治性革兰阴性菌、以及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导致的严重医院感染的支柱治疗药物。第1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厄培南面市时,厄培南的临床应用是否会选择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假单胞菌这一问题随之而来。10项临床研究评估了应用厄培南对假单胞菌属对第2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一致显示,应用厄培南不会降低假单胞菌对第2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现对上述研究进行回顾分析,为厄培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生态学 厄他培南 假单胞菌 管理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