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药品生产企业主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 ADR )监测的积极性和风险管理意识。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药品不良反应( ADR )监测工作意义。结果:促进药品生产企业 ADR 监测工作水平提高。结论:从认识上重视药品不良反的存在,从行动上加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逐步完善。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ADR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阿奇霉素的用药不良反应。方法:研究选取 2018 年 3 月~2020 年 3 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儿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 用药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中职医药卫生类专业开设“药品不良反应学”课程既是教学内容的一项创新,也是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是药品应用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提高用药的风险意识能提高医药卫生行业从业者业务综合素质,当前国内外对药物安全十分重视,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知识与技能可以增强中职医药卫生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性。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风险 中等职业教育 卫生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伴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在 2009 年 06 月到 2011 年 03 月收治的 106 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分为 56 例治疗组和 50 例对照组,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口服 20mg 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对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6.4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74.0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冠心病伴高脂血 阿托伐他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reactivity,CVR)是指脑血管在各种舒张或收缩因素的作用下能够舒张或收缩的能力,扩血管反应性可用来评价脑血管储备能力。目前对脑血管调节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检测脑血管反应性对评价脑血管调节功能以及对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脑血管反应性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血管反应性 应用
  • 简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近十余年来的一项新技术,特点是创伤小、疗效好且能保留正常器官结构和功能。在许多医院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规方法。目前用于子宫动脉栓罐的栓塞剂种类较多。本文主要研究聚乙烯醇颗粒(PVA)与真丝线段这两种栓寒剂用于子宫动脉栓塞后的反应。我院近几年来使用上述两种栓塞剂对29例子宫肌瘤或腺肌瘤患者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 标签: 子宫肌瘤 动脉栓塞术 栓摩剂
  • 简介:随着CT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造影剂的使用已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必不可少的诊断性药物,CT增强扫描所采用的碘造影剂较为安全、可靠,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因为静脉注射速度快,碘造影剂浓度高,由于个体差异,有极少数特异质的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甚至突然死亡,如何预防和减轻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CT扫描 碘过敏 中西医结合防治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正位平片的检查和测量,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共69个髋关节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测量其CE角(中心边缘角)、sharp角(髋臼角)和髋顶切线角。结果:CE角最大27°,最小25。,平均11.2°。sharp角最大59°,最小49°,平均55.6°。髋顶切线角全部为零度和负角,零度28髋,负角41髋。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表现为髋臼顶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和/(或)股骨头囊变,以髋臼更为明显。结论:X线正位平片可良好地显示髋关节骨结构,结合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等相关测量,骨盆正位片目前仍是放射科诊断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骨关节炎 X线诊断
  • 简介:成人髋臼结构不良性股骨头无菌坏死临床少见[1],本症X线表现及治疗均有别于继发于外伤、激素、酗酒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无菌坏死.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从224例髋臼结构不良病例中,检出合并股骨头无菌坏死36例,累及43个股骨头.现着重就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 标签: 成人髋臼结构不良股骨头无菌坏死 X线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6例经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行颈部高频超声检查。计算高频超声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特征、血流形态分型及颈部分布情况,记录转移性淋巴结的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56例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共1496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共949枚。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1329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116枚,准确率为91.21%(2230/2445)。转移性淋巴结中,门部高回声消失者占比86.90%,显著高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14.01%(P<0.05);转移性淋巴结中,14.71%可见囊性变,35.90%出现点状高回声,42.78%为周边型血流,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未见以上征象。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形态分型以Ⅲ型、Ⅳ型为主,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以Ⅰ型为主。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分布无明显规律,转移性淋巴结以Ⅱ、Ⅲ及Ⅳ区较常见。1496枚转移性淋巴结中,26.87%为高阻力型,17.45%为中等阻力型,55.68%为低阻力型。结论: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好发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在囊性变、点状高回声、周边型血流及门部高回声消失等征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淋巴结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形态分型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淋巴结性质的鉴别,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甲状腺癌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转移性淋巴结 反应增生性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Kummell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Kummell病的临床资料及MRI征象。结果:MRI示23例共累及29个椎体,均存在不同程度压缩变扁,椎体内出现长T1长T2裂隙征及双线征(T2WI上高信号区外围包绕条带状低信号),其中27个椎体裂隙位于椎体终板下,2个椎体裂隙位于椎体中央,水平分布于椎体前部。结论:椎体变扁、合并的裂隙征及双线征是Kummell病诊断的重要MRI征象,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提供较准确可靠的依据。

  • 标签: Kummell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 对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 , 对医院要求得也越来越高。医院医疗设备的是否完好 , 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结果和医院的声誉。因此 ,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医疗设备维修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维修管理办法,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综合效益。

  • 标签: 医疗设备 维修 策略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69岁。绝经23年,下腹疼痛、腹胀2个月,便秘1月余。当地超声检查示:盆腔包块(大小13.6cm×9.8cm×9.4cm)。转诊至本院再次行超声检查,示膀胱后方巨大混合性肿块,实质为主,其内回声不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肿块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部分子宫及宫颈可显示。超声造影:12秒开始灌注,呈非均匀高增强,内灌注不均匀。妇科检查:阴道外口可见脱垂的小宫颈,可触及萎缩的子宫体,

  • 标签: 子宫 肉瘤 超声
  • 简介: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交通事故增加而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胸部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但往往由于投照位置、体位、条件等原因不能充分地、完全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数目,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特别是外伤或车祸病人,骨折的数量、对位情况对于判断伤害的程度及伤残等级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准确无误的诊断肋骨骨折是绝对必要的.本文对我院两年来使用CR诊断肋骨骨折的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法.

  • 标签: 肋骨骨折 胸部平片 漏诊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盆腔肿块患者运用 CT影像学技术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自我院 2013年 10月至 2015年 1月收集的盆腔肿块病例中选取 86例充当试验对象,依次对患者进行 B超与螺旋 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① 86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证实,其中经 CT检出者 80例,检出率占 93.0%,显著高于 B超的 75.6%,有统计学差异( P<0.05)。②在定位病灶、判断病灶体积、显示病灶与邻近组织关系方面, CT的准确率是 97.7%、 96.2%和 100%,相比 B超的 89.5%、 86%和 75%明显更高,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盆腔肿块患者行 CT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病情并指导临床用药,值得推荐。

  • 标签: 盆腔肿块 CT影像学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位妊娠(EP)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 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排号分组法分为 观察组和对比组,各 30 例。对比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预后指标;术后并发 症发生情况;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输卵管再通率以及再次宫内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比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比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早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异位妊娠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生从患者身上获取的医学图像数量快速增长,这些图像的使用已从诊断工具扩展到个体化诊疗背景下医 学数据。目前,对如此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的有效利用仍是一个挑战。近些年在定量成像分析方面有了一个重要的进展,称为影 像组学。影像组学组学是从医学图像中高通量提取高级定量特征,通常使用数学纹理分析。利用纹理分析可以量化医学上的异质 性,纹理特征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出肉眼无法察觉的空间信息。纹理分析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可以评估和量 化肿瘤的空间异质性,从而更好地根据疾病,尤其肿瘤性疾病的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综述纹理分析在超 声医学领域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等, 以期为纹理分析在超声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超声医学 纹理分析 影像组学 灰度共生矩阵
  • 简介:目的:分析软骨肉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瘤,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瘤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瘤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瘤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的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 标签: 软骨肉瘤 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 钙化形成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对各诊所存在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提高诊所负责人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方法:依据《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及医院感染相关法规,对口腔诊所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规模较大的口腔诊所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规范,52.3%的诊所不同程度地存在医院感染隐患,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供应工作不完善。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口腔诊疗机构的监管和检查力度,针对口腔门诊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和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口腔诊所 基层 医院感染 管理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