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院外护理延伸服务对策。方法对5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出院后1个月放疗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与出院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出院后1个月与出院时比较,本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人数明显减少,颌面部皮下水肿、外耳道渗液和听力下降3方面的人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关注鼻咽癌患者出院后的放疗不良反应,尤其加强对颌面部皮下水肿、外耳道渗液和听力下降的护理指导,提供院外延伸护理服务,以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小儿支原体肺炎雾化吸入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0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患儿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循证护理和常规儿科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循证组患儿和常规组相比发热、气促、咳嗽、啰音的缓解时间均更短,P<0.05。循证组患儿和常规组相比雾化吸入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雾化吸入通过循证护理可强化临床效果,促进患儿病情得到更早缓解,还能够帮其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雾化吸入 循证护理 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
  • 简介:药品分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患者用药过程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本院近年来门诊患者数量增加,发生ADR增多。为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对ADR的重视,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信息反馈,笔者对2008年本院门诊发生的ADR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门诊患者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剔除术手术护理配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收治的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剔除术患者70例,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划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手术、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肿瘤剔除术 手术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共计68例,均为我院收治且需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开展研究之前,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将上述患者随机划入到不同研究小组中,每小组划入病例数一致,均为34例。在检查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34例患者所在组别为对照组,其余34例患者所在组别为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2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学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处理后可知,观察组3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2组间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所得P值在0.05以内。结论:在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引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护理 应用方式 不良反应
  • 简介:2009年1月-2011年5月我科42例结核病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和护理,32例不良反应消失,8例减轻,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早期发现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抗结核药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我站2020年献血不良反应统计数据与全国血液安全监测统计数据的差异情况,分析本站登记不良反应时偏低的原因,为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自填方式对我站献血服务科采血工作人员发放问卷。结论讨论:献血者都被清楚的告知了迟发献血反应回告途径,但采血工作人员对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分类、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判定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

  • 标签: 献血不良反应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3.3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冠心病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其护理疗效较常规护理疗效好,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周密细致的术后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501例次肝癌介入术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总结了护理经验,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为分析献血者在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将以在我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21年第一季度,总采集人数为23726人。对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由数据分析,在23726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有29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23%。其中18岁至25岁有167人,25岁至35岁有89人,35至45岁有25人,45岁以上有11人。出现不良反应的群体以青年人为主。结论;由结果可知,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采血护士操作技术因素等原因,需要对不良反应者进行宣传教育、健康评估、改善献血环境、补充水分等操作来进行规避,有助于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处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当中的效果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并且对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9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把本次所选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A和B两组,每组内45例病人,对A组内的病人采用临床当中常规的方法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B组则是依据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当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防止措施进行治疗。最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结果:通过对两组内的病人应用不同的治疗措施以后,B组的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A组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应用不同的措施以后,A组内病人所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要远远高出B组,两组之间进行的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的重要性(P<0.05)。讨论:对于在如今的临床当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必须要根据在临床当中所产生的其他不良反应,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既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效率,还可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加以提高,并且从中也可以发现,对于使用他汀类药物,必须要根据在临床当中所产生的其他不良反应,采用一定的防治措施的使用价值。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眼底造影不良反应降低过程中使用全程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患者为我院的眼底造影100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2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全程护理,二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不良反应对照,一组总发生率为4.00%,二组总发生率为16.00%,(x2=8.432,p=0.019),结果有差异。结论:眼底造影预防不良反应过程中使用全程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眼底造影 不良反应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剂型、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不良反应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且年龄越长的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近5年来发生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究其原因,针对性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输血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方法;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近5年的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上报的输血不良事件找到本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概况,依据概况找到对应措施。结果:2016年---2021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输血共31294例,输血不良反应上报200例,发生率为0.64%,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有7例,发生率为0.02%;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有193例,发生率为0.62%。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严格遵守各项输血规章制度,加强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科学合理规范的使用血液,能大大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548例增强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心率、血压及SAS焦虑评分。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43.714.39)明显低于对照组(61.256.14)(P<0.05)。观察组异常心率为16.79%,明显低于对照组(73.80%)(P<0.05)。观察组血压依从性为1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37%(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和增强c-t扫描患者的焦虑,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增强 CT 不良反应 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中重度哮喘学龄儿童雾化吸入不良反应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23例6~14岁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在雾化过程中由于环境、药物、吸入技术配合欠佳等因素引起的恐惧、心悸、肢体抖动、缺氧、喘息加重等不良反应,及时有效采取加强哮喘及雾化有关知识认知,专科人员全程陪护和心理干预,同步低流量吸氧,正确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联合医生减少吸入药物的剂量等个体化对策。结果所有病例全身心放松,正确完成吸入治疗,未出现病情加重;21例持续依从吸入治疗医嘱,未出现雷同的不良反应。结论个体化对策能避免哮喘患者再次雾化时出现雷同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吸入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哮喘 儿童 雾化吸收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C - T增强扫描对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 548例增强 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心率、血压及 SAS焦虑评分。 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 SAS评分 (43.71 4.39)明显低于对照组 (61.25 6.14)(P <0.05)。观察组异常心率为 16.79%,明显低于对照组 (73.80%)(P<0.05)。观察组血压依从性为 1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2.37% (P<0.05)。 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和增强 c-t扫描患者的焦虑,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增强 CT 不良反应 护理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