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施效果。方法以我科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6例儿童病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对于儿童患儿的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效果有显著促进效应,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 儿童鼾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全麻下手术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患者术后躁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的研究方式,随机选取156例全麻下行手术的成年患者,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依据镇静-躁动评分(SAS)对患者躁动进行评定。按Logistic回归分析的要求进行量化和赋值,先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再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性别、ASA分级、术前焦虑、麻醉方式、利多卡因使用情况、术中低体温、术后疼痛、是否留置导尿管以及苏醒方式对患者术后躁动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术前焦虑、留置导尿管为术后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使用利多卡因和自然苏醒为术后躁动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成人全麻下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与很多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患者躁动的发生,保证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

  • 标签: 全身麻醉 鼾症手术 躁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小儿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治疗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在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通过患儿打鼾、鼻塞、呼吸暂停、呼吸受阻症状改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疼痛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术用于治疗小儿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患儿在手术中的时间和出血量,对于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窥镜下 低温等离子射频术 小儿鼾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腺样体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进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手术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指标评分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手术指标情况,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腺样体切除术 鼾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调查上海市区30岁以上居民中患病情况及部分相关因素,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的流行病学调查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徐汇区、杨浦区和浦东新区4区6个街道30岁以上常住居民960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到问卷808l份(应答率为84.3%),有效问卷6826份(有效率为84.5%).其中打鼾者占57.1%,中重度打鼾者占23.7%.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打鼾者比例逐渐增加,但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尤其中重度者.不同程度打鼾患者的日间嗜睡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海市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7.1%,同样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上海 鼾症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用于小儿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0例2016年1月-2017年6月小儿患儿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比较两组小儿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前后患儿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并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患儿行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创伤,加速术后康复,减轻患儿痛苦,改善其通气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内镜下扁桃体 腺样体切除 小儿鼾症 治疗效果
  • 简介:脊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组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疾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18岁以下儿童诊断明确的神经肌肉疾病中SMA发病率列第三位。国外最新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为8/100000~11/100000,人群携带率为1/50。我国在此方面尚无流行病学的完整资料。

  • 标签: 脊肌萎缩症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矮小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51例儿童矮小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情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通过研究发现,18例患者为甲状腺的功能减低,11例患者为特发性的生长激素缺乏,8例患者为特发性的矮小,5例患者为特发性的卵巢功能不全,4例为软骨的发育不全,3例为青春期的发育延迟,2例为先天愚型。对所有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身高都得到相应的增长。结论对儿童矮小进行病因的分析,从而给予相应的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儿童矮小症 病因分析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孤独儿童行为干预中进行共同注意训练治疗的临床表现,归纳并总结出孤独儿童治疗的应用方法及原则。方法在临床对孤独儿童行为干预应用共同注意力从一级到五级差别强化训练,观察并记录孤独儿童的临床表现,将其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分析。结果共同注意训练在临床对孤独儿童行为干预上有着良好的疗效。结论共同注意训练在孤独行为上疗效确切,根据孤独儿童共同注意力级别的不同,在临床上应灵活应用共同注意力训练。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行为干预 共同注意训练
  • 简介:小儿臀部肌肉注射后引起臀肌挛缩被称为注射性臀大肌挛缩,臀肌挛缩,臀肌纤维化,肌肉注射后臀肌纤维化及儿童臀肌、肌筋膜挛缩等多种不同的名称.它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988-06~2001-06共收治28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臀肌挛缩症 肌筋膜挛缩症 诊断 儿童 髋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闭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自闭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研究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家庭康复护理,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60.47%是对照组患儿病情缓解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1.40%(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SF-36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自闭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既能使其病情显著改善,而且对患儿机体恢复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家庭康复护理 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VU联合逆行膀胱造影对儿童巨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30例经IVU、逆行膀胱造影检查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儿童巨输尿管病例资料。结果30例均见输尿管扩张,单侧23例,双侧7例,共计37侧。21例患侧肾盂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10例。梗阻性巨输尿管12例,反流性10例,梗阻反流性4例,原发非梗阻非反流性15例。结论IVU为诊断儿童巨输尿管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联合逆行膀胱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巨输尿管症 儿童 IVU 逆行膀胱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自闭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具有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儿童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临床普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家属满意度为98.0%(49/5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38/50)、家属满意度为80.0%(40/5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自闭儿童社会交往障碍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后效果显著,其既能有效改善患儿病症,又能促进其身体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自闭症儿童 社会交往障碍 家庭康复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自闭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使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1例自闭刻板行为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并在个案研究后对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进行。结果经过感觉统合训练后,患者的各项能力均得到一定提升;同时观察可见经过干预其刻板行为的次数明显减少。其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运用的个案研究发现,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情况,使其前庭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均得到调节,对于儿童刻板行为的减少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儿童 刻板行为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音乐治疗在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孤独谱系障碍儿童,随机分为医教结合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用音乐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状态评估(参考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三版——PEP-3)、发育状态评估(参考Gesell发育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儿童PEP-3、Gesell评分结果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对比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儿童指标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教结合联合音乐治疗可以综合提高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音乐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康复训练 社会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抽动的临床特点,研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符合DSMⅣ-TR诊断标准的神经内科门诊84例多发性抽动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应用静灵口服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口服泰比利片治疗,2组均接受4个月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灵口服液对比泰比利片可明显改善多发性抽动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预后效果好

  • 标签: 多发性抽动 静灵口服液 泰比利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的语言康复中语言认知训练+口肌训练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医院治疗的孤独谱系障碍患儿(56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28例。此次研究所有患儿均基于口肌训练,研究甲组加用语言认知训练,对患儿的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疗效进行总结。结果乙组患儿的下颌口部运功功能评分、唇口部运功功能评分、舌口部运功功能评分均小于甲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小于甲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孤独谱系障碍患儿中,语言认知训练+口肌训练可明显促进语言康复,并明显改善口部运动功能。

  • 标签: 语言认知训练 口肌训练 孤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康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于我所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儿童保健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适应性评分、语言评分、精细动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观察组的PDI、M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4.44%,对照组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1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护理可有效降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保健护理 常规护理 儿童成长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儿童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由于儿童在大多数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方面,不仅与成人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确定儿童合理用药需综合考虑其生理特点及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途径、剂型、剂量,增加用药依从性等,并且需关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 标签: 儿童 药物 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