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临床上,各种不能由口腔进食,昏迷患者及早产婴儿等,大多通过鼻饲来供给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保证病人摄入所需的营养物质。护士在鼻饲后,通常使用夹子或纱布将硅胶胃管末端反折用胶布固定,以避免空气进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将输液调节用于鼻饲操作中避免空气进入的方法,效果好。

  • 标签: 调节器 鼻饲
  • 简介:研究者通过器官型共培养、基因芯片分析、免疫金定位等方法研究周细胞对皮肤组织再生的作用。结果显示,周细胞可以显著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而LAMA5是周细胞表达的可能具有增强表皮再生作用的候选基因之一,它编码的层粘连蛋白α5(LM-α5)为ECM组分中LM-511/521的1个重要亚基,在体外和体内均可以促进皮肤再生;

  • 标签: 皮肤组织 周细胞 再生微环境 调节器 表皮细胞 候选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在有手术减压指征的前提下,在减压范围方面,进行有限减压和广泛减压的选择。[方法]2002年至2013年12年间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49例;其中采用椎板间节段开窗减压术(有限减压组),包括1.腰椎间盘镜单节段减压术治疗103例2.腰椎间盘镜双节段减压术治疗18例3.单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116例4.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16例5.多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11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广泛减压组)包括1.单节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52例。2.多节段全椎板(2个以上)切除减压术治疗13例(广泛减压组)。随访76例(其中有限减压组51例,广泛减压组25例),平均随访5年。[结果]有限减压组残留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活动性腰痛2例(3.9%),腿痛2例(3.9%),间歇性跛行1例(1.9%)。广泛减压组残留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活动性腰痛1例(4.0%),腿痛1例(4.0%),间歇性跛行1例(4.0%)。[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有限减压与广泛减压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在病人术后残留腰疼、腿痛、间歇性跛行的比例相近。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间盘镜 椎板开窗 全椎板切除 有限减压 广泛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胃肠减压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一句。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外科胃肠减压患者,对所

  • 标签: 外科 胃肠减压 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比较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术与开窗减压带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100例,接受开窗减压带蒂鼓骨瓣移植术治疗, 100例对照组接受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指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研究价值,两组患者对手术满意评价相比,观察组的明显更高,并且各项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开窗减压带蒂骨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更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背景: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特别是骨科有很大前景,其临床疗效尚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来支持。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在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65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植入物类型,植入3D打印椎间融合的30例为试验组;植入普通异体骨块的35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曲度、椎体前缘高度(HAB)和椎体后缘高度(HPB)、JOA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5.7%(9/3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A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A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P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P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即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试验组JOA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3D打印骨块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逐步恢复患者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神经受压症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3D打印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器
  • 简介:背景: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聚醚醚酮融合较为常用,术后融合“沉降”问题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聚醚醚酮融合行植骨融合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探讨术后融合“沉降”的发生率,提供融合“沉降”的测量方法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2月单节段颈椎病患者39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聚醚醚酮融合植骨融合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2.5)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患者的症状、生活状态及影像学表现,对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与评估。结果:本研究3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5.0±5.6)min,术中出血量均<50ml。术后3个月随访时融合率为94.9%,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100%。无融合松动、移位的现象,5例患者出现融合“沉降”,沉降发生率为12.8%,其中3例沉降范围为2~3mm,2例>3mm。根据VAS评分标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颈背痛及上肢疼痛,非沉降组分别为(7.5±1.3)分、(2.1±0.7)分、(2.1±0.6)分,沉降组分别为(7.4±1.1)分、(1.8±0.8)分、(2.2±0.8)分。两组同时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Robinson评价标准,优19例,良14例,一般5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在单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颈前路减压应用聚醚醚酮融合行植骨融合术出血量少、临床疗效好、植骨融合率高。但融合“沉降”发生率较高,虽不影响中期疗效,但应加以关注。

  • 标签: 颈前路 减压 聚醚醚酮融合器 融合 沉降
  • 简介: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常用的一项重要护理技术。胃肠减压是将留置胃管连接负压引流,利用负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内容物,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切口的愈合,从而改善胃肠壁的肌肉张力和血液供应,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现将我科76例胃肠减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胃肠减压 护理技术 患者 负压引流器 肌肉张力 留置胃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引流不畅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保证胃肠减压持续有效。方法 对 22例胃肠减压患者进行观察,发现 10例患者出现引流不畅,逐一查找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 10例患者经采取相应措施后,胃肠减压引流通畅,保证了胃肠减压持续有效。结论 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延长插管长度 10~ 13cm,增加胃管冲洗,妥善固定胃管及负压,保持负压的负压功能。有利于保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达到治疗目的,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胃肠减压 引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肠麻痹或肠梗阻的患者,胃肠减压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观察到胃肠减压液的变化规律与胃肠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监测其引流量和pH值变化有助于临床对

  • 标签: 胃肠减压液 PH值 胃肠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选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术后48h实验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一个月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单纯减压手术与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4年 7月 -2016 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展开分组,对照组( 45 例,单纯减压手术 )和实验组( 45 例,减压 + 植骨融合治疗法 ),比较 2 组疗效、手术情况及治疗前 / 后 JOA 分值变化情况。 结果: ①实验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86.67% ( 39/45 )、 68.89% ( 31/45 ),( P < 0.05 )。②实验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②治疗前,两组 JOA 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两组 JOA 分值都明显升高 (P < 0.05) ,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突出,有效改善患者腰背痛症状,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纯减压手术 植骨融合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 AMCI )的治疗中应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加内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研究资料的选择设立合理的条件,包括入院时间、排除条件等,经过认真筛选,共有 100 例患者符合条件,从 1-100 对其进行编号,然后将编号为奇数的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实施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 Standar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 SDC )治疗,编号为偶数的患者设立为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内减压术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对术前二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昏迷指数( GCS )进行观察和评价,均无明显差异( p>0.05 ),而经过 7d 治疗后,结合组这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同时,结合组的死亡率和随访半年的患者预后情况( GOS 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更理想( p<0.05 )。此外,在并发症方面,结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SDC 加内减压术可以迅速的对患者颅脑内外进行充分减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并显著减少脑梗死的面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术 内减压术